中国急需建设3座跨海工程:一旦实现,那价值将超过港珠澳大桥

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而沿海地区又是我国目前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不过,沿海地区复杂的地理条件同时也会极大影响很多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为此,修建跨海工程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在2019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这项“世纪工程”打破了珠江三角区与香港、澳门在地理上的阻隔,为推动三地的融合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堪称“百年大计”。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还规划有3大跨海工程。而且这3大工程一旦实现,其意义将远超港珠澳大桥。

那么,这3大工程到底都是什么呢?

跨越渤海

这3大跨海工程中的第一项工程就是在1992年提出,至今已研讨了32年之久的“渤海跨海通道项目”。

放眼当今世界,“湾区经济”已经成为沿岸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一国经济中往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当然也不例外。

据国家权威部位统计,环渤海经济圈的年GDP总量已经占到全国年GDP总量的25%左右,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不过,打开地图就会发现使东北、京津冀、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具有极强地位优势的渤海海峡,在很大程度上却又成为这3大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在渤海海峡南北两端分别是辽宁大连和山东烟台,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170公里,看起来是不远,可要走起来,就着实不近了。

如果走高速的话,就必须绕过大半个渤海海峡,路程差不多有1500公里,开车要10几个小时;要是坐火车话,也要从天津中转,路上也要10几个小时;如果坐船的话,基本也要6个多小时;那坐飞机不就快了嘛!

没错,从烟台飞到大连是只需要45分钟,但别忘了,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飞机的那点运力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我国接连提出了“东北振兴”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战略,同时,作为未来北方地区经济中心的“千年大计”雄安的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东北、京津冀、山东半岛之间的经济互动将更为频繁,而这三大区域与全国经济的协同发展也将更加密切。

那么,渤海海峡对环渤海区域经济远期发展的阻碍作用将日益明显。例如京沈高铁目前的年总运力为2.3亿人次,而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当年人员流动超过3亿人次的时候,关内外各铁路的运力将捉襟见肘。

如此,一条跨越渤海海峡南北,使东北和山东半岛连为一体的跨海交通工程的建设就势在必行。

按估算,这条跨海通道的全长为125公里,可以将东北到山东原本10几个小时的火车和高速车程缩短到1个小时之内。那么,关内外的人员交流和物流效率都将得到跨越式的提高,这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不过,这项工程的投资预算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要知道,港珠澳大桥的总投资也只有不到1300亿。所以,国家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实施非常谨慎。

目前的计划是先在蓬莱与长岛之间投资30亿到50亿建设3段试验工程,以分别验证3种不同的建设方案。这3个工程试验段包括隧道试验段、桥梁试验段和最科幻的超高速真空管道运输试验段。

那么,为什么会把试验段放在蓬莱和长岛之间?试验工程本身的难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这两地之间的距离只有7000米,地质、地理条件、海洋环境等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有利于工程建设,且施工难度比较低。而且,工程线路的区域和海域都在烟台境内,各方面协调起来比较方便,相关成本也比较低。

在施工难度方面,因为我国已经成功建设了港珠澳跨海大桥等一批大型跨海工程,所以,在桥梁建设和海底隧道技术上已非常成熟。唯独海底真空管道的建设在国内尚属首例。不过,以我国“基建狂魔”的底蕴和稳扎稳打的风格,这项科幻技术的实现也是迟早的事。

而这3段试验工程一旦竣工,便可以创下好几项第一:

全球第一条真空管道运营线;

全球第一条跨海真空管道线;

全球第一座水下桥;

全球第一条运营时速超过600公里的地面交通线;

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

由此可见,光是试验段,就已经使人为之一振。可以想象,如果整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顺利完成,那必将成为人类工程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好了,介绍完我国规划中的第一项超级跨海工程,那第二项工程会是什么呢?

飞渡琼州海峡

2024年春季假期结束后,到海南岛度假的游客们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200多万人次的客流和将近50万辆次的车流使海南岛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交通大堵塞,甚至“连鸟都飞不出岛”了。

于是,修建“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事儿又成为网络热议的一大话题。

众所周知,海南自建省之后,便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09年,海南迎来了第二次发展大机遇,被国家定位为“国际旅游岛”。2018年,海南再迎喜讯,国家宣布在海南全岛建设自贸港。

另外,海南还是我国新的航天发射基地,同时,也是我军重要的海军基地,在南海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是,海南在发展中却面临着一大天然短板,那就是一条琼州海峡横亘在海南岛和大陆之间。

直到目前,海南与大陆之间的主要交通方式仍然非常原始,只能依靠轮渡。其中,汽车坐轮渡过海峡要耗时3到5个小时,火车也需要2个多小时。这效率低先不说,更要命的是琼州海峡在每年的12月到转年的2月之间是大雾频发,轮渡停航是经常的事儿。

由此可见,交通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海南发展的一大障碍,而修建“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将能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其实,这个工程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提上了议程。

晚清名臣张之洞就曾有过把铁路线直接修到海南岛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也对“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进行过研究和论证。1974年,周总理还就此做过专门批示。此后,关于这个项目,总共研究出了几十个方案。

2008年,我国曾公布过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的具体建设方案和建设时间表。按计划,跨海大桥分为上下两层,大桥上层是汽车通道,设计时速为100公里,下层为火车通道,设计时速为160公里,整个工程将于2020年通车。

然而,该项目并没有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到目前也是处于停摆状态。

那么,这就奇怪了。港珠澳大桥全长有55公里,如今都通车快5年了。而琼州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不到20公里,怎么就没动静呢?

其实,别看“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虽然短,但难度却远超港珠澳大桥。

首先就是水深的问题。

琼州海峡的平均水深超过40米,最深的地方深达114米,施工地段的最深处也有88米,差不多有30层楼那么高。

相比之下,杭州湾大桥所在区域的水深还不到40米;港珠澳大桥桥身处的水深只有20米左右,隧道部分才40米左右。目前我国在建的跨海大桥,其桥墩处最深的水深也不过60米。而在水深100米的地方建筑桥墩,这在我国还没有先例。

其次就是琼州海峡的风浪问题。

琼州海峡的气候极为恶劣,每年风力超过6级的天数有170多天,其中大约有15天会有8级以上的大风。最极端的一次,海峡风力足有17级,比港珠澳大桥能抗16级台风的设计指标还高。

在大风的影响下,琼州海峡的最大浪高足有12米。在气候相对平稳的季节,水流速度也能达每秒3到4米。那么,如果为了保证船舶从桥下通航,并降低由高桥墩带来的高造价问题,在造桥中势必要使用大跨度的多塔斜拉桥或悬索桥。如此,在安全性上,技术要面临极大的挑战。

最后一点就是琼州海峡的地质问题。

琼州海峡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还是我国地震和火山非常活跃的地区之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海口市的建筑抗震等级为8级,这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

如此一来,大风、大浪、大水深、湍急的水流、加上地震,这些问题都成为“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拦路虎。而且,这样的建设条件在国内外都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

不过,一旦我国的工程师攻克这些难关,那“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势必将刷新多项世界纪录,成为令全世界侧目的超级工程。

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基建狂魔”,只要我们瞄准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好了,说完了上述两大跨海工程,那最后一大工程会是什么呢?

台湾!

这第三大跨海工程非台湾海峡跨海工程莫属了。

按照我国的交通总体规划,高铁将在2035年实现从北京到台北的全线贯通。如此,按照10年的工期计算,这跨越台湾海峡的超级工程已势在必行,最晚也要于2025年正式开建。

该工程一旦建成,将在促进两岸一体化方面起到战略性的关键作用,使台湾与祖国大陆连为一体。

针对台湾海峡跨海工程,目前一共有北、中、南3套总体方案。其中,北线建设是很多专家都认可的最佳方案。这条线路西起大陆福建的平潭县,东到台湾的新竹,跨海部分只有124公里,是3个方案中最短的。而且,这条线路沿途的海底地质和地形条件也是最好的,受地震影响也最小。

更关键的是,我国已经在世界三大风暴区之一的平潭海峡成功建成了一条公铁两用大桥。如果从这里继续往新竹建设,不断成本低,而且工期也会更短。

虽然在台湾海峡建设大桥和海底隧道的难度要超过琼州海峡,而且,台湾海峡还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但我国在基建方面的实力是全球有目共睹的。既然我国已经宣布确定了建设方案,那所有的问题已经都不再是问题。

而唯一的障碍就是对岸的那些“绿蛙”。

但是,祖国的统一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的。所以,台湾海峡跨海工程必定能够成功实施。当竣工的那一天,相信宝岛早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台湾民众坐着高铁到大陆发展和寻根,大陆民众坐着高铁去台湾旅行将不再只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