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划区里的建筑瑰宝 泰山李石樵故居见证塭仔圳百年历史
李石樵古厝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大部分仍维持兴建当时的样貌。(图/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新北市讯】新北市的新泰塭仔圳重划区,因已完成拆迁工作,现在放眼望去是一片工程车辆进出、大型机具施工的广大空地,但位于泰山、新庄交界处,还矗立着一栋老旧古朴的红砖三合院,在工区中看来特别明显。是的,这幢老屋是塭仔圳重划区内唯一一栋屋龄超过百年的传统闽南建筑,也是台湾第一代西画家李石樵的故居、新北市市定古迹「懋德居」。
李石樵在台湾美术史具有崇高地位,他终身致力于创作,作品获奖无数,也培育出许多台湾画家;其故居约建于1900年代,由卖米经商的父亲李泰起造,为正身加左右护龙的传统三合院,屋身高大气派,大厅神龛雕刻精美,砖墙石材体的砌砖、砖雕,屋脊与水车堵的泥塑、交趾陶,以及窗额、匾额题词等等,作工细致深具建筑艺术价值。然而,李石樵故居在李家子孙陆续外出打拼后无人居住,1980年代时,由来自嘉义、经营木工厂的黄家买下。
李石樵画作《田园乐》。画中景象是从古厝向外望去,可见大片水田及远方的观音山图。(图/李石樵美术馆提供)
古厝转手40年,为何得以保存至今?全因黄家长辈慧眼独具,一眼看出古宅邸的精湛工艺。黄家二代黄世孟说,当初父亲在塭仔圳泰山一带寻觅土地,发现只有李石樵故居是建地,购入后本想拆了古厝盖工厂,未料走进三合院,惊见整栋屋子的建筑工艺精美,每处细节都是工匠精心之作,连擅于木艺的父亲都赞叹:「我也盖不出这么美的房子!」再加上风水师也称赞此屋风水极佳,父亲决定保留古厝,而将木工厂盖在古厝周围,形成工厂包着三合院的奇特景象。
黄世孟表示,未来将活化古迹,让李石樵古厝成为现代生活互动场域。(图/新北市政府地政局)
工厂里的李石樵古厝成为办公室兼仓库,整体主结构几乎不曾变动,就这样,古厝庇护着李家,也看顾着黄家,走过了百余年静好岁月,直至塭仔圳进行市地重划,区内建筑物都面临拆除的命运,这时黄世孟已知古厝为李石樵故居,咨询专家后更发现,古厝的兴建年代,在台湾现存老宅中较为罕见,深具研究价值,再加上建筑工艺精美,又是名人宅邸,在父亲支持下,他向新北市文化局提报鉴定而成为市定古迹,让古厝得以永久保存。
李延年说,父亲李石樵在古厝出生,古厝是与家人亲情连结的所在。(图/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对于黄家用心保存古厝,李石樵的二儿子李延年频频致谢,直说:「实在揪甘心耶!」现年82岁的李延年,是李石樵美术馆的管理者,至今仍记得老家三合院的模样,他说,古厝住了很多亲戚,年幼时常跟父亲回古厝,跟堂兄弟姊妹们玩在一起,是一段很开心的童年记忆。
李延年说,印象中古厝前面是水田,远望过去是观音山和顶泰山岩,景象就如同父亲的画作《田园乐》一样,他还记得经常跟着长辈走过田埂,一路走到顶泰山岩拜拜,因此还曾误认为顶泰山岩是李家宗祠;古厝周边养鸡鸭也养猪,后面有一方鱼池,还有灌溉圳沟流经,妇女们都在沟边洗衣服,屋里则是挂满了父亲帮阿公、叔伯们画的画像。
李延年上小学时,李石樵携家从台中搬到台北市东门一带。李延年回忆,父亲向来惜售画作,每逢孩子们开学要缴注册费,才会卖画或为人画肖像赚学费,家境颇为困难,所以到了收成季节,阿公收到佃农缴交的稻米,就会通知父亲回老家拿取,这时他跟弟弟们拉着小推车,从台北桥一路走回古厝,再把米拉回家,在那个禁止民间私酿酒的年代,他也曾骑脚踏车载着阿公给的两瓶自酿酒被警察拦下,还好警察见他年纪小网开一面,李延年笑称:「那时真的好紧张啊!」
李延年说,懋德居算是李家的起家厝,李家在这里种田、经商、开枝散叶,父亲在这里出身长大,古厝是父亲与家人亲情连结的所在,如今古厝成为市定古迹永久保留,他衷心期待古厝重新整修,重现记忆中充满亲情的老家。
红圈处为铁皮搭盖的木工厂包围着李石樵故居。(图/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谈到对古厝未来的规划,黄世孟的眼睛闪烁着光彩,他说古厝周边正在进行重划工程,这几年的时间,他希望尽快进行古厝修复工程,除了向政府申请经费补助,也会找艺文界的朋友协助,希望古厝能恢复它最原始经典古朴的样貌,第二阶段将策画古迹活化工作,预计结合艺文活动、黄家引以为傲的木作工艺、周边学校的教育活动等等,让古厝不只是一栋上了年纪的老屋,而是能与现代生活产生互动的场域,增显古迹保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