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民专栏-寻找中国经济逆风的避风港

在投资方面,1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增3.4%,较1至6月的年增率3.8%低,今年以来的累计投资增幅持续下滑。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减0.5%,降幅较1至6月的0.2%扩大。进出口数据方面,以美元计价,今年6月中国出口贸易额下降12.4%,创下三年来最大跌幅,进口年减6.8%,进出口双双下降。今年上半年,出口年减3.2%,进口下降6.7%。

去年12月初,中国取消严格的防疫清零政策,当初经济学家和华尔街投行预期,这将带来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并进一步刺激全球经济增长。但今年已经过去一半,这种预期的景象并未实现,相反中国经济陷入困境。除内需疲软、投资乏力以及进出口下降等三大因素造成的困局外,青年失业率创下新高,同时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使得经济陷入所谓的「死亡螺旋」。

过去的三年中,中国实行清零政策,这导致服务业的低迷和房市持续下滑;加上对科技、补教等多个产业进行的监管压制,相关行业纷纷大规模裁员,从而减少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使得16至24岁青年的失业率飙升至创纪录的20.8%,是全国整体失业率的4倍之多。

地方政府的高债务问题也是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过去土地销售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但为防范开发商的债务风险,中国政府在2021年实施对开发商的监管打压,导致房地产市场硬着陆,引爆房地产泡沫。

过去两年的房地产危机导致地方政府的土地销售收入急剧下降。与此同时,清零政策使得地方政府的支出大幅增加。

这种财政困境使得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挑战;过去地方政府通常透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融资来填补预算缺口,然而这些LGFV的债务不会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上,形成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估,截至2022年底,中国的LGFV债务规模已高达66兆人民币。

虽然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政策利率,以应对经济下行风险,但更关键的是民众和企业的信心。只要目前国进民退和监管打压的政策方向不变,民众恢复信心或企业投资的前景将难以乐观。

中国目前在全球PC、手机、汽车和原物料等不同终端需求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分别为16%、25%、32%和52%;中国经济面临逆风时,相关产品的需求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建议投资者在选择产业时,应避免过大地曝险于中国经济的行业,例如原物料(包括塑化、钢铁、水泥)、工业自动化、汽车零组件及安卓手机等。

对于积极型投资者而言,可以在中国经济面临逆风时,逢低增持那些对中国经济风险有一定免疫性的次族群产业。这些产业包括人工智能(AI)、航太/军工、绿能、网路通信以及国内餐饮等,这些领域相对具有韧性,可能在中国经济逆风的情况下表现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