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下手 西医阻断发炎因子

中医观点认为,异位皮肤炎为脾胃系统不良所致,处方多会开立健脾、利湿的药物。(本报资料照片

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慢性发炎皮肤病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且疾病强度也会随时间时好时坏。台湾皮肤科医学会暨异位性皮肤炎病友协会理事长朱家瑜表示,最新治疗策略是以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及针对免疫路径导向,透过生物制剂精准锁定异常的发炎因子阻断,从根源改善病灶,同时降低副作用产生

朱家瑜指出,据2020年6月美国皮肤科医学会期刊发表的大型临床研究分析显示,接受生物制剂治疗之成年病人,痒感分数用药第2天就有明显改善,并持续达1年甚至更长。另有研究显示,半数重度异位性皮肤炎病人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后,红肿面积跟严重程度可改善75%以上;合并生物制剂与类固醇药膏治疗后,8成病人生活品质也有显著提升。

朱家瑜说,目前生物制剂已有健保给付,可大幅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慢性重度异位性皮肤炎病人若经照光3个月,及2种口服免疫抑制剂足量治疗各3个月后,湿疹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仍有20分,且病灶占体表面积30%以上,即可申请健保给付。

中医观点则认为,异位性皮肤炎为脾胃系统不良所致。中医师陈潮宗表示,西医往往是用类固醇、抗组织胺的药物治疗,但中医主要是增强病患免疫力,处方多会开立健脾、利湿的药物,如陈皮、萆薢、荆芥、京介,病患平时保养也可多摄取薏仁山药,避免食用甲壳类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