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風險高!同一杯含糖飲料慢慢喝 「口中細菌繁殖速度」激增
小心含糖饮料放久喝,增加蛀牙风险。 图/freepik
小心含糖饮料放久喝,增加蛀牙风险。高雄医学大学口腔卫生学系副教授刘秀月指出,若饭后喝含糖饮料,且未一次喝完,而是「想到时喝一口两口」,可能导致口腔内pH值(酸碱值)长期处于较低状态,酸性环境加速口内细菌繁殖与侵蚀牙齿的速度,导致加速牙齿去矿化(脱钙),造成蛀牙。
国人蛀牙率逼近90%,目前饮食普遍精致化,甜点、面包、咖啡与手摇饮选择多,不少民众内用或外带饮品习惯慢慢喝,久而久之在下次看牙医时,常被告知又蛀牙了。刘秀月指出,要出现蛀牙,需有牙齿、细菌、食物及时间,四要素缺一不可,若未注意口腔清洁,蛀牙可能在半年至一年内形成,速度因人而异。
刘秀月指出,当口中酸碱值降至pH5.5以下,就会造成齿质被破坏,形成蛀牙。民众爱喝的汽水、全糖奶茶与果汁,甜度愈高,让口腔pH值变酸的强度愈强。口水虽在进食后20至30分钟开始「自净」口腔,将口腔环境转为中性,但若先前下肚的食物或饮料糖分愈高,借口水改变酸性的时间就愈长,例如给小孩喝牛奶,若改为有糖分的调味乳,口腔自净时间则会拉长。
刘秀月表示,透过「史蒂芬曲线」(Stephan Curve)可发现,一般人口内pH值一天内会随着早餐、午餐、晚餐三餐起伏,从吃饭前的中性(约pH值7)变成吃饭后的酸性(约pH值5)。若饭后又买含糖饮料,且未一次喝完而是「想到时喝一口两口」,就会导致口腔内酸性环境要恢复中性时,又再度变成酸性状态,加速口内细菌繁殖与侵蚀牙齿的速度。
为维护民众口腔健康,刘秀月建议民众饮食应维持规律,减少摄取甜食及含糖饮料的频率,买了就要尽快食用完毕,避免制造细菌喜欢的环境,保护牙齿。此外,每日应刷牙2次、使用牙线、每半年找牙医报到;选购牙膏时,应选择包装上标示含氟量1000ppm以上产品,若为蛀牙高风险群,则建议使用含氟量1350ppm,促进珐瑯质(牙釉质)再矿化,避免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