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炒房共和国崩盘前兆

中时社论

全台房价从去年开始狂涨,今年第3季飙涨达4%;双北地区换算年涨幅7%。「巢运」、「都市改革组织」与跨党派立委日前召开记者会指出,台湾6年来新增52.6万户住宅,其中过半属「非自住」;多屋族人数年均成长率高达7%,质疑蔡政府「究竟在照顾谁的利益」?

蔡政府照顾谁的利益

依财政部统计,「房产集中化」现象日益严重:6年内新增52.6万户住宅中,53.5%为「非自住」家户所拥有,非自住家户拥有的住宅数量也成长了25%,自住或公益出租宅只增加了3%,持有非自住住宅的自然人数目,也从33.6万人成长到50.2万人,成长了7%。这实在是惊人的现象,越来越多国人加入了「炒房俱乐部」,台湾已成为「炒房共和国」。

在全台住宅中,空屋率最高的房宅是「未满5年」的新宅,比例高达37.2%;近乎4成新宅不是盖来「住的」,而是盖来「炒的」。最让人惊讶的是,拥有10户以上住宅的屋主,其住宅竟然有62.0%是空屋,也就是这些富人们有能力囤屋,不会随便降价求售。难怪房价只涨不跌,年轻人叫苦连天却也是枉然。

内政部今年3月初发表了分析报告:持有4房以上的屋主,拥有全台10%以上的住宅。但这些被炒作的住宅,属于自然人的较少,主要是被法人持有;因为拥有4屋以上的8.1万自然人,只拥有44万户住宅,但拥有4屋以上的1.34万个法人,却拥有34万户住宅,囤房现象相当明显。而且,在去年第4季,持有时间不足1年即出售的住宅,属于自然人的只有10%,属于非建筑相关业者的法人者达到55%,这清楚地显示,法人的房产炒作交易极为频繁。

法人炒作房产的状况严重,一般归咎持有房屋的房屋税和房屋交易获利的「房地合一税」税率太低,造成囤房成本偏低,故建议政府应课征囤房税、提高房地合一税,增加囤房和炒作的成本,让更多囤积的住宅提供到房产市场来减少炒作并降低房价。

蔡政府对此问题延宕多时,总算略有回应。今年修订了「房地合一税」法,7月起适用新法,让持有房屋不满2年的不动产交易(过去是1年)获利,都必须负担45%的获利较高税率;持有2到5年间的房屋交易获利,则需负担35%的税率。再加上央行从去年12月、今年3月和9月,连续进行的3波「选择性信用管制」,针对住宅贷款成数、宽限期和工业区土地买卖进行了管制,但收效有限,房价继续飙高。

铁杆支持者也能覆舟

囤房税虽然在2015年上路,持有4户以上房屋者房屋税门槛从1.2%调高到1.5%,地方政府还可自行调高到3.6%,但面临选举压力下,几乎无人敢捋虎须,0.3%的调幅毫无作用。地价税是另外一个工具,由于公告地价远低于实际市价,台湾持有房地产的「有效税率」仅约0.1%,约为美国的1/10、英国1/4、日本或新加坡1/2,应有调涨空间。

根据网站Numbeo的资料,马政府第二任期房价快速飙涨,房价所得比从2012年的14暴涨到2016年22;蔡政府执政第一任略见改善,2020年急速恶化到24,高居全球第9,今年稍退回22,情况依然恶劣。

全台房地产价格在短短2年内涨了3成,台南市东区甚至狂涨了9成。蔡政府年年调高基本工资,今年调幅更高达5.2%,博得不少掌声;但人力资源公司调查,大学毕业生今年起薪只有3.1万元、硕士3.5万元,5年来首次下滑。蔡政府改善民生的一切努力,在房价高涨、薪资停滞下化为乌有,下次选举「钟摆」摆回另外一边,也不令人意外。

蔡总统2015年竞选政见要「全面改革房屋持有税」,承诺8年内盖只租不卖的「20万户社会住宅」;迄今5年半却只完成4万户。既无廉价社会宅让无壳蜗牛租赁,又坐视房价高涨;年轻人既买不起房子,又无廉屋可租,「居住正义」已荡然无存。北台湾房价高涨,被视为2016年政党轮替的重大因素;难道蔡政府不怕年轻人从「载舟」的铁杆支持者,摇身一变成为「覆舟」的关键力量,重蹈前朝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