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ESG 永續轉型最大拼圖/全家大帶小 串起綠鏈
环海净塑共同创办人汤诚说,过去业者导入循环杯意愿不高,后由全家牵线组成永续循环杯大联盟,才促成更多合作。记者陈靖宜/摄影
净零时代,政府喊出「以大带小」,鼓励企业携手供应链减碳。这并非减碳专属,台湾四大超商通路之一的「全家便利商店(以下简称全家)」就在多项ESG行动中实践「以大带小」,牵起永续合作链。
在今年8月的「亚太永续博览会」,全家摊位「永续良品」墙上陈列多款自制面包,包装上都印有小叶子、象征「少添加」的洁净标章(Clean Label)。这源于全家2018年导入、来自慈悦国际的洁净验证评鉴制度。
产品导入洁净标章
全家以大带小ESG心法 图/经济日报提供
2018年7月,全家找供应商开会,宣布要导入洁净标章,林纯如也坐在台下听,「刚好给我们一个指引。」有了标章规范可参考,福比面包从不添加人工甜味剂、人工色素等八大添加物开始,对原物料厂商进行盘点。
拉厂商一起做永续
在这之前,福比面包正和曾获世界面包大赛「Mondial du pain」冠军的面包师傅陈耀训合作生产「无添加」面包。有款粉红外皮的菠萝面包原以莓果为底,模样和味道却都不太对,但秉持不添加色素的决心,最后以洛神花为底、天然甜菜根粉调色研发完成。这次的成功经验,让福比面包更敢向供应商要求符合洁净标章的原物料。
「我们还蛮舍得一开始开发的成本。」林纯如说,「后来新的厂商都知道,没有Clean Label,就不用来谈(合作)了」。
全家不只向供应商「喊声」。全家公共事务暨品牌沟通室部长吴采桦说,宣布引入洁净标章后,全家会帮供应商支付第一年的认证费,并把获得洁净标章、超过千项的原物料清单,提供给供应商参考。
全家也大力向消费者介绍小叶子标示,「经由消费者选择带动销售额,会产生正向循环。」吴采桦说。去年全家洁净标章商品销售额达160亿元,占总营收16%。 截至2023年底,全家鲜食产品有九成通过洁净标章认证;与2018年相比,全台通过认证的厂商数成长五倍、商品数成长八倍。
「永续是现在企业间的『最大公约数』,全家自己喊,不如大家一起做更有效。」吴采桦说。
推动洁净标章的共好理念,也被用来建立循环杯的「借还生态圈」。走进新创公司「环海净塑」的循环杯工厂,数十个白色循环杯在预泡池中载浮载沉,水温设定为摄氏52度,预计浸泡10分钟。接着,它们会经过清洗杀菌、高压冲水、多段烤烘、试剂检验等流程,确保循环杯以最干净的模样,回到消费者手上。
环海净塑共同创办人汤诚说,台湾人用循环杯介意干净与否,在投入循环杯生产前,团队先参访多间餐具清洁厂的工作环境,但总觉得可以做得更好。最后用一年多研发、耗资逾千万,打造自家清洗产线,汤诚觉得值得,因为消费者对食品业要求越来越高,「出包一次,就玩完了」。
有了专利清洗产线,汤诚却没料到,难关在于让消费者接触循环杯。2021年起,为了让循环杯入店,环海净塑团队四处拜访店家,却时常碰壁。汤诚说,当时社会大众对循环杯不熟悉,也没有法规要求,难让业者愿意主动导入循环杯系统。
直到2022年,环海净塑向全家提案,双方就「如何借还」展开一番讨论。那年,环境部颁布循环杯新法规:2023年起,全台超商和速食业者需有5%门市使用循环杯。一个新点子就此诞生——组建跨产业、跨通路的「永续循环杯大联盟」,全家也和环海净塑前往各大企业提案。
组建循环杯大联盟
去年4月,永续循环杯大联盟成立,成员遍及六大产业、八大品牌,同为通路业的莱尔富和OK mart也加入。截至今年7月为止,还有36个品牌加入联盟,共促成近40万次循环杯借还。以一个循环杯每年使用20次、可减少一次性塑胶容器约0.014公斤碳排计算,共减少5,600公斤的碳排。
「有了全家牵线,才有比较多的业者愿意加入。」汤诚说,当中有些还是曾婉拒环海净塑提案的企业,「这真的是『大带小』促成的合作。」
从引入洁净标章,到组建循环杯联盟,政大商学院特聘教授、信义书院执行长别莲蒂认为,全家把自己定位为「平台」。「如果是平台,它可以带着循环杯厂商去找其他公司合作,即使不是自己的零售店。」别莲蒂说。
别莲蒂说,「以大带小」若运作不当,对规模小的厂商反会成为压力,例如大企业表示若不配合,就抽掉订单。
「如果大企业真心相信ESG,在要求供应商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些中小企业也是stakeholder(利害关系人)之一。」别莲蒂说。大企业协助、甚至辅导供应商投入永续转型,才是以大带小的积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