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英代表處文化組促交流 台藝術家赴倫敦移地創作
今年驻英国代表处文化组与英国艺术机构The Place二度合作,邀请台湾表演艺术家刘奕伶与黄至嘉到伦敦,进行个人作品的移地创作。驻英文化组组长陈斌全表示,盼透过增加与当地交流的机会,提高台湾艺术家到伦敦演出的可能性。
刘奕伶的作品《Turn Out》今年7月在两厅院新点子实验场演出,将单口喜剧与舞蹈结合。她以此作品为核心,透过伦敦移地创作的机会,与当地艺术工作者和业界人士交流,帮助发展作品的英文版,希望接触更多非华语地区的观众。
黄至嘉则是在今年4月的艋舺国际舞蹈节创作独舞作品《玛丽,林Mari-Lynn》,并在舞蹈节与The Place艺术总监尼克森(Eddie Nixon)交流,最后受邀前往伦敦。她以过去作品《玛丽Mary》的脉络为基础,探索与城市的连结,以「移民」为主题发展新作。
陈斌全自2019年起派驻英国,曾任国家电影中心执行长,对推广台湾艺术与文化拥有丰富经验。他表示,除了像云门舞集这样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团队,台湾的中小型舞团在伦敦的演出机会相对少见。
然而,近年来台湾中小型舞团的创作能量丰沛,逐渐受到国际舞蹈界的关注。文化组希望透过与伦敦当地艺术机构的合作,让更多台湾中小型艺术团队能够在英国,尤其是伦敦,获得更多演出机会。
谈到与The Place合作的契机,陈斌全表示,文化组持续寻找伦敦当地合适的机构。他观察到The Place曾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艺术团体合作,这让文化组看见合作的可能并开始洽谈细节,于去年成功邀请台湾艺术家进行移地创作。
去年的计划由The Place和伦敦指标性国际舞蹈节Dance Umbrella合作。当时邀请台湾编舞家及舞者苏品文与「微光制造」艺术总监暨编舞家王宇光进行移地创作。苏品文的作品《少女须知》更在Dance Umbrella的招牌单元「改变节奏」(Change Tempo)中,和音乐家林麦可现场弹奏钢琴共同演出。
位於伦敦市中心的The Place 为英国代表性舞蹈机构之一,不仅是当代舞蹈学校的所在地,也是欧洲创新性的舞蹈空间,提供许多剧团演出的场地。
陈斌全指出,疫情让表演艺术产业生态出现转变,民众倾向观赏时间较短、较小型的节目。而The Place的地理位置与场地规模刚好适合中小型艺术团队,最终以独立创作者为合作主轴,推动移地创作计划。
他强调,对于艺术家而言,移地创作更像是作品进化的过程。他希望艺术家透过来到伦敦的机会,能够获得当地产业人士与观众的回馈,帮助作品为登上欧洲、乃至国际市场做准备。
不过陈斌全也观察到,后疫情时代艺文观众的消费习惯不断改变,如何符合产业潮流,寻找台湾表演艺术内容在国际舞台上持续获得曝光,将是各专业团队未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