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学34年来首获「师铎奖」 他教解剖科学假新闻

中正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黄俊儒获2023年教育界最高殊荣「师铎奖」肯定,也是中正大学创校34年来,首位获该奖项的教师。(中正大学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中正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黄俊儒把「科学新闻解剖室」成果集结、出版4本知识普及书。(中正大学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中正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黄俊儒,为教导学生与民众解析科学假新闻,特别成立「科学新闻解剖室」平台,与修课学生、助理透过讨论、分工搜集资料,一同拆解科学新闻,也撰写养成科学素养、媒体素养的文章,跨领域教学模式,让他荣获2023年教育界最高殊荣「师铎奖」肯定,也是中正大学创校34年来,首位获该奖项的教师。

「从生活里找科学素材,引发学生好奇心。」大学、研究所都念物理学的黄俊儒,因受到科学哲学的启发,毅然投入科学教育及传播研究工作,回忆刚在大学通识课任教时,他对着非理工科学生说明微波炉原理时,原本预期会燃起同学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好奇,却被泼了一回冷水,让黄俊儒意识到,推广科学并非教室里的制式化教学,从生活场景寻思,才能拉近民众与科学的距离。

在假新闻充斥时代,黄俊儒成立了「科学新闻解剖室」平台,邀请修课学生与助理加入,共同针砭发生在社会上各种科学假新闻,透过讨论、分工搜集资料,用民众能理解的语言,撰写养成科学素养及媒体素养的文章,一同拆解科学新闻。

黄俊儒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科学教育研究领域中探索许久的议题,随不同时代背景与研究观点,也会有不一样的诠释角度,黄俊儒除把「科学新闻解剖室」成果集结、出版4本知识普及书,藉实例带领全民学习媒体识读外,也从探讨科学传播,再到教学实践研究的要诀,透过专书与大学教师分享一路的心路历程。

身为教育部「教学实践研究计划」计划总主持人与「教学实践研究期刊」主编,黄俊儒认为称职的大学教师,应在教学理念上具备3大特质,「永远想要探究的冲动」、「具有信念的滚动性累积」和「累积丰富而复杂的证据」,三者并行,能让教师在观察分析下找出解决方法,进而回馈至教学现场。

黄俊儒希望学生透过通识训练,突破思想桎梏,成为拥有自觉的公民、社会的中坚,所以在他一门通识课堂上,他设计了「如果我是科学记者」作业,让学生不只学习科学新知,也从角色扮演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

黄俊儒扎根通识教育的学术根基,让他曾获教育部第1届全国杰出通识教育教师奖,而后续也因科学传播的研究成果获颁科技部杰出研究奖,「大学教育者有两项最重要的工作,一个是开拓知识的前沿,另一个是培育未来的人才。」获得师铎奖的当下,黄俊儒也感谢在教育路上陪伴着的学生,有他们才成就这分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