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定位全方位散热解决方案厂 双鸿2024年营收目标250亿元(3-3)

四,随着散热商机涌现,除原来的散热厂,愈来愈多组装厂及均温板厂切入抢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双鸿(3324)技术优势为何?

答:早期散热产品只要知道多少瓦就可以做,中期要针对系统lay out,现在晶片Wafer端就要解决热,每个时期状况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

双鸿无论是组装架构、公司文化及拥有的技术和同业已有差距;我们不仅气冷在业界做得很好,也有液冷技术,是散热厂中少数同时拥有气冷及液冷技术的公司;目前我们很多产品设计都是针对整个系统lay out及应用状况,才能更贴近使用者需求。以液冷散热为例,我们已经做液冷10年了,可以针对客户整个系统lay out及placement(位置)设计水冷板 (Cold Plate)的大小,Manifold(歧管)与CDU(流量控制单元)冷却设备与监控软体提供整个水冷散热系统架构,水冷板(cold plate)怎么排列,里面用什么液体等,且我们有自己专属水冷液供应链,可以针对客户需求设计调整合适水冷液成分,这是整套的方案。

此外,由于谁能掌控核心技术与关键零组件谁就是赢家,我们也拥有自制核心技术关键零组件能力,如:VC、高效能热导管,水冷的帮浦等。

再者,由于品牌客户产品走向差异化及客制化,且各产品的流程亦不一样,例如:显卡(VGA)要求速度,开发后大约1季就要量产出货,NB、伺服器及汽车等都不一样,产品流程不同,必须培养不同属性的工程师,并修改系统配合,优化各产品的流程。

随着热瓦数往上增加及客制化差异,散热技术难度愈来愈高,真的愈来愈难做,散热产业已走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研发密集及制造密集」,大者恒大情况已发生,可以做一个伺服器客户跟可以做所有伺服器客户差很多,可以做某个产品跟可以做所有产品也是不同的概念,如同全世界可以爬上喜马拉雅山就那些人。以VGA卡为例,VGA卡到今年底瓦数是450W到500W,单价可能大幅成长,这不是什么厂商都能做,双鸿公司架构已经可以做所有的客户,我们一直在发展很多新制程,也带来很多新生意。

至于均温板厂跟散热厂也不是同一个竞争平台,双鸿产品设计概念是从解决晶圆发热到系统散热,我们考虑的是整体设计,过去3年我们都在了解晶圆制程,半导体客户对我们愈来愈信任,无论是美系、韩系半导体大厂或是国内晶圆代工大厂都找我们,让公司往更晶圆方向走,在系统厂部分,我们也往大架构去发展,我们从晶圆及系统的中间贯穿这两边,往左走是半导体市场,往右走是系统领域,在中间则是整合,打通这两个关节很困难,是我们很大的优势。

我们以前没有那么关注在半导体上,现在是因为半导体晶圆制程产生热的问题,是我们会去关注议题,双鸿已深耕这个领域,无论技术或客户关系已经建立,未来业务可期。

五,您认为双鸿还需要强化那些技术及产品?未来营运目标为何?

答:双鸿定位为全方位散热解决方案厂,希望在各领域都能取得领先的地位。我们每年都针对客户需求动态调整加强一些散热解决方案技术,以气冷来说,包括VC的演进、鳍片及流道设计、模组化设计等核心技术演化,透过不同零组件做更多变化,让气冷解热能力愈来愈好。

在液冷部分,液冷系统cold plate里面Skived fin (类似鳍片的吸热元件)设计跟解热能力有关系,管路要怎么绕降低压降,Manifold要怎么衔接供应液体,才能做到不漏也是要时时精进。

由于系统大架构是下游朝系统整合及上游往多元材料发展,很多新的材料开始应用进来,如:液体、管路,甚至是铜等复合材料陆续出来,大家都知道这些材料,如何运用是另外一回事,系统组装也一样,大家都会组装,如何组装好是另外一回事,像焊接一直在演进,这些新材料及制程技术我们都有着墨。

在半导体部分,我们会在现有基础上去发展未来2到3年半导体需要的技术,如:怎么把液体送到IC里等,随着半导体制程演进,我们技术要不断突破。

我们也看好电动车及ADAS车用电子发展趋势,由于ADAS车联网相关产品与公司散热产品技术比较接近,是我们锁定的目标,目前我们跟多家系统组装厂及EV车厂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车载电脑及数位仪表板车用产品,并已开始出货GM及Volvo等车厂,车用产品可望成为推升公司未来营运成长的新动能。

今年HPC+车用(EV)产品占公司营收比重可望上看20%,期待2024年占比达50%,公司目标是未来每年业绩年成长15%到20%,2024年营收达到250亿元。(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