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科技保险助力农业科技创新
农作物生产普遍存在系统性风险、资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以极端气候频发让农业生产风险加大。。图/freepik
农作物生产普遍存在系统性风险、资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以极端气候频发让农业生产风险加大。由于农业保险是一种有价值的商业风险管理工具,为农民提供财务保护,防止因天然灾害造成的生产损失,也可以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稳定农民收入,提高抵御天气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贷款的风险,为农业生产撑起「防护伞」,同时帮助保护农民免受风险也符合公共利益,促使许多农业重要生产国均积极推动农业相关保险。
例如中国和巴西等韧性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国,在政府高额保费补贴的支持下,保险覆盖率大幅增长(分别为每年16%和9%),大陆已实施三大粮食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不过仍存在农业保险产品设计不够契合各地农业发展实际、农业保险风险缺乏输出机制、农业保险数智化水准有待提升,以及缺乏精准的农业保险风险模型等问题。
美国则实施联邦农作物保险计划,提供补贴农作物保险,以保护生产者免受天然原因造成的农作物价格下跌和收成不佳造成的经济损失。据美国农业部称,到2023年农作物保险涵盖全国农牧场面积超过5.406亿英亩,平均每10英亩的耕地中就有超过9英亩被覆盖。2022年,该计划覆盖面积达4.93亿英亩,耗资联邦政府173亿美元,农业保费补贴总额119.8亿美元,专案交付成本(管理成本)为21.8亿美元,补贴金额平均约占保单持有人保费的62%。
为了使联邦农作物保险计划对农民和美国纳税人来说更加有效和高效,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GAO)认为须扩大服务范围,为各类农民提供服务;改革其结构,防止该计划不公平地影响市场、土地准入或种植决策;改善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实施,使其更加透明和有效率。
■数位技术辅助勘灾,可提高农民投保意愿
由于传统的「实地考察」农业保险流程效率低且不准确,也引发不少争端,影响农民投保意愿。为此,一些国家如印度正在利用数位技术来降低风险;巴拉、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计划向小农推出与卫星数据挂钩的天气保险;瑞士再保险公司也采用区块链技术改造其再保险业务流程;欧盟则推出「数位金融一揽子计划」,鼓励保险业加速采用新技术,让科技与保险融合更加高效有序,让风险管控更精准。
在台湾,尽管农业部门大力推动农业保险,并给予相当的保险补助,目前农业保险分商业型保险及政策性收入保险,已开发28种品项、44张保单,其中猪只死亡保险、政策型水稻收入保险属「强制」投保,保费由农业部全额补助,其余保险提供50%保费补助,各地方政府也会给予不同额度补助。到今年7月底农业保险整体覆盖率为52.2%,若扣除强制性保险,实际覆盖率仅17.6%。原因除了在国内遇到天灾造成农损时,政府会提供天灾现金救助,且多采「从宽、从速、从优、从简?补助原则外,农民对还需要掏腰包的农业保险多抱持怀疑、观望的态度。想有效提高实际覆盖率,政府应倾听民意(不是政令宣导),除了因地制宜提高补助金额,调整赔偿条件外,如何修改天然灾害救助办法,来提高农民投保意愿,政府不能只是讨好,只想冲高覆盖率。
■陆科技保险以「政府主导+商业运作」为主,可借镜
农业除了实施灾害,成本,所得保险外,鉴于科技创新常伴随着高风险,尤其科研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例如虽然在实验室完成了技术研发,但在成果转移中,因技术不够纯熟,成本过高致难以推广,最后只能草草结束,许多科技研究也因得不到资助而无法继续推进,影响到科技研发创新动能和将实验室研发成果,迅速落实到田间生产和消费者餐桌的速度,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大陆正尝试推动科技保险系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等科技活动,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援等经济行为。在科技保险的保障下,科技研发成果即使转化失败,也有保险可以理赔,能有效减轻经济负担。科技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目前,大陆科技保险采取以「政府主导+商业运作」为主的发展模式,保险业透过科技赋能,正从单一的金融保障角色,逐步拓展为支援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科技保险还有许多待加强之处,后续发展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