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取名」冷知识 堂、行、房服务大不同

▲早期中药行取名行、堂、房,原来代表提供不同服务。(图/镜周刊提供,下同)

图、文/镜周刊

登义参药行由第一代吴瀛洲于1985年创立,经历过中药行在台湾的兴盛没落,现已由第二代吴孟龙、吴孟宸兄弟接手转型,让中药行除了原本的抓药功用,也能如汉方百货,提供多元产品。但在早期,中药行名称有某某堂、某某行、某某房,原来就代表提供的服务不太一样,登义第二代吴孟宸为大家揭晓鲜为人知的中药行冷知识。

一样是中药行,但早期有的会取名为某某堂、某某行或某某房,原来是提供的服务不太一样。

登义第二代吴孟宸解释,「取名行的中药店,大部分有做批发,取名房的话,就是位在各社区的药房,至于堂,通常是有驻店医师,店内会请中医师看诊,才可以叫某某堂。」

▲第二代吴孟宸(左)从父亲吴瀛洲(右)手上接手中药行后,积极转型成为汉方百货,推出药炖包、茶包、泡澡包等多元产品。

不过名号的分类其实没有被明文规范,是早期的约定俗成共识,演变至今,名称也已脱离早期分类的概念,「因为现在就分类成中医诊所跟中药行两大类,现在的堂,里面也没有中医师看诊了。」

至于为何中药行也会卖鲍鱼、干贝等干货,吴孟宸解说:「以前中药行最主要集散地在大稻埕迪化街,以前那边是大港口,所有国外货物都从那边进来发散,所以那边的中药行很多做批发,也会进海鲜干货、南北货一起兼着卖,有些食材也会跟药膳搭配,干脆一起卖。」

更多镜周刊报导【台湾老店】老中药行到产地挑药材、首推体验课 摆脱夕阳产业开进诚品【台湾老店】让年轻人踏进中药行 二代推体验课、料理包还到诚品开店 登义参药行专访【中药行开进诚品番外篇】客人遗愿留蛋给药行 无常滋味让她不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