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贝尔奖”背后的未来密码

2022年"中国诺贝尔奖"揭晓。8月21日,未来科学大奖公布2022年获奖名单,李文辉获得"生命科学奖",杨学明获得"物质科学奖",莫毅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而在大奖背后,未来产业的发展也正蓬勃发展。未来科学大奖是我国首个世界级民间科学大奖,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被喻为"中国诺贝尔奖"。从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已评选出27位获奖者。有专家分析认为,在新一波科技创新浪潮中,通过未来科学大奖,既激励了科学家对前沿科技的研发,又为未来产业提供支撑,有助于应对与解答国家发展长期主动权这一重要命题。

7届选出27位获奖者

今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三位科学家中,李文辉因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的成就获得"生命科学奖";杨学明因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的成就获得"物质科学奖";莫毅明因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证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目前,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包括施一公、李家洋、袁隆平在内的27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共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个奖项,表彰大中华地区做出的、在世界上有长期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

在评选机制上,未来科学大奖借鉴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著名科学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最大程度上摒弃"关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研发+产业共赢

作为我国的首个世界级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兼具象征意义和实质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表示,未来科学大奖的落地,填补了中国大陆民间权威科技奖项的空白,也让中国科学在走向强大未来的路上有了新的助力。

未来科学大奖更聚焦"未来"。"无论是生命医药、数字技术还是新材料新能源,都有关国计民生,标志着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未来科学大奖的三个分类和国际前沿的分类方法比较一致,这三个方向也与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何为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包括机器人、尖端生命科技、网络安全和大数据等在内的一系列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变迁的关键产业。在新一波科技创新浪潮中,如何找寻发展方向,打造自身优势点,深刻影响国家发展的长期主动权。而未来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应对与解答这一重要命题。

王鹏认为,一方面,大奖的颁发能为相关的行业、研发人员和研发机构带来研究资金,有助研究进展,另一方面还激励了相关的机构、企业在未来加大对获奖科研领域的投入,通过自身优势发挥不同的作用,具有示范效应。"而对相关领域一线研发的科学家来说,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于国于民有所裨益,对专家来说是具有激励作用的。"

"揭榜挂帅"攻坚未来

实事上,为持续推动前沿科技、未来产业,我国也持续从政策、资金等不同维度给予支撑。

以数字经济为例,今年1月出台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七大赛道,标志着数字经济发展布局更加清晰,相关行业实践正不断向细化推进,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数字经济的下一个核心增长点。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数量超过160万家,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我国为科研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无论是通过科研机构还是高校,每年还有大量科研攻关资金,尤其是在"卡脖子"技术方面通过"揭榜挂帅"等多元方式进行支持。在直接给予资金支持外,还有很多相关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也会涉及到研发和基础研究。

"‘揭榜挂帅’是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把需要攻关的科研项目张榜,谁有本事谁揭榜,在破解‘卡脖子’难题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认为,"揭榜挂帅"是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主要针对当前一批制约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实行"揭榜挂帅"的办法,可以促使更多优秀科研团队脱颖而出。

"针对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我国也通过多元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孵化政策,给予多元支持。"王鹏补充说道。

"未来产业对经济发展作用非常重大。从历史上来看,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从现实角度,我国也确实需要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在经济结构方面转型。无论是数字经济领域,还是生物医药行业,都需要促进产业发展,攻坚‘卡脖’技术。"王鹏说。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袁泽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