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抗議中共經濟脅迫 賴政府的下一步?

面对中共从去年底开始的经济施压,我政府准备了近一年,目前表现出来的,除了抗议、口称要谈外,未见专门应对的用心。本报资料照片

两岸政府互动气氛差,最近中共对台经济军事施压,接连出招。面对中共步步进逼,在赖政府坚持己见前提下,升斗小民能盼望的,就是政府至少能拿出办法应对压力。从过往经验,我们担心的是执政者把大量精力用于内宣,而无力解决问题。军事部分很难有太多期待,但经济总算是我们的强项,不知赖政府有何应对良策?

中共商务部前日表示,自2023年12月15日发布公告,认定我方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构成贸易壁垒后,民进党当局并未采取任何实际措施取消对大陆的贸易限制,所以他们相关部门正依据对台贸易壁垒调查结论,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面对即将到来的制裁,固然要先看对方具体招数如何,但也可以先看看赖政府花了近一年时间,端出来什么让人安心的前菜。经济部除了表示这对中方自身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盼以既有机制协商解决外,也说我方采取经贸多元布局、分散风险的作法已有高度成效。并以今年前9月我对主要市场出口数据为例,称对美出口成长快速,累积成长已近6成,对东协国家出口成长也超过14%,对中港出口则仍呈现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39.5%,降到今年前9月的31.2%;并且提及政府持续协助业者数位化、低碳化双轴转型,也正推动产创条例第10条之1投资抵减的修法,加强产业在升级转型上的诱因;在开拓新市场方面,除了聚焦欧、美、日等主力市场外,也加强开拓新兴市场,如泰国、印度、墨西哥等,持续强化产业竞争力。

行政院经贸办则除了表达遗憾并抗议外,还称两岸都是WTO会员,呼吁双方贸易争端,均可循相关规范协商解决。陆委会则说,政府相关机关已持续进行沙盘推演并预作准备,以确保风险可管、损害可控,请产业界及国人放心。

赖政府的回应看来还是偏向大内宣。首先,根据赖政府自己对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的分析,我对陆港出口持续下降,原因是大陆疫后经济复苏步履蹒跚,约制内部消费及投资动能,致对我产品需求不振。并未归功于英明政府的经贸多元布局。如果要以此数据来解释现象,经济部同时也说政府要聚焦日本等主力市场,但实际今年上半年我对日本出口126亿美元,年减21.6%,为99年以来最大跌幅。这至少显示两个矛盾:一、如果对陆港出口下降是政府经贸多元布局之功,那对日本算是什么?二、政府还特别强调开拓重点包括日本等市场,结果是如此局面,这又该怎么解读?

其次,对应大陆之前点名的传统、农产品和民生必需品相关产业,近一年之后,经济部此次提出的协助方案,有多少是特别针对上述产业的因应措施?看起来像是怕被骂没准备,把平常该做的事拿来凑数。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提到的产创条例第10条之1将于今年底届期才修,并非为了中共作为特别修法,被点名产业又有多少吃得到关于应用智慧机械、5G系统及资通安全产品的投资抵减?恐怕也要经济部提出资料释疑。

第三、两岸相关贸易争端早有ECFA「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等相关机制可以处理,应也是中共比较属意方式,经济部对此讲得含蓄,还算有提到,行政院经贸办则只提WTO架构,才在本月立委质询时,坚持两岸仍有既有沟通联系机制,也持续进行的陆委会,却仅说相关机关已持续沙盘推演并预作准备,不知为何不用那些既有机制沟通一下呢?

此外,还是要指出中共对两岸经济交流出手背后隐含的危险意涵。众所周知,过去两岸经济不断发展,推动社会往来融合,创造了改善两岸关系的利益和推力,这是民进党政府过去想挡却挡不住的洪流,所以在扁政府时期,只能在「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与「有效管理、积极开放」的文字游戏里打转,不论是扁或蔡政府,台湾对陆港出口占我总出口比重都曾大跃进到创下历史新高,这虽似乎暗示了我政府在分散市场的有心无力,但现在却也显示出两岸经贸萎缩与中共推相向政策、称了绿营心意的共变情况。

综合言之,面对中共从去年底开始的经济施压,我政府准备了近一年,目前表现出来的,除了抗议、口称要谈外,真正在经济上的避险措施,至少在最近所提出的分散市场、升级转型诱因,看不出来是政府措施之功,也未见专门应对的用心,反而是中共表现有推波助澜可能,再注意到此次中共军演台北股市却涨声响起情况,可以预期未来台湾内部支持两岸和平发展力量会持续萎缩,中共则要采取更加压手段。两岸和平之路,恐怕会越走越坎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