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楼市真正利好来了
最近半年,一直有网友问我同一个问题:房价到底还会跌到什么时候?
之所以都这么问,是因为持续的下跌已经让不少人怀疑人生了。
楼市为何会如此萎靡不振?为何这么多刺激政策都不起作用?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真金白银式的支持。
对比2008年,当时,为了挽救金融危机给楼市带来的冲击,曾出台过“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精准引导资金进入楼市,很多地产商因此“起死回生”,包括恒大、佳兆业等。
但这轮楼市危机,没有再实行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是“大浪淘沙”,让市场去优胜劣汰。长远看,这样做有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但短期内楼市必然会有震荡。
雪上加霜的是,过去两年,大洋彼岸的老美持续加息,几乎将全球的流动资金都吸干了!这对于地产商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受加息影响最大的两个行业,一个是科技,另一个就是地产。原因很简单,这两个行业最需要钱,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公司需要大量融资;房地产更不用说,那就是一个靠融资度日的行业。
一方面,加息大大提高了房企的融资成本。加息后美国的利率高达5点多,比很多行业的利润率要高。这意味着只要把钱存入美国银行,什么都不干就可以躺着赚钱。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融到美元债,就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
比如,2023年,万达曾两度发布高息美元债,募集了7亿美元的资金,票面利率高达11%。很难想象,普通人的房贷利率已经低至2点多,却仍有房企愿意承担高达11个点的借钱利息。但即便是如此高的利息,也不是说你想借想借就想借的。对于那些“爆雷”的房企,再高的利息,也很难借到钱。
另一方面,加息造成了强势美元(美元升值)。两年前,美元离岸人民币汇率在6.3左右,23年高峰期涨到了近7.4。这意味着什么?两年前,假如房企借1亿美金,只值6.3亿人民币,事后却要还7.3亿人民币。
这在楼市景气的时候,倒也无所谓,无非就是多吐点利润,但如今楼市已经“风雨飘摇”,地产商们怎么可能愿意多还这么多钱?结果就是,他们宁愿当“老赖”,也不愿意去当这个“冤大头”。
这两年,民营房企之所以频繁因为“美元债”问题“爆雷”,关键正在于此。
在这些“爆雷”房企的“爆雷宣言”中,基本上都会有这么一句:暂停向所有境外债权人进行支付,以确保公平对待所有境外债权人。
为什么只暂停支付境外债务?应为境内的债务该还还是要还。
有一说一,尽管不讲武德,但也不失为一种好策略。通过这种适度“躺平”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破产”风险。
近日,一条利好消息终于来了:美国正式开启降息。
当地时间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基准利率目标范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尽管此次降息后美国利率仍处于高位,但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降息通道将持续打开。
降息对楼市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因为它会带来两个明显的作用:
第一个是配置效应。
美国开启降息通道,资金躺在美国银行的收益减少,大量资金必然会从银行流出,进入全球市场。
首先,这将大大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
其次,天量资金一旦进入市场,必然要有一个去处,而能接得住这么大资金量的非房地产莫属。
第二个是汇兑效应。
什么是汇兑效应?举个例子,此前,开发商在海外借了1亿美金,当时汇率为6.3,后来汇率升为7.3,那么开发商什么都没干就已亏损1亿人民币。
随着美国降息,必然会引发弱势美元,汇兑效应的影响将大大降低。事实上,2024年汇率已经有了明显跳水,由去年的7.3降至如今的7.0左右。
未来,如果汇率再次来到6.3附近,那么房企的还款压力还将进一步降低。
以融创为例,融创的境外债涉资约99.23亿美元,融创“暴雷”的时候汇率约7.3,假如降至6.3,那么仅汇兑效应就能让融创少还近100亿人民币。
跟融创类似的房企有很多,事实证明,这些房企的适度“躺平”是明智的;相反,那些没有选择“躺平”而仍在苦苦支撑的房企该是多么的“羡慕”,比如碧桂园。
“配置效应”和“汇兑效应”对房企来说,是“真金白银”式的利好。融资端的问题解决了,房企才能轻装上阵,否则,每日里为还钱问题焦头烂额,结果只能每况愈下。
一定要注意,以上分析是基于资金面的分析,如今楼市还有几个宏观面的利空,比如城市化率接近尾声、人口见顶、产能过剩等,这些利空已经不可逆转。
降息带来的资金面利好能否成为楼市复苏的催化剂,尚不可知。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