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一/理財迷思──心理帳戶的負面影響
周行一
一般人经常有一种理财迷思,就是为了不同的理财目标投资于不同的金融商品。例如为了储蓄退休,投资于配息高的商品;为了赚资本利得,投资于价格有高成长潜力的金融商品。
想投资的时候去买一种金融商品,是很直觉的投资方式;跟心理学家发现,人的脑袋有一种叫做「心理帐户」的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投资行为是一致的,但是人们也因此损失了该有的投资效果。
人的脑子为了不同的目的,把钱放在不同的格子(帐户)里面。例如研究发现,人们将投资股票的股息以及资本利得放在不同的格子里,股息是拿来过平日生活的,资本利得是投资的利润,两者有不同的意义。
资本利得没有倒还好,反正不卖就不算赔,将来运气好的时候就会赚回来了;但是股息没有却万万不行,尤其是靠股息过退休生活的人,一旦公司配息少了,会觉得没有股息怎么过日子呢?而对公司大为不满。
从纯理性的观点,没有股息一点都不影响生活,因为公司的资产就是值这么多钱。配了股息以后,投资人拿走了现金,公司的资产就等值的下降了,股票价格随之等值下跌;例如本来股票值一○二元,分配了二元股息之后,股价就会等值跌下来变成一百元。投资人的投资总价值,是股票的价格加上已经拿到的股息,为一○二元;可是如果公司不配息,投资人手上的股票本来即值一○二元,所以不论是否配息,投资人拥有的投资价值是完全一样的。就算公司不配息,投资人可以卖掉二元的股票,拿到自己要花的生活费,剩下的股票价值是一百元;和拿到现金股息二元,花掉了之后,剩下的股票的价值是一百元,是完全一样的结果。
因此,投资人应该不会为了公司没配息而大动肝火,可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并非如此,投资人把股息放在一个特殊的帐户里面,这个帐户是拿来过日子用的,所以要非常的稳当安全,如果钱少了就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可是资本利得是在另外一个帐户里面,暂时没有赚钱,不会影响生活;所以,没有拿到股息会非常的难过。
这种「心理帐户」现象,造成投资人损失了投资学提倡的投资效率。钱就是钱,一家公司只要经营状况良好,如果没有配息,是为了省下钱做研发或者资本支出之用,对投资人的投资价值而言反而是好的;可是如果投资人觉得因为没有配期望的股息金额,就不去投资这个公司,却反而投资了另外一个公司;而这个公司是为了符合投资人的配息期望,打肿脸充胖子,在不应当配息的时候勉强配息,反而不利于公司的未来价值。
我所提倡的「全均衡理财」,强调投资人应该做理财规画,把资本利得以及配息一起当成是投资报酬的一部分,以达到这个报酬率为投资的目标,可以帮助投资人拿到例如退休生活所需要的钱,同时避免「心理帐户」迷思,做有效率的投资决策。(作者为行珩全人均衡系统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