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玮/《和杜维明对话》5之4:不论AI如何发展,人不能切断过去
▲杜维明教授认为科学误以为脑可以解决心的问题,但是事实证明不然!(图/视觉中国)
●周天玮/专栏作家,美国金融与国际投资律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博士,曾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著作有《法治理想国:苏格拉底与孟子的虚拟对话》,在中西哲学与东西方比较课题别有心得。
周天玮:关于文明的未来发展,不能不想到人工智能(AI)的挑战。您认为人类从轴心时期所建立的思想文明,在这样的挑战下,还有多大程度的持续性?
杜维明:这个问题很有趣,不过无论怎么发展,如何反思,现代人类不能切断过去。文明是积累而来,轴心文明的根源不可或缺,具有连续性。科学误以为脑可以解决心的问题,但是事实证明不然!
▲杜维明在柏克莱和作者对话三个半小时,精神奕奕。(图/朱宝雍摄影)
周天玮:这是非常精辟而发人深省的观点!说到轴心时期让我想到孔子周游列国,您自己一生行走于世界百余所著名大学,参加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纵横于各种思潮流派理论之中,讲学授课,做对话交流,也有着周游列国的况味。您指导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及数千名大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许多已经跻身学术界及其他方面的高层。您认为孔子周游列国有什么收获?
杜维明:孔子的一生,最初抱持着道德理想主义,试图以教育改良政治,当时他走遍天下,学生又来自各个阶层,使得他可以掌握到行业和地域资源,与他的理想和境界形成互补。孔子周游列国,成为他自我学习和自我完成的一个过程,完成了他自己的人格。他不断地自我反思,就像是苏格拉底所主张的,「要了解自己」。有人误以为《论语》对个人不重视,其实儒家是「为己之学」(这是老师徐复观的最后见解)。孔子周游列国导致他在哲学上很大的突破,完整了他的思想的内在有机联系,所谓「吾道一以贯之」。
周天玮:您个人行走世界有哪些收获?
杜维明:我14岁开始学习儒学经典,60年来初心不变,扎根儒家传统文化,认同儒家,在行走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对话,综合吸纳多个源头,汲取希伯来与古希腊的文明资源,借鉴各轴心文明和非轴心文明,甚至及于原住民文化精髓,我因此而扩大了视野,从世界多元文化的角度审视儒家传统。举个例子来说,我受惠于基督教,基督教文化讲求超越,与儒学的趣味不尽相同。对话给与我自我批评的机会,我看到儒家的局限性,但是我不放弃过去的基本理念,而希望使之丰富,不要只是去走民粹所代表的爱国主义。我们要让儒家思想更开放、走出去,与各文明交流沟通。基督教有一套自己的传统,但是基督教的语言普世化了,与多元文化、生态环保和世界公民概念相结合。儒家本来的语言便是普世的,不构成交流障碍,没有一套让人难以进入的语境,形成不可言传的秘诀,所以儒学可以和各国文明进行对话,不产生本质性的冲突。但是儒学也有不足之处,需要转化丰富它。至于道家思想的价值,在本世纪会十分突出,因为道家的超人文思路,反对人为创造的观念、理念和制度工具,可以构成一种平衡的力量。当然,目前也有许多人开始强调道家思想的人文精神,恰恰有如也有许多人强调佛学的入世精神。我的期待,是推动对话的文明。同时,要做好对话,也必须拓宽当代越来越狭窄的专家格局,走出了一条儒家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做学问的道路。
热门文章》
►《和杜维明对话》5之1:我们误判了全球化
►《和杜维明对话》5之2:面对民粹 建立群体的批判的自我意识
►《和杜维明对话》5之3:中美当下两个民族主义的碰撞
►《和杜维明对话》5之5:提出精神人文主义打破框架►看更多【周天玮】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