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黑潮研究 惊见大量放射物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讲座教授陈镇东在台湾周边海域研究发现,黑潮深水输送着60年前、美俄核弹试爆遗留的大量放射性铯137,含量远超福岛核爆每年释出海洋的1000倍,研究结果获世界顶尖期刊「海洋污染公报」刊登。(国立中山大学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黑潮深水有着60年前、美俄核弹试爆遗留的大量放射性铯137,含量远超过福岛核爆后的每年释出量1000倍,若被虾蟹藻类吸收,人类捕食恐有风险。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讲座教授陈镇东团队的惊人研究结果,获世界顶尖期刊「海洋污染公报」刊登。
陈镇东与台湾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台湾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及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辐射侦测中心组成研究团队,自2018年开始,即采样调查台湾周遭海域的铯134、铯137及其输送情况。
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后释放了大量放射性元素铯134及铯137,多年来透过大气循环从大气和陆地输入太平洋,绝大部分顺洋流往东流向美国,部分经由西北太平洋的海水循环进入黑潮抵达台湾,更经台湾东岸向北流回日本,这个过程至今仍持续进行。
研究结果显示,黑潮200到400公尺深处有最强的铯137输送量,且是2016至2018年福岛地区每年释出到海洋的1000倍。
陈镇东解释,测出的铯137并非全是福岛事件造成,多数来自于60年前、1958年至1962年间的美俄密集核弹试爆,但目前含量还不至于对人体造成危害。
但陈镇东提醒,海洋深水会在台湾东北角涌升到东海表面,铯137可能因此涌升至表层水深约20公尺处,被藻类、海洋生物吸收,人类若捕捞、食用这些海鲜,就可能影响健康。
陈镇东表示,虽然福岛释放的物质的确会流到台湾附近,但台湾观测到的铯大部分是过去核弹试爆残留物质。该研究结果获世界顶尖期刊「海洋污染公报」刊登,陈镇东近日也获选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会士,为台湾海洋科学领域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