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赖清德就职演说令人失望
中国时报社论
赖清德就任中华民国总统的演说,由于幕僚已经事先多轮放话,故基调普遍在外界预期范围之内。在最关键的两岸论述部分,赖清德不仅没有因为40%的少数总统地位,而对过去8年的蔡英文路线有所调整,以回应多数民意期待,反而向独派、抗中靠近。可以断定,两岸僵局死结依旧在,「和去战来」焦虑难消退。
两岸僵局死结依旧在
「四个坚持」、「互不隶属」,这些具有浓厚蔡英文色彩的两岸论述,的确在赖清德520演说中做了继承,但蔡总统两次就职演说强调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却被赖总统刻意忽略。可见,过去8年来,蔡英文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来调和民进党传统台独路线的「平衡策略」和「战略模糊」,基本被赖清德偏废。一旦统独、红绿摊牌风险大增,台湾民众福祉必然遭到威胁。
如果说赖清德此次520演讲对两岸关系做了哪些新论述,「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荣」应该算是唯一的亮点,而呼吁重启双边对等观光旅游、学位生来台就学,应该算是唯一的善意。换言之,赖清德并非不知道两岸和平稳定的重要性,也意识到需要在两岸民间交流部分,稳健回应陆方释出的讯息。但是,赖清德并未从今年1月大选后,民进党从多数沦为少数的变化中汲取足够教训,再次错过两岸和解的良机。
没有人会否认,和平需要靠实力,核心就是预防战争的吓阻实力。但是,沟通也是创造和维持和平的另一个重要面向。民进党之所以自2000年首次执政以来,任内都无法实现永续的两岸和平,归根究柢是因为民进党不具有与大陆沟通的能力,而两岸沟通的关键,则是必须正视两岸之间存在的连结。只要对两岸连结有不同程度的体认,就会积累与对岸不同程度的信任,进而掌握沟通两岸的能力。
无论是宪法条文上「固有疆域」、「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的法律连结,还是两岸历史、文化上同属一家的情感连结,历代民进党政治菁英并非完全视而不见,甚至谋求破解之道。陈水扁就职时提出「两岸本是一家人」,蔡英文就职时提出「既有政治基础」与「九二历史事实」,此外还有谢长廷的「宪法共识」、辜宽敏「兄弟之邦」等各类观点。这些主张虽然未获北京认可,但至少给两岸关系留下余地。
然而,赖总统的520演说中,少见两岸连结的温暖,多的却是两岸对立的语言,这不仅让「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荣」变成空中楼阁,也阻绝了「两岸执政党良性对话」之路。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在4月会见马英九时,已经将「两岸连结」放宽到一家人、一个民族的最低标准,而赖的520演讲完全无视陆方的调整与善意,成为民进党籍历任总统就职演说中,两岸立场最硬的一篇,确实让本有期待的朝野失望至极。也难怪当天下午国台办发言人就定性赖的演讲是「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充分暴露台独工作者本性」。
民间交流是避战解方
赖清德上任第一天,就被陆方确认为「台独工作者」,这是台海危机的讯号。当然,赖清德和民进党政府仍然沉浸在「国际社会、民主阵营会全力支持台湾对抗中国、守护两岸互不隶属现状」的幻想中,因而加强备战、提升全民国防意识、与民主国家协同威慑大陆,就成为520就职演说的另一条主轴,也就是延续蔡政府第二任以来「台湾乌克兰化」的路线。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能期待两岸双向观光、陆生来台在短期内恢复吗?
不过,大陆虽然重话痛批赖清德520演说,但仍然表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这说明,大陆认识到赖总统演说的两岸论述,只是民进党单方面的少数派主张,并非选后新民意的展现。北京固然视赖清德政府为打击对象,但会继续与台湾人民打交道。然而,当赖清德说出「每一个人,都要团结、爱护国家;任何一个政党,都要反并吞、护主权,不可为了政权牺牲国家主权」时,似有警告、训诫、整肃之语气,充满「洗涤人心」的毛骨悚然。
赖政府与北京在就职第一天就摊牌,台海战争警讯迫在眉睫,但两岸民间仍有交流合作的意愿,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维持与恢复疫后得之不易的民间交流,用人民的自发力量,把战争危机尽可能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