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行“卷向”对公贷款
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近日公布的三季报中,多家A股上市中小银行的对公贷款增长亮眼,成为支撑银行资产扩表的重要部分。
联合资信金融一部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上市银行三季度贷款情况来看,对公贷款普遍增长较好。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贷款结构随着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向实体经济方向转型,普惠、绿色、科技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方面存在信贷需求,使得整体对公贷款增长较好。”
对公贷款增长
A股10家上市农商行三季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期末贷款余额较年初有所增长但增速放缓。从贷款结构的变化来看,多家银行的对公贷款增长稳定。
例如,沪农商行(601825.SH)的三季度数据显示,贷款和垫款总额7433.17亿元,较上年年末增加318.34亿元,增幅为4.47%;对公贷款余额4802.86亿元,较上年年末增加282.62亿元,增幅为6.25%;在个人贷款部分,沪农商行在10家A股农商行中表现较好,个人贷款余额与上年年末基本持平。
渝农商行(601077.SH)也呈现出对公贷款增长较快的情况。民生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期末渝农商行总资产同比增长4.8%,贷款总额同比增长5.3%,前三季度对公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7%,个人贷款余额实现同比-0.4%的变化。
张家港行(002839.SZ)三季报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总贷款余额 1361.57亿元,较年初增长90.57亿元,增幅7.13%。其中公司贷款及垫款比上年年末增长15.84%,票据贴现增43.20%。
常熟银行(601128.SH)的对公贷款余额实现两位数增长,零售贷款也实现正向增长。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常熟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627亿元,同比增长10.4%,贷款余额2397亿元,同比增速9.7%,其中对公贷款余额较上年年末增长14.12%,占比上升至37.2%。同时,零售贷款较上年年末增长3.2%,保持稳健增长。
银行机构在过去几年中加大零售转型力度,以扩大客群来应对行业竞争压力。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零售业务受房地产按揭贷款减少、信用卡业务疲软的拖累,短期内零售业务难以实现突破,对公业务重新成为银行激战重心。随着9月下旬以来稳增长政策加码、持续降息以及以旧换新的消费领域刺激政策,业内也在关注未来零售业务将走向何方。
上述联合资信金融一部人士认为:“随着一揽子政策的持续落地,宏观经济有望逐步复苏改善,同时持续降息背景下,融资成本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未来信贷有效需求将逐步恢复,在需求端将得到逐步改善;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续贷工作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丰富续贷产品,优化贷款服务模式,完善续贷产品种类,明确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经营性贷款等均可以续期,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续贷业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缓解其融资压力,有助于推动小微贷款业务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将逐步缓解,银行本身的盈利压力减小,也将更有助于对信贷业务的发力。”
错位竞争
在42家上市银行的三季报中,多数银行机构都显示出在对公业务方面的强势态度,对公业务也普遍增长较快,农商行也面临贷款竞争压力。
上述联合资信金融一部人士指出,2024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受到内需不足、外部冲击等多方面的挑战,宏观经济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在此大环境下,整体信贷需求减弱,对银行的信贷增长带来较大压力。优质资源的稀缺性也带来同业竞争的加剧,而大型银行业务逐步下沉,抢占市场优质资源,由于具有资金成本较低等多方面优势,使得农商行对新业务的争夺稍显乏力。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农商行的贷款竞争能力偏弱,农商行业务局限于当地,普遍将业务定位于“支农、支小、支微”,与大型银行的贷款客户定位存在差异,整体客户结构更为下沉,且在当地经营时间较久、营业网点覆盖广泛,对于县域的服务程度高,整体客户基础较好,同时得益于决策链条较短,在经营地区普遍具有较好的竞争力,贷款业务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普遍较高。
当银行机构纷纷“卷向”对公贷款,未来从贷款结构来看,贷款投放重点领域有哪些?
根据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57.71万亿元,同比增长7.6%。2024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1.94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新增贷款仍集中在企(事)业单位贷款。
上述联合资信金融一部人士表示,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以及本外币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同时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增速也较高,为2024年贷款的主要增长方向。从信贷结构看,贷款更多投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转型,贷款结构也在相应调整。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信贷投放趋缓,绿色、科技、普惠等领域信贷投放持续发力。
该人士指出:“从上市银行贷款投放情况来看,企业贷款为贷款增长的主要来源;多家上市银行三季报中提出,民营企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信贷、普惠小微贷款等业务较好增长,也符合上述整体贷款情况。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预计未来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科技仍将是贷款投放的主要方向。”
对于未来农商行的贷款投放结构方面,上述联合资信金融一部人士认为,首先仍要坚持国家对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导向,坚持“支农、支小、支微”的经营理念;其次,在细分领域方面,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持续发力;最后,与大型商业银行错位竞争,寻找稳定的客群和市场,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
从几家头部农商行的三季报数据也可“管中窥豹”其贷款投向。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6月,沪农商行成立科技金融事业部,成为上海地区银行业首个总行级的事业部,更明确要打造科创金融为特色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的服务体系。截至9月末,沪农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102.88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9.21%,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占比80.21%;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4080家,较上年年末增长24.58%。
渝农商行的对公业务则在政信端发力。中泰银行团队在2024年年初发布的渝农银行的研报中指出:“从具体贷款投向来看,对公端以政信和产业类为主,近年来占比还在不断提升。”广发证券在渝农银行2024年中报点评中指出:“2024年上半年贷款同比增速4.9%,较前期有所回落。结构上来看,2024年上半年经济弱预期下零售需求疲软,零售贷款同比下降0.9%;对公端稳健发力,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对公贷款同比增长8.0%,基建贷款实现高增长,增长341亿元。”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