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全面分析 川普重回白宮如何牽動美中台經貿及科技發展
中经院院长连贤明(右4)指出,为了让大家了解川普贸易政策将如何影响台湾及美中之间的关系,中经院邀请了多位资深专家及院内主管进行专业分析,包括中经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中舜(左1)、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左3)、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左4)、台湾东南亚国家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右3)、副院长王健全(右2)、及第三研究所所长黄势璋(右1);摄影:北美智权报 / 李淑莲
※如欲转载本文,请与北美智权报联络
李淑莲╱北美智权报 编辑部
在2024美国总统大选由代表共和党的川普以压倒性姿态胜出后,各国均对川普当选后的政策会对全球经贸及政治外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高度关注。中华经济研究院(中经院)指出, 川普以美国再度伟大为竞选主轴,强调低税率、高关税、管制移民、反对绿色新政,这些政策短期有利股市、经济成长,但长期来看,会不会造成二次通膨,进而使美国货币政策改弦易辙,并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的走势,值得观察。
此外,川普在选前频频放话,将持续对中国的贸易 / 科技战,而且指出,台湾人抢了美国人的半导体工作,也必须支付美国保护费,并以GDP的10%编列国防经费。由此观之,川普重新入主白宫,势将影响台湾、中国、亚洲、全球经济,乃至产业、科技政策的走向,以及两岸的政经局势,值得政府及企业界正视。
为此,中经院于川普正式宣布当选后,旋即举行了「牵动美中台贸易及产业、科技发展的美国总统大选」研讨会,由中经院各领域菁英,以美国大选的发展态势及背后政策的走向,探讨其对台湾贸易、两岸局势、产业科技、财政等各个层面的影响,并研拟因应对策,作为政府未来政策规划的遵循方向。
中经院院长连贤明指出,为了在川普当选后光速举行研讨会,让大家了解其贸易政策将如何影响台湾及美中之间的关系,中经院精锐尽出,议邀请了多位资深专家及院内主管来进行专业分析,包括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台湾东南亚国家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副院长王健全、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中舜、以及第三研究所所长黄势璋。
自2017年以来,美国的贸易政策,包括贸易战和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及台湾产业的影响深远。特别是受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影响,使台湾的贸易与投资开始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其他国家。过去台湾的海外投资多集中在中国,但自2018年后,台湾对中国的投资有所下降,台商开始将资金与贸易扩展至其他市场,尤其是美国和东南亚地区。中经院于川普重新入主白宫后,希望透过专业讨论,让企业能更深入了解美国政策对台湾的影响,并提供未来策略建议,尤其针对如何应对全球化与经济安全的挑战。
刘孟俊、连贤明、刘大年、徐遵慈(由左至右)于第一场研讨会环节进行Q&A单元;摄影:北美智权报 / 李淑莲
刘大年:川普的「美国优先」策略挑战全球
中经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表示,随着川普的再度上任,全球的政治经济局势将迎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他归纳出4大重点:
(1) 川普的贸易政策方向:川普长期坚信「全世界都亏欠美国」,而中国在他的眼中是「亏欠最多的国家」;因此,他的贸易政策将以加关税为主要手段来打击中国,同时透过减税来吸引美国制造业回流。川普还强调「关税是字典里最美的词汇」,这反映了他将贸易战视为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由于台湾在美中贸易战后对美国出口有显著增长,如果川普对台湾的出口加征关税,将对台湾的出口产业造成不小的影响。尤其是他对外国制产品的高关税政策,这对在墨西哥及东南亚设厂的台湾企业也是一大挑战。
(2) 不支持境外外包,影响东南亚制造:川普的政策将会对在墨西哥、越南等地设厂的外资企业收紧。过去因美中贸易紧张,许多企业将制造业务转移至东南亚和墨西哥,借此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然而,川普认为这种「假脱钩」并未真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这让台湾在墨西哥及越南的投资面临更大的关税风险。
(3) 对绿能政策冷淡:川普并不支持美国的绿能发展和电动车补贴,这对投资绿能和电动车的产业可能带来政策上的影响,台湾相关企业要特别关注这方面的未来发展。
(4) 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川普对于两岸关系的表态相当随性,他曾经在竞选时表示如果中国侵犯台湾,他会「轰炸北京」,但同时也称习近平是「非常好的朋友」。这样的立场带来高度不确定性,特别是川普并未明确表示美国会直接军事介入台海冲突。因此台湾对其言行需保持谨慎,并持续与美方沟通,以期稳定两岸局势。
总的来说,川普的「美国优先」策略和不确定的外交方针将对台湾的经贸环境和安全形势带来挑战。面对这些潜在的影响,刘大年建议台湾应采取以下几项应对策略:
● 多边贸易关系的深化: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经济体的贸易协定,尤其是在东南亚和欧洲等市场,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 产业多元化与升级: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以应对关税风险。
● 强化国防与国际联盟:保持对防卫自主性的重视,并加强与其他盟国在外交和安全上的合作,确保在台海局势中获得多方支持。
刘孟俊:从川普到习近平的全球博弈看美中关系的未来
中经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表示,在全球经济与政治版图快速变动的今天,美中关系仍是全球最重要的焦点之一。从川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到习近平推动的「中国式现代化」,两国之间的摩擦与合作交织在一起,对全球经济、科技和军事的影响深远。
川普政府的上任标志着美中关系的剧变,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关税的增加和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对两国的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川普推动美国工业回流,强化本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也对中国的科技领域进行了限制。
另一方面,与川普的强硬立场不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更注重中国在全球舞台的战略自主与科技创新。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旨在应对美国的科技封锁与贸易战,并强化内需市场的发展。然而,尽管中国力图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其内需市场的增长面临很大挑战,并且需要克服结构性转型带来的困境。
刘孟俊指出美中之间的科技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在半导体、量子科技等领域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出口管制,而中国则积极推动本土技术的发展,试图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这场科技冷战不仅关乎两国的竞争,也将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格局。
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正在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合作,尤其是金砖五国等发展中国家。透过推动「一带一路」和区域供应链,中国不仅希望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还望能在全球经济中寻求更多的战略伙伴。这也使得美中竞争的范畴不仅限于贸易,还扩展到外交、军事及全球影响力。
随着美中之间的贸易与科技摩擦持续升级,未来的国际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对于企业、投资者乃至各国政府而言,理解并适应这一新的竞争格局将是未来几年内的关键挑战。美中之间的竞争不仅影响两国,更将塑造全球的经济与安全环境。
徐遵慈:川普当选,印度得利?
中经院台湾东南亚国家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指出,川普在他的第一任期内已提出了多项经贸政策,其中包括关税政策和加强与特定国家的协议,现在再次入主白宫也不例外。然而,如今与川普1.0时代相比,许多产业结构及结业链已转移,台商要关注的重点也与川普1.0时期不尽相同。
诚如刘大年提到,川普不支持友岸外包,希望将所有的供应链拉回美国,因此其政策将会收紧在墨西哥、越南等地设厂的外资企业。徐遵慈认为,在此影响下,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除了越南,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应该会增加;然而,在台资企业的布局朝东南亚扩展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像是出口到美国时,可能会贸易转运和产地问题上,遭到是否合规的质疑。此外,由于川普扬言要广征关税,因此,东南亚的台商也需要关注潜在的贸易壁垒。
然而,对于印度而言,川普的再次当选被视为一种积极的信号,徐遵慈指出,印度认为川普在第一任期内对印度表现非常友好,尤其是在推动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科技合作方面。印度认为如果川普要对中国施加更多打压,那对印度的科技产业是有正面助益的,并希望透过与川普的合作,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科技产业,尤其是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
从东南亚和印度的反应来看,虽然这些国家会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但同样也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特别是在改善对美贸易的顺畅度方面。例如,东南亚国家可能需要在采购美国商品和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局势也使得东南亚一些国家开始加大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甚至有国家申请加入金砖国家组织,以应对美国政策的变动。
陈中舜、黄势璋、王健全(由左至右)于第二场研讨会环节进行Q&A单元;摄影:北美智权报 / 李淑莲
王健全:川普胜出,台湾实际上是最大受益者
中经院副院长王健全认为,川普胜出,台湾实际上是最大受益者,尤其是在第一次川普任期内,如果不是川普的反中政策,现在AI的供应链、server供应链都会在中国大陆。因此,台湾其实是川普第一次美国总统任内的最大受益者;这与美中贸易战及许多企业转单有很大的关联性。
川普曾经说过,台湾抢占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但王健全认为当中有些误解。其实,半导体产业是国际间结构的问题,美国早期就放弃了毛利较低的代工,这些工作已被台湾和其他地区接手。另一方面,台湾的半导体产业虽然对全球的影响巨大,但美国在IC设计以及半导体设备领域依然占据领先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企业必须了解,若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发展,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产业链,并且与美国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其实,如果没有台湾的供应链支持,美国的制造业也根本无法复苏。
至于利率的问题,当前美国的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准,这对于通胀控制有帮助,但同时也对美国的贸易逆差造成影响。长期来看,这样的高利率会对民众的信贷、房贷等造成困难,继而影响到消费与经济增长。
对台湾而言,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仍然是最大亮点,但在传统产业面临中国竞争时,必须加强创新并缩短学习曲线。另一方面,应该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加速资本与技术的双向流动。总言之,台湾未来应该更加注重创新产业的发展,并确保能在全球竞争中维持竞争力。
陈中舜: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正在改变
针对川普政府的能源政策,中经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中舜指出,由于美国和中国在绿能领域的激烈竞争,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正在改变。这样的竞争也促使其他国家,包括台湾,思考如何在这场全球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与机会。
陈中舜表示绿能已被视为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应对气候变迁的需求,相关技术像是太阳能、电动车、锂电池等,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也能激发新的经济机会。
不过,尽管绿能正在成为全球投资的焦点,化石燃料在能源市场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大量资金流入绿能领域,化石能源可能因缺乏投资而导致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性受到挑战。这反映出能源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带来新的不稳定性;在川普上任后,不确定性更高。由于石油跟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是川普政府比较关注的部分,特别是销售的问题;因此,川普尚未上任,已有许多国家担心能源成本高涨。
另一方面,台湾在绿能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太阳能发电成本偏高,以及国内绿电交易制度尚未完全落实等等影响内需;在川普上任后,外销也成为一大挑战,不仅将对美国出口减少,还要面对其他国家因产能过剩所导致的低价竞争。然而,陈中舜表示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源(如核能、氢能等)也有可能成为关键选项。由于美国在提升燃油效率方面的政策将影响全球能源格局,对台湾而言,发展稳定能源来源至关重要。
黄势璋:财政赤字及公债攀升为美国财政隐忧
中经院第三研究所所长黄势璋指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已经成为川普当家的美国的一个核心财政策略,尤其是在减税、提高关税等措施的背景下。这些措施主要目的是希望美国的制造业能够回流,并促进美国国内经济发展。
针对美国的财政状况及策略,黄势璋作了以下的分析:
● 美国财政收入与支出状况:美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在过去几年,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差距逐渐加大,造成财政赤字。政府的支出项目中,除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外,还有大量的债务利息支出,这成为未来财政的潜在隐忧。
● 公共债务的增加与挑战:美国的公债从1990年代以来逐渐增加,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种情况将进一步加剧,并且预计未来会对国家的经济运作构成更大的压力。政府不得不进一步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
● 对全球市场的影响:美国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对全球市场,尤其是制造业和贸易流动产生深远影响。这不仅影响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也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台湾造成一定的冲击。
● 富裕与贫困的税负分配问题:美国的减税政策对富人效果显著,但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帮助则相对有限。例如,减税后,收入最高的1%家庭将获得大额减税,而收入最低60%的家庭受益则不大。这样的政策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黄势璋强调,虽然美国的财政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制造业回流,但这也可能引发更大的财政赤字和公债问题。未来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财政健康,将是美国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
半导体科技杂志(SST-Taiwan)总编辑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总编辑
日本电波新闻 (Dempa Shinbun) 驻海外记者
日经亚洲电子杂志 (台湾版) 编辑
延伸阅读&电子报订阅连结:
【详细内容请见《北美智权报》368期;欢迎订阅《北美智权报》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