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ESG永續轉型最大拼圖/螺絲鏈打群架 拚減碳

华陆企业总经理黄国恩曾认为「减碳」一词离自己很遥远,随着CBAM的实施才意识到与螺丝产业链息息相关。记者蔡宗儒/摄影

华陆企业&华盛螺丝的ESG心法 图/经济日报提供

2022年底,欧盟宣布「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在首批碳关税课征对象中,螺丝螺帽等扣件名列其中。台湾作为全球扣件第三大出口国,减碳压力大增,但国内逾九成螺丝业者是中小企业,应对CBAM宛如「越级打怪」,相当吃力。

上下游联手越级打怪

「我们很了解如何做出客户要的螺丝,却很难掌握ESG、低碳这一块新知识。」华盛螺丝总经理黄国豪说。

不过,CBAM宣布碳关税名单后约半年,在支撑全台七成扣件产能、有「螺丝窟」之称的高雄冈山,已经有中小企业携手上下游厂商迈出减碳步伐。

这项「一带四」计划在去年6月启动,以负责螺丝加热处理的「华盛螺丝」为首,带着上游负责加工的「舜年兴」和「建忠」、下游负责包装的「华陆企业」,以及品牌贸易商「三盟」,共享财团法人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塑胶中心」)的顾问资源,进行知碳、低碳及减碳工作。

「知碳」包含了解CBAM现况、碳盘查教育训练;「低碳」则涉及了能源耗用评估及节能辅导;「减碳」则是走碳盘查流程,了解自身碳排比率高的项目,并完成CBAM过渡期的试申报表单。

华陆华盛带头找资源

从事螺丝包装的「华陆企业」总经理黄国恩说,他多年前听到上市柜公司部署减碳设备,「那时觉得离我很遥远。」直到近两年媒体大幅报导CBAM,碳焦虑才正式降临。

幸好,华陆企业课长吴瀚曾在公部门任职,他开始搜寻政府计划。由于冈山许多螺丝公司是家族企业,华陆企业和华盛螺丝的负责人也是亲戚,加上其他供应链伙伴,就这么一个拉一个投入减碳。

「中小企业必须要『打群架』。」政治大学信义书院执行长别莲蒂说;当单一补助案不一定好申请,别莲蒂认为业者共同申请计划做碳盘查、认识CBAM,是很务实的作法。

塑胶中心顾问周长逸指出,两家业者都从「节能」做起。例如:华陆企业汰换厂内开的柴油车,改向外租借电动车,较原先减少七成碳排;华盛螺丝则把工厂的水银灯换成LED灯,兼顾节电和照明。

「原本有79盏灯,现在开49盏就够亮了。」周长逸说,节能行动看似微小,却让中小企业迈出减碳第一步。但螺丝中小企业者的减碳之路,并未就此迎来幸福快乐的结局。

因为缺乏智慧化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华陆企业得把整年进货资料和收据一笔笔输入Excel,以计算排碳细项。吴瀚认为,相关智慧化补助案对「中小企业」的认定太广泛,10人以上合法登记者就可申请;像华陆企业这类员工少于30人,又是供应链中碳排相对少的包装业者,估算「减碳效益」时,难以跟规模较大的公司竞争。

经济部产发署永续发展组组长吴振华回应,根据产发署统计,「中小型制造业低碳及智慧化升级转型个案补助」2023年共有745家厂商通过申请,员工数少于30人的公司占28%,员工数30人至99人占53%,100人以上公司占19%;他认为该案并未独厚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者。

但针对业者质疑「减碳量小,是否较难申请到补助案」,吴振华回应政府预算有限,减碳效益的确是评估补助与否的指标之一。吴瀚建议,政府可以针对中小企业规模,细分申请补助的组别。

华陆企业和华盛螺丝还碰到许多始料未及的减碳障碍。当华陆企业向厂商索取纸盒重量等文件,对方回应没有标准化资讯、要华陆自行秤重。华盛螺丝向厂商要资料时,也有人心生警惕、觉得机密被打探。

他们也观察到多数螺丝同行对减碳并不热中。黄国豪说,「中小企业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生意好的时候忙着处理订单,生意差的时候很难投钱转型」。

事实上,近年受到俄乌战争、中国大陆倾销等国际情势影响,台湾螺丝业景气相当低迷。两家业者都说,订单变少,才有时间投入减碳。

附加价值已提前浮现

加入辅导计划后,减碳的附加价值跟着浮现。黄国恩说,柴油车换成电动车可减少废气,改善工作环境。黄国豪则透过碳盘查意识到,透过资讯落差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难免有人借此估算竞业产能,但他认为适当共享资讯,可以了解他人用电效率,也能刺激公司成长。

不过,同行的观望态度偶尔会动摇减碳先行者的决心:这真的是现在最急迫要做的事情吗?

别莲蒂说,「企业要考量,未来才想弯道超车,你不一定能跟上。」吴振华则呼吁业者透过产业辅导中心免费专线咨询碳盘查事宜,政府也可派专家进厂说明。

而对于ESG兼具「永续未来投资」和「转型成本」的两面性,中小企业有无奈,也有韧性,「希望政府可以提供中小企业更明确、一致的减碳资讯和指引,让我们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黄国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