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终结民选皇帝 新国会责无旁贷
中国时报社论
第11届立法院即将开议,新立法院承载60%拒绝民进党「完全执政」的最新民意,堪称任重道远。尤其赖清德仅以40.05%得票率当选总统,立法院民进党只获得51席,国民党52席成最大党,加上民众党8席、无党籍2席,在野党应有所作为。
民选独裁 台湾民主之耻
不过,回顾陈水扁执政时期,2004年大选泛蓝获114席,泛绿101席,朝小野大;2008大选国会减半,国民党囊括81席、民进党仅27席,同样朝小野大,但国民党对行使倒阁权有所忌惮,形成阁揆听命总统、藐视立法权的结果,陈水扁无所顾忌,国民党无计可施。若非2006年爆发红衫军反贪腐社会运动,无能的立法院不可能营造出2008年政党再轮替的社会环境。鉴古知今,今日朝小野大的立法院,并不代表能够有效制衡总统权。
总统制的特征是人民、国会与总统的三角关系,人民选出总统行使政权、选出国会制衡总统,总统与国会如鸟之两翼,须相互搭配协调始能顺利飞行。不幸的是,立法院堪称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既无制衡行政权的政治文化,规章制度亦不完备,加上民进党内造型政党组织文化,更不利民主制衡国会文化的形成。
台湾民主化后历经7次修宪、8次定期改选、3次政党轮替,外观已是成熟的民主社会,国际社会也高度肯定台湾的民主成就。但实质上台湾民主虚有其表,立法院只是为政治人物的秀场、利益交换的赌场,既不能有效行使监督权,防止行政滥权,更无能创新立法,引领国家进步。过去8年民进党完全执政,蔡总统竟能700多天不开记者会、不接受媒体联访;行政院没收NCC独立机关地位,肆意迫害新闻自由;新冠疫情肆虐,立法院「疫苗采购调阅小组」调来资料内容残缺;索取进口蛋、快筛、疫苗采购等争议案件资料,总是相应不理,官员答询避重就轻,甚至粗口回应。行政权独大,立法院无能为力。
威权时代我国宪法采内阁制,行政权独大将近40年,立法院只是橡皮图章。1990年代台湾走上民主化道路,1992年完成国会全面改选、1996年完成总统直接选举。1997年李登辉推动第4次修宪,取消立法院阁揆同意权,由总统迳行任命行政院长,立法院无从置喙。美国总统制三权分立制度严谨,总统须定期赴国会发表咨文,国会有立法权、预算权、人事任命同意权、听证权,可以质询官员、弹劾总统,足以有效制衡总统。
在野合作 推动国会改革
立法院运作文化与典章法规沿袭自威权时代,原本就欠缺制衡理念,李登辉设计出「超级总统制」,国会没有质询总统的权利,也没有人事权,半套质询权与文件调阅权,产生不了实质制衡作用,最多只能发挥为民喉舌的功能,实务上往往沦为立委「服务选民」或打知名度的表演平台,党团协商制度进一步剥夺立委立法权,立法委员成为政党的工具。
蔡英文8年任期,两度高票当选总统,两度国会过半,在「超级总统」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民选皇帝制」,总统权独大,立法院沦为行政院立法局,监察权自我阉割,考试权无关紧要。2024大选结果,三脚督格局虽让赖清德侥幸当选,但选民不希望民进党完全执政的意向非常清楚。
大选后,蓝、白两党一度倡议改行「内阁制」、推动「国会改革」,邀请总统赴立院做国情报告、强化国会调查权、听证制度、增订藐视国会罪、立院人事审查权等,但立法院正副院长选举,蓝、白、绿三方各有权谋算计,立院开议前夕,各方又在盘算召委选举如何利益最大化,「国会改革」议题有如空气般消失。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数度表示,「未来是团结的民进党,面对分裂的在野党」,认定「国会改革」将一事无成。嚣张的柯建铭背后是跋扈的民进党政治文化,企图分化在野党,让民进党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蓝、白若不能体认在野合作推动「国会改革」的重要,让赖清德成为4成民意的「民选皇帝」将是台湾民主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