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2400人电话会议: AI带来巨大能源需求 大规模储能安全面临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
宁德时代(300750.SZ)在3月15日盘后披露了2023年年报。与此同时,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蒋理、财务总监郑舒、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林美娜在内的多位高管,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对公司全年的业绩表现进行了解读。
3月17日,宁德时代公布了相关投资者关系活动的记录。根据记录,参与电话会的投资者约2400余人。这是今年以来A股披露的最大规模投资者调研活动。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09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43.58%。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达928亿元;现金储备充裕,期末货币资金达2643亿元。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宁德时代实现电池销量390GWh,同比增长34.95%,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21GWh,同比增长32.56%;储能电池系统销量69GWh,同比增长46.81%。根据SNE统计,2023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使用量市占率达36.8%,连续七年稳居全球榜首;储能电池全球出货量市占率达40%,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
产能上看,截至2023年底,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总量552GWh,其中在建产能100GWh,产能利用率70.47%,产量为389GWh。
分产品来看,动力电池系统的营收依旧占到宁德时代的核心收入来源,达71.15%。从业务来看,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22.27%,储能电池系统毛利率23.79%,较2022年提升了6.78个百分点。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毛利率11.38%,电池矿产资源毛利率19.86%。
另外,宁德时代境外业务毛利率25.19%,高于境内的21.8%。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储能业务的营收比例正在进一步提升,2023年的营收占总营收的14.94%。相较于2017年的0.09%,营收占比呈现出了显著的增长态势。这也意味着,储能电池系统已经成为宁德时代营收来源的第二增长极。
公告提及,在储能电池方面,公司与Fluence、Wärtsilä、Flexgen、Sungrow、Hyosung等海外新能源行业客户深度开展多区域、多领域的业务合作;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广核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国内客户在新能源领域合作达成战略协议。
年报还提及,公司提出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已实现量产。
近年来,中国储能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共享储能示范省份不断增加;美国可再生能源及储能部署进程加快,电价波动加剧下储能经济性提升;欧洲主要国家出台储能支持政策,助推市场较快增长。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提升电力和储能需求。2023年,在风电光伏装机增长、碳酸锂价格回落提升储能经济性的带动下,储能需求持续提升。
不过,宁德时代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还提及了大规模储能项目的挑战。
公司管理层表示,“关于储能电池,大家认为很好做,其实储能电池更难做。1GWh的储能项目大概需要150万颗电芯,储能的一致性、安全性、能量衰减都很重要。这么难做的150万颗电芯,再加上其他零部件,就相当于大飞机的零部件数量水平。PPM(百万分之一)级别的单体电芯失效率会有很多故障,即使是PPB(十亿分之一)的水平也可能还不够。大规模储能安全很重要,尤其是在AI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背景下。”
另外,针对投资者提出的“追求效率和降低成本是否可能是缩小市场”的质疑时,宁德时代管理层再次提及了未来储能市场的应用需求。
“如果电池物美价廉,可应用场景非常多,如电动车、储能、飞机等,以及每家每户都可能需要配备储能,AI等新兴应用对电力需求量极大,电池如果价格特别高的话也无法普及。所以我们的希望不是垄断在高利润行业而未能给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公司的愿景是为人类的新能源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