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预估:青藏高原近40年后可能失水2300亿立方至新平衡

中美研究预估:青藏高原近40年后可能失水2300亿立方至新平衡。(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20日报导,大陆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对下游多国约20亿人口生存发展影响深远。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也是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中美学者研究预估,近40年后,青藏高原或失水2300亿立方米至新平衡。从对人口稠密流域的分析来看,阿姆河及印度河流域因气温显著上升,可能成为水资源短缺最严重地区。

北京清华大学水利系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德州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反演和预估了从21世纪初至中叶(2002—2060年)的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变化。于15日在国际期刊《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题为〈气候变化威胁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的研究论文。

研究发现,2002年到2017年间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以约 100亿m³/年的速度下降。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青藏高原外流区水储量以约160亿m³/年速度下降,主要由南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念青唐古喇山脉的冰川后退、怒江‒澜沧江流域土壤和地下水储量下降导致;内流区水储量以约56亿m³/年上升,主要由北部羌塘盆地湖泊扩张、喀喇昆仑‒西昆仑山冰川品质增加导致。

研究称,总体而言,气候变暖、季风变化、地表短波辐射及降水相态变化的共同作用,是过去近20年间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

研究预估,总体上青藏高原未来陆地水储量变化趋势将变缓,达到新平衡,但青藏高原未来陆地水储量净损失可能达到2300亿m³。从对人口稠密流域的分析来看,由于阿姆河及印度河流域未来降水变化较小,但气温显著上升,这两个流域可能成为未来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地区。

澎湃新闻报导,研究论文通信作者是北京清华大学水利系研究员龙笛、第一作者李雪莹博士生。龙笛受访表示,青藏高原南部陆地水储量下降的气候原因,一方面是受南亚季风的减弱,喜马拉雅地区的降水在过去20年间有减少趋势,另一方面恒河-雅鲁藏布江流域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比较显著的升温,特别是在冬季。降水减少导致陆地水储量补给减少,而气温的升高会导致冰川的融化。此外,我们发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品质下降的流域(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降水相态也发生了变化,降雪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减少,这会进一步促进该区冰川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