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渠治水护良田 二⚪二四年全省最大规模涝区工程项目踏查

□本报记者 刘楠 李民峰

下了柏油路,路况骤然变差。颠簸中的车辆扬起细细的灰土有时会瞬间让人丧失视线,很呛人。

9月24日,主体工程完成倒计时第38天。14时30分,记者来到肇州县西南约13公里处的双发排涝站施工现场。

“这是今年全省最大规模涝区工程项目,目前有超过100个作业点、1300名工人在同时施工。我们要确保10月31日前主体工程完工,12月31日前全部工程完工。”

肇州县杏山涝区骨干治理工程副总指挥王立军每天都要在指挥群里发冲刺倒计时图片。他说,从今年1月19日起,指挥部13名工作人员就一天也没休息过。

10米深坑中,地基部分已基本完成,工人绑着钢筋,水泥车在浇灌水泥。几十米远处,一台挖掘机为来往车辆铺平了涵洞上的道路。

“这是12个排涝站里较大的一个。建成后,周边10万亩耕地的水汇到这里进入西大排干渠,再进入治国水库。”王立军说。

杏山涝区是我省大型涝区之一,旧渠兴建于1958年,总长度314公里,共布置排水骨干沟道28条,其中干沟6条,干沟中又以北大排干渠和西大排干渠为主。经过60多年侵蚀,沟渠破损失修,涵管时有堵塞,加之附近企业道路铺设逐年增多,排水也日益困难。

近些年,身为农业大县的肇州深为内涝所苦,雨水大时个别农户减产五成以上的情况屡有发生。虽有补偿亦难平复。

2023年10月,肇州县杏山涝区骨干治理工程获批,总投资12.2亿元,辐射11个乡镇(场),建成后可惠及人口20万、耕地115万亩,是该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

也许是最后的考验。7月31日和8月10日,肇州下了两场百年一遇的大雨,最大降水量超过160毫米。“当时这里的水深超过40厘米,多亏施工队伸出援手,及时出动大型机械疏通堵点,这才保住了大部分的庄稼。明年开始,治理后的沟渠将完全发挥作用,内涝的问题也将彻底解决。即便再有今年这么大的降雨,我们也不紧张了。”王立军表示,周围的肇源、安达、大同,包括部分采油厂也能同时受益。

28条沟道犹如叶脉一般铺陈在大地上。车行一路,不时看到施工人员和机械。部分扩建好的西大排干渠下宽5米、上宽17米,视线随之伸展开去已有壮观之势。

16时15分,汽车抵达文忠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

作为当地最大的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国文忠曾是内涝最大的受害者,最严重时几千亩玉米减产五成。“每年我都要组织人力自行筑坝、排水,总计花费远超百万元。今年到现在水泵用的柴油已经超过20吨。”

2020年国文忠的情况经媒体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促使本来已经在2013年就编入水利部编制的《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的杏山涝区治理工程推进工作加快了进度。

虽然巨大的投入让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肇州县始终没有放弃。机会终于出现在2023年9月,国家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经过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积极争取,其中9.76亿元匹配到杏山涝区治理工程。

为了工程尽快开工,肇州县相关领导3天联络11个司办完土地预审手续;8天在14个司办完了土地农转用手续。2024年4月12日,在全县30多万群众关注下,肇州县杏山涝区骨干治理工程挖出了第一锹土。

开工后,国文忠经常开车到各工地去转转,一是看工程进度,二是帮助施工方发现问题。哪里的弯儿拐的不合理,哪个涵口角度不对或是应该加大,干了近30年农业的他心里有数,而他的很多意见也都得到了采纳。

作为涝区治理工程最大的受益者,国文忠从明年起再遇丰水的年份,不但会省下几十万的排涝费,还将因不再受灾而增加产值几百万元。

“这个工程,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满意的。”这是王立军和国文忠共同说过的一句话。

民心所向体现在进展的顺利。据统计,工程临时占地和永征占地合计超1.2万亩,共涉及6137户,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起纠纷。

继续向北。夜色下,小雨变大。

18时15分,记者到达西大排干渠与北大排干渠相接的闸口处。踩着泥泞,一行人踏上又一处工地。

在手电筒光柱照射下,已经建成过半的北大排干渠中部节制闸和西大排干渠起始处的分水闸,在夜雨中犄角状对峙。

“建成后,北大排干渠的水流超过每秒30立方米时,西大排干渠的分水闸将自动打开,从而起到上游分流,下游解压的作用。”王立军手中的光柱抖动着,在两座水闸的基座处分别画了两道圈,“和其他泵站、闸口一样,这下面都预埋了信息工程的各种部件。将来投用后,无须有人到场,通过摄像头、探头、感应器等,在电脑机房就可以全部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开关水泵、水闸。”

记者目光越过水闸,望向远处黑色的旷野,几乎感受到了曾经肆意泛滥的水流在一条条水渠中乖顺流淌。

接近19时,雨势不停。记者与王立军道别,请他早点回家休息。几位指挥部随行的同事却异口同声答道:先不回家,都回办公室开会。

“他们早上五六点就来上班了。”面对诧异的记者,王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