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能源政策不改 碳交所无济于事

社论

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日前公布能源政策,提出「2040做到无煤台湾」。在此目标下,他喊话当选后就要将核一、核二、核三延役,并重启核四。这是目前已宣布投入大选的蓝绿白3位总统参选人中,能源政策最清楚完整的一位。

核电复兴 非碳家园成趋势

侯友宜「无煤台湾」的主张符合主流国际趋势。民进党蔡政府执政以来强力推行的「2025非核家园」,已确定跳票,因为经济部长王美花去年就公开承认,无法达成原订2025年绿电比例要达到20%的政策目标,而下修为15%。不过,即使经济部降低绿电比例,能源专家认为,15%恐怕仍然做不到,因为根据经济部发布的统计资料,2022年再生能源发电比占整体发电量仅8.3%。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除了现实上不可行之外,也不符合国际要求。在净零目标的要求下,目前国际上几乎已没有什么人在谈「非核家园」,各国早已转向追求「非碳家园」,要尽可能降低碳排;侯友宜的无煤家园正是在此趋势下的政策方向。

欧盟已在2022年将核电列入绿色能源,尽管天然气发电也被欧盟认定为永续能源,但条件很严格,必须是为了取代煤电且只适用到2030年,加上俄乌战争造成天然气价格飙涨,许多国家吃不消,因此选择恢复或增加核电的国家愈来愈多,形成所谓的「核电大复兴浪潮」。

蔡政府应该是理解到全球非碳家园势不可挡,加上欧盟将在今年10月试行「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这对以外贸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台湾来说,影响非常巨大,因为CBAM将订出出口国产品的碳含量,如果超过欧盟地区的规范,进口商就必须另外购买CBAM凭证,才准许进口,因此CBAM也被认为是「碳关税」的一种。如果出口商能够提供产品在原产地已经支付了当地经欧盟认可的碳价或是碳税等相关费用,提出证明即可抵销欧盟CBAM凭证的采购费用。因此,各国纷纷推出碳费或碳税机制,至少要把这个征收的权利保留在自己国内。根据《气候变迁因应法》,台湾的碳费预计2024年上路。

而碳权就是指排碳的权利。如果企业碳排量低于政府所订的规范,就可以把多余的排碳权卖给超过规定的企业,而碳权交易所正是撮合买卖方的集中交易平台。碳交所营运项目分为国内碳权交易、国外碳权买卖以及碳咨询3大项,目前因碳交易相关子法还没有实施,因此还无法进行交易,主要是提供碳咨询等教育训练工作。

绿电不足 火力发电比例高

不论是CBAM、碳权、碳税或碳费,概念上都属于碳定价,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最终能够达成碳中和的目标。尽管成立碳交所有助于减碳发展,但如果只是在国内交易,左手卖给右手、互相抵销,这对台湾整体减排贡献不大。而且台湾属出口导向,因此碳权交易必须得到国际认可,最好是能够和国际市场接轨,这样才能避免碳权重复交易;进一步是取得境外碳权,以保持甚至提升台湾产业在全球供应链的竞争力。

不过,目前看来,由于碳税、碳费都还不确定,能不能取得欧盟与美国认证,当然更不确定,且相关交易机制也还未订出,台湾碳交所要谈与国际接轨,实在是言之过早。

另外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台湾企业可谓「先天不良」,因为不论企业本身多努力减少碳排,只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台电的电力,碳排当场就会飙高,因为台湾火力发电的比例高达8成至9成;虽然企业可以购买绿电凭证,冲低高火力发电结构下的碳排,但绿电也不是人人买得到。

根据国家再生能源凭证中心统计,自2020年至今,台积电买了88%绿电凭证,其他众多企业、商会和工商团体,一再哀号买不到绿电,若这个问题继续恶化,恐怕又给了企业一个出走的理由。因此,如果台湾不降低火力发电的比例,不但台湾始终摆脱不了温室气体排放榜上后段班的恶名,也将拖累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问题回到政府电力政策这个基本面的问题。要是蔡政府继续「火力全开」,即使碳交所顺利开张了,对台湾整体减排、企业提升竞争力,效果仍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