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怀》海峡两岸机遇需塑造 关系应调整
民调指出,有高达7成台湾民众支持两岸对话。(示意图/达志影像)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一个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在这样一个大的战略判断下,今后一个时期台海局势在面临着挑战的同时,也应存在着新的机遇。从两岸学者的观察看,在2020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曾多次为文,认为两岸应「危机中见转机」,「两岸复谈,此其时也!」并主张经由谈判来化解争议,但这一看法并未得到蔡英文当局的认同与呼应。在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研讨会的大会发言中,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同样认为,大陆对当前台海形势的危机意识十分强烈,但对机遇的分析与把握尚不够。两岸学者对当前台海形势的观察虽然立场不同、角度不同,但关于机遇问题的思考值得学界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一、风险大于机遇仍是当前台海局势的基本特征
台海局势面临的严重对立对峙状况目前并未获得改善。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后,以切香肠式手法,大力推行以「终极独立」为指向的两岸政策,不断加大「反中」「仇中」操作,积极与美勾连,升级两岸对抗,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实威胁。2019年7月,笔者在第28届「三台会」上发表题为《两岸关系三重断裂下的台海困局》的演讲时认为,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台海局势出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机遇期的断裂、中美共管「台独」的断裂和两岸认同的断裂,未来五年台海局势将处在一个新的高危期。
由于蔡英文当局持续推进「去中国化」和「渐进式台独」,川普政府深度介入并控制台湾的政治遗产及其政策惯性仍会继续发挥一定作用,在短期内要想消弭台海风险尚十分困难。目前岛内激进「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仍然猖獗。「台独」大佬辜宽敏领衔提出要求蔡英文「推动制定符合台湾现状的新宪法」的公民投票案;民进党「立委」则提案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和《宪法增修条文》,欲删除「国家统一前」之文字;「立法院长」游锡堃不仅鼓吹「台美建交」,甚至连中医药也要搞「去中国化」,建议把台湾的中医药叫做「台医」、「台药」或「汉医」、「汉药」。由此可见,目前台海局势仍然复杂严峻,「台独」依然是现实威胁。
台陆委会前副主委赵建民根据八项指标,预测两岸关系已进入「准战争」状态,并建议两岸应首重避险。2020年11月18日,台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在出席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台湾民主基金会合办的「挑战时期下的美台伙伴关系」视讯研讨会开幕式时声称,两岸要跳脱政治框架,发挥弹性、智能与创意,持续累积善意,寻求沟通对话可能,以减少误判、共商和平相处之道。但迄今为止,台湾当局不仅拒不承认体现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反而继续推动「渐进式台独」分裂活动,与美勾连也毫无收手之意。这样一种两手策略,不仅无法寻求两岸间的沟通对话,反而将升高两岸间的对立对抗,一旦引发误判与意外,势必会危及到台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概而言之,当前台海局势的总体态势仍然是风险大于机遇,坚定慑止「台独」分裂活动仍是消弭台海风险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台独」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大陆会随时按照《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坚决打击「台独」分裂活动,确保国家统一进程顺利推进。台湾当局只有认清历史大势,放弃「台独」幻想,两岸才能强化危机管理,在恢复协商对话基础上化解各种风险,进而塑造机遇,共谋和平与共享和平。
二、「危中有机」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在谈到1989年后的国际形势时曾深刻指出:「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1995年6月,李登辉以所谓私人名义窜访美国,扬言要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在国际上大肆进行「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引发新的台海危机。大陆在以大规模军事演习进行反分裂反「台独」斗争的同时,善于把握机遇,大力加强对美交涉与斗争并取得积极成果。
1998年6月柯林顿总统访华时在上海公开表示「新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使岛内「台独」分裂活动遭受重挫。
在陈水扁疯狂推进「激进式台独」的年代,大陆塑造机遇,出台《反分裂国家法》,并在2005年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首次访问大陆,实现了国共两党领导人1949年以来的首次会谈,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深刻影响了台海形势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在蔡英文当局加大台美勾连和「以武拒统」背景下,人民解放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台海地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针对有记者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解放军军机越过所谓「海峡中线」、中方对「海峡中线」持何立场时,发言人严正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谓的「海峡中线」。在2020年9月美国国务院次卿访台期间,「大陆派遣37架次各式战机飞越「台海中线」,我飞行员同样以「没有海峡中线」回应台所谓「驱离警告」,海峡两岸长期以来无中生有的这条虚线终于化为乌有。这显然也是我们积极塑造机遇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凸显了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用两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的正确政策抉择。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表明,无论台海风云如何变化,机遇总是客观存在。
两岸关系的调整与重启,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转换观念,塑造机遇,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
塑造机遇要在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基础上坚定和平统一自信。2020年年初以来,台湾当局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疫谋独」,进一步加剧了两岸的不信任感与疏离感。经过艰苦努力,大陆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令世人刮目相看,也更加坚定了人民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大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国家综合实力继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2017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期刊《中国经济学人》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热点调查结果》表明,在中美两国经济增长的对比上,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到2034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将会与美国持平。但在2020年8月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编撰的《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新书发布会上,这一时程便已再度缩短。该书作者在预测中国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时,认为从GDP总量看,2030年中国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一变化客观反映出大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快速跃升。
与此相反,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度始终居高不下,与大陆综合实力的差距也日益扩大。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大陆未来15年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毫无疑问,2035年大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将会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提供更加雄厚的资源。
塑造机遇要在中美战略博弈中加强对台海风险的管控。当前影响台海局势的国际环境正在出现值得关注的新变化。美国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最近表示:美中双方需要认真讨论如何管控台湾问题,使之不损害双方利益。她预期,拜登政府将会有诚意在台湾问题上维持稳定和现状,关键是双方保持克制,度过今后几个月的困难期。因此,中美双方未来如何强化机遇塑造意识,积极构建台海和平稳定新格局,将是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美在处理中美关系议题时,其对台政策的反反复复不胜枚举,但最终仍要回到基本面。2001年4月25日,布希在庆祝其执政百日的电视采访中,回答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人的「如果台湾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攻,美国是否有义务保卫台湾」问题时说,「是的,我们会保卫的」……「将不惜一切代价协防(台湾)。」
2004年10月,时任国务卿的鲍威尔在北京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香港凤凰卫视的采访时则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不是独立的,也不享有一个国家的主权,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而川普任内的亚太前代理助卿董云裳在美参议院任命听证会上,也同样表示「我们不承认台湾是独立国家,不承认中华民国国旗,不承认中华民国是与美国有官方关系的国家」。
但在川普政府即将终结之际,国务卿蓬佩奥将美对台政策再行180度反转,公然宣称「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宣布解除国务院过去制定的对于美台交往的内部限制,一再向岛内「台独」势力与国际社会发出错误信号。
美国对台政策从大好走向大坏,未来再向回摆荡,或许会有迹可循,但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台海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中国对美国政府天马行空似的对台政策变化早已处变不惊,正如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在伍德罗•威尔逊学者中心2018年12月举办的「美中2018年回顾:新冷战?」研讨会上回答听众提问题时所言,「台湾问题在美中关系中是极其敏感的议题,美国有人每隔几年总是会忘记这一点,然后就再发现艰难之路。」虽然美国的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并不会因总统易人而改变,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也很难让人感到乐观,但在中美关系即将走出历史低谷的大背景与既竞争又合作的基本格局下,双方基于共同利益共管「台独」,仍然是避免台海形势失控、维护中美关系稳定的一条有效路径。
加大两岸民间交流力度,深化融合发展,不断创造机遇。近年来蔡英文不断加大箝制两岸交流的力度,打破了两岸民间交流的良性互动局面。2008年至2016年国民党重新执政期间,两岸在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所形成的大交流与大合作局面,在蔡英文上台后已难以为继。由于蔡英文继承李登辉与陈水扁衣钵,继续推行「去中国化」与「渐进台独」政策,导致两岸关系迅速降温,台海风险明显增大。
特别是2019年以来,台先后修订所谓的「国安五法」,并通过《反渗透法》,试图制造寒蝉效应,吓阻与切断两岸交流,进一步加剧了两岸关系的恶化。在民进党当局操作下,岛内「反中」「仇中」气氛不断升温,不仅在岛内造成撕裂,也使两岸民间交流形成两条平行线。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第12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视频致辞中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因此,两岸交流必须培本固基,不断汲取来自民间的动力,才能筑牢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扩大交流则两利,中断交流则两害。为了两岸民众福祉,为了维护台海和平,蔡英文当局必须尽快摒弃阻挠两岸民间交流正常化与违背两岸主流民意的箝制性政策,向两岸和解方向迈步,这样方能避免两岸民意对撞,化解台海风险。
就机遇塑造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战略机遇的塑造。但机遇并不会从天而降,也不是坐等即可闪现,而是要不断提高捕捉机遇的能力,强化塑造机遇的意愿,发挥智慧积极打造。就当下而言,为着力消除影响台海和平的不稳定因素,两岸双方应在「九二共识」共同基础上创造契机,一方面可以携手抗疫、扩大民间交流、避免台湾经济边缘化为杠杆,努力增加双方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两岸智库应就如何降低双方敌意、化解冲突、打破政治僵局展开对话,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确保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两岸和平统一的机遇难以塑造、无法塑造,两岸关系调整的空间就将受到极大压缩,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运用,就势必会成为优先选择,变成内涵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战略机遇。两岸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底线思维,防止台海形势出现逆转临界点。
(授权中时新闻网发表)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