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朱兆虎:古籍无言,你可以替他们说
故事是有力量的。
《笑林广记》之书,当时作者不辞鄙俚,诡时玩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留下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史料,今日读来,往往披沙见金。警策语如“此三书(《文选》、《汉书》、《史记》)熟其一,足称饱学”,是指示人精读细读的读书方向。带入到《广记》营造的故事情节中,“譬如为山”、“譬之宫墙”、“譬如行远必自迩”、“能近取譬”,“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等经典中的语句,便都有了具体形象,显现在外,令人过目不忘,随口成诵。这是故事的力量。
置身故事情景和戏剧情节中,能够让更多小众专业走进大众视野,深入人心。雅俗之间,本非泾渭分明,鸿沟难越。
所以当《重回永乐大典》上线播出,当全新的艺术形式-微短剧遇上古籍保护,给了我许多期待。《重回永乐大典》是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抖音集团出品,央视频、红果短剧联合出品,或许创作团队从《逃出大英博物馆》获得了灵感,但在“书灵”一角儿的设计上,在故事的表达推进上,在古籍修复者与“书灵”的心灵感应上,让我看到了《E.T.外星人》的影子。
古籍就是古书,“古籍修复”,忠实于古书原貌,“古籍整理”,尊重于古人本意,都是特别需要讲求工匠精神的工作,需要一点点“偏执”的执着和坚守,把冷板凳坐热,才能在不经意间,际遇古人。书灵既是古书之灵,也是古人之灵、历史之灵,同时也是从事古籍保护、古籍整理者的“匠心”外现,精诚所至,物我一体,古书化而为灵。否则即便书灵在前,也是看不到的。古籍的修复、整理,E.T. GO HOME。
短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纪录片式的影像质感,捕捉了搓纸捻、打浆糊、揭、托、补、裁、订等诸多细节,用镜头语言细腻地再现了古籍修复的过程,用心用情,为短剧制作提供了另一个维度。
毛姆说:“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听故事的愿望在人类身上,同财产观念一样是根深蒂固的。自有历史以来,人们就聚集在篝火旁或市井处听讲故事”。虽然对古籍的传播,与保护、修复、整理、利用同等重要,但由于古籍工作的特性,往往缺少故事性,有些故事虽好但并不好讲。我们还是以《笑林广记》为例,来拆解《嘲中人》的故事中所嵌的一则小故事,原文如下:
(中人)儿长性憨,年十八,惟读《大学》三页。人问:“令郎读《左传》否?”翁曰:“《左传》已读,今闻读‘右传’矣。”盖日听其诵“右传首章”,“右传二章”故也。
讲的是有一位房地产中介的儿子憨钝,不学无术,十八岁了才只读了三页《大学》。有人故意戏谑中介,问他儿子读了《左传》没有,中介说《左传》已读完了,这些天我听着他已经在读“右传”了。这里所谓的“右传”,是指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中,《大学章句》里的“右传之首章”、“右传之二章”等。可知中介儿子仍只在读《大学》,不仅没有读《左传》,而且连他爹也不知道儿子究竟在读啥书。
这则故事背后,涉及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礼记》是五经之一,收有四十九篇文章,《大学》原本只是其中一篇,常见于《十三经注疏》中《礼记正义》,称为“注疏本”。宋代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单独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编,称为“四书”,撰成《四书章句集注》。不仅如此,朱子还在“注疏本”的基础上对《大学》作了重新编排,把开首的“大学之道”至“未之有也”一段205字,称为“经”;把后面的部分分成十章,也就是十个段落,认为十章按顺序分别解释经文的十个要义,称为“传”,即解释经义的文字,并且调整了“注疏本”的顺序,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学》版本,称为“朱熹本”。后来由于《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朱熹本通行天下,注疏本渐被学子淡忘。民国以来,学者折中二本,无能偏废,钱基博说:“要之《大学》一书,以注疏本为最古,以朱熹本为最通行,一汉一宋,如日月之经行中天。”
古书竖排,上文在右,下文在左,《大学章句》中“右传之首章”、“右传之二章”等,出现在朱子所划分十章的每章之后,就是指上文是“传”文的第一章、第二章……注疏本的《礼记·大学》只是一篇文章,不存在分经传之说。南怀瑾也曾回忆说:“在南宋以后的《大学》、《中庸》,便有‘右一章’、‘右十章’的注释。当我在童年时候,一般同学们读书读得疲劳了,便大喊:啊哟!我现在又读到‘发昏’第一章啊!”
这则不足50字的小故事,用《左传》、“右传”的有趣反差,精准把握了朱子《大学章句》的特点,而以故事或“段子”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古人能马上理解到笑点,而今天讲来,却需用数百上千字才能拆解开来,解释清楚。故事只能作为引入《大学》这一知识点的突破口,让人在嬉笑之余,强化对学术史的认识。
总之,关于古籍的故事,并不好讲,所以更需要像《重回永乐大典》这样的努力,以这样的方式,让人们关注古籍、亲近古籍。正如剧中所说:“古籍无言,你可以替他们说。”
古籍无言,需要更多人替他们说。
(作者:朱兆虎,中华书局学术著作编辑二部主任)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