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
张郁廉在战场上与外国记者合影。(允晨文化提供)
张郁廉。(允晨文化提供)
《白云飞渡-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传奇》由允晨文化出版。(允晨文化提供)
张郁廉骑马赴前线采访。(允晨文化提供)
编者按《白云飞渡-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传奇》一书是张郁廉女士的自传,由允晨文化出版,详实记录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社会情势演变,以及张郁廉女士因缘际会往赴一线战场采访报导的经过。
英勇的女童军杨惠敏将一面国旗围绕身上,深夜游渡苏州河,匍匐至仓库,将国旗交给守军。次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国国旗飘扬在四行仓库上的天空。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政府宣布对日全面抗战的初期,苏联是第一个给我国提供军事及经济援助的国家,运来不少飞机和武器,也派遣许多军事顾问、技术人员和新闻记者。
在陪都重庆,军事委员会设立了顾问事务处,由中央执行委员张冲先生(字淮南)负责。桂籍(张郁廉丈夫)与张冲先生早在1929年已认识,当时张冲被派赴东北,在哈尔滨任特派员。
熟悉俄语副修新闻
张冲是浙江温州人,和杜桐荪是同乡好友,桂籍因此也认识了杜桐荪。桂籍大学毕业后到南京中央宣传委员会任职,也是张冲推荐的。军事委员会顾问事务处专门管理和苏联顾问有关的一切事务,当时急需谙熟俄语的人才,凡来自东北尤其是哈尔滨、会俄语的青年都被罗致,让他们学以致用,为国家服务。桂籍精通俄文,由中央宣传部调军事委员会外事局苏俄顾问处,任上校编译科长、秘书及总顾问办公室主任等职。
设于汉口的苏联塔斯通讯社扩充业务,增加工作人员,而我的条件正适合:会俄语,大学副修新闻。再经张冲先生及桂籍的推荐,马上被录用了。这时我正需要一份工作,以维持生活。
虽已借读国立武汉大学,也只好申请休学。稍后,胡伯威工作变动,被调离武汉,派赴城陵矶海关工作。桂籍也随之迁移,临行前顶出居所,但言明留一房间给我,因此,我也居有定所。可惜的是遇到恶房东,我用水电受限制,只能煮简单的早餐。
我只好在「菜根香」餐馆包食素菜客饭(只有这一家答应每晚送饭菜到家来)。有一天下班返家途中,对面走来一位手牵幼子的妇人,有点面熟,但一时也没认出,擦肩而过。回头再看时,该妇人也站住,回头看,走回来问我。我才想起,她夫姓韩,自己姓白,是桂籍母亲在哈尔滨的朋友,她也在十六小学医务室工作过。
她告诉我她携两子逃难来此,现住某客店。次日我带了一盒西点去探望他们。她的两个孩子都在十岁上下,长子韩墨林正患病卧床,次子叫韩松林。韩伯母告诉我,两个孩子在哈尔滨用溜冰鞋打伤了一日本儿童,他们怕惹祸,连夜逃离,打算经汉口到后方去。韩伯母受西式教育,俄文很好,24岁时下嫁长她数十岁的韩姓商人为继室,连生两子。
1937年(民国26年)年底,我初到汉口苏联塔斯通讯社上班,社长罗果夫先让我学习使用俄文打字机,然后让我把每日中文报纸上的消息翻译成俄文。罗果夫年纪40开外,体型矮胖,精力充沛,能言善道,交际手腕灵活,广交各阶层朋友,会说点中国话,被誉为「中国通」。
全面抗战开始。日寇向北平进犯,飞机数十架轮番轰炸我平津守军。7月30日,日军攻陷天津,8月4日北平沦陷,日军大肆焚掠,疯狂破坏。紧接着,8月13日,淞、沪也发生战争。日军借口一日军官被我击毙,制造事端,日军舰27艘驶至吴淞口,登陆上海。我军尽全力抵抗,浴血奋战近3个月,到10月底,由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孤军,死守上海苏州河畔四行仓库。
英勇的女童军杨惠敏将一面国旗围绕身上,深夜游渡苏州河,匍匐至仓库,将国旗交给守军。次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国国旗飘扬在四行仓库上的天空。
抗战时期,前后方流行,每个人都会唱的爱国歌曲是:「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
就在此时,中国共产党向国民政府表示了「共赴国难」的意愿,中央通讯社于9月22日发表合作宣言。朱德率领第十八集团军从陕北出发,赴山西参加抗战。
当时日寇侵华的总兵力为20个师团,分散在晋北、鲁北、豫北及江南两千公里的正面上,占领的仅是城市和交通线,沦陷区多数地方仍为我退入敌后的正规部队控制。
日军侵犯步步进逼
日寇本意在速战速决,但泥足深陷,欲拔不得,于是孤注一掷,于11月中旬向山东进犯,12月27日攻陷济南及泰安。12月13日,首都南京失陷。从12月至次年3月,日本强盗在南京犯下反人类的滔天罪行,无辜民众包括妇孺老弱,被枪杀、刀砍、轮奸、火烧及活埋,死亡人数达二十余万,另加八九万俘虏,占南京总人口(80余万)的四分之一。
日寇攻陷南京及济南后,为打通津浦路,实现南北会合,积极南下,欲占取战略要地徐州。而国军为确保徐州,屏障武汉,于1938年(民国27年)2月初迎战进犯徐州的日寇,徐州会战于是展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