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他們始「忠」如一:被污名化的黃復興

国民党黄复兴党部去年七月在台北市玉喜饭店举行成立67周年暨动员大会,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右二)等人受邀出席,众人在台上手牵着手为党籍总统参选人造势。本报资料照

近期国民党展开组织改造,其中一刀,挥向黄复兴。朱立伦主席在中常会宣布,黄复兴党部将改为退伍军人服务工作委员会,此后黄复兴在各县市的特种党部地位,将被整并入地方党部。

相关消息,传闻已久,至少在江启臣主席任内就有规划。国民党久不执政,显然有诸多问题需要面对,黄复兴党部高层既然一向觉得自己在党内扮演重要角色,面对败局,总该有部分责任要负吧?令人遗憾的是,久居高位者,与受党部基层党员支持的民意代表,不能及早因应局势做出改变,现在才来作义愤填膺状,部分发言究竟是为个人权位地盘考量还是在乎如何保存黄复兴精神,听者心中自有一把尺。

但事件演变过程中,不少评论污名化黄复兴,却也少见有过去曾受支持、出任高层,现在掌握媒体声量者出来辩驳,或者回应软弱,甚至加深刻板印象,让人明白,该党部培养人才机制似乎也有问题。因为只要对党史稍有研究,而不是仅凭刻板印象或个人经验出发,就能了解多数评论是无的放矢。

相关评论大致可归纳以下四点:首先,黄复兴党员没自主性,受主委掌控,在一般选举上也没什么用,却可以决定未来党主席是谁!其次,本省籍蓝营政客,即使是名嘴,难获黄复兴青睐;第三,黄复兴染红,认为他们对中共态度暧昧;第四,黄复兴与时代脱节。他们认为的台湾,不是真实的台湾。

上述看法如果合理,不改黄复兴,国民党永无执政之日了。但仅需指出近几任该党主席选举情况,就知其荒谬性。2017年党主席选举,洪秀柱主席表态争取连任,吴敦义出面挑战,洪的政治形象较符合评论对黄复兴支持的偏见,结果是吴获得了压倒性支持;2020年吴因败选辞职须补选,接下来的主要竞争者是立委江启臣与台北市前市长郝龙斌,外界均知郝的尊翁是深蓝军系大老,他当时也擡出父亲招牌催票,但结果也很清楚,江打出世代交替口号,在整体投票率低迷情况下,仍取得近七成黄复兴党员支持,坐上党主席之位。

这两次党主席选举结果,完全悖离了今日刻板印象。不仅是当选者皆为本省籍,更重要的是,当选人都是当时看来,较可能带领国民党胜选者。这结果其实不让人意外。只要对黄复兴党员稍有理解,就知道他们多数出身军旅,一辈子的事业,就在捍卫中华民国,平常关心时事,是因为对国家有深厚感情。他们不是西方政党理论下,特殊利益的保卫者,而不少长辈真正尝过战争苦头,经验传承下,也让所属党员多数了解和平的难得与重要性。他们愿意牺牲小我,顾全大局,在过去亲身实践,到现在始终如一。

但如此团结爱国的一群人,却被这么多相反的评价偏见淹没。恐怕有下列原因:一、现在台湾言论市场被特定势力把持,仅剩中华民国台湾与中共两种立场。如果不能跟上所谓「台派」论述,红帽子就免不了飞过来了,这么荒谬的转折,对中华民国派而言,何其讽刺;二、领导人因素。群众是素朴热情的,从来只有领导人对不起群众,没有群众辜负领导。上述出线的领导人未能如意,应该要归咎前面蓝营领导培养了多少后继者;而形成上述言论市场、黄复兴被污名化也非一朝一夕,过去领导执政时如何自失立场,让位对手,终让铁票也不愿站出来,恶例一开,影响至今;三、媒体报导积非成是。部分退将参与活动、发言奇怪,为人诟病已久,也加深社会疑虑。这些问题,当事人固应表达态度,外人也不能代为解释,但少数人行为是否该由沉默多数承担?相信经过近年台式民主考验下,多数「被代表」的人也知道答案。

台湾说小不小,说大其实也不大,人与人间互动频繁,按理说,只要跟黄复兴党员相处交流,许多误会其实没有必要。但长期出现偏见刻板印象,似乎暗示台湾社会无法团结的沉疴。黄复兴党部即将走入历史,其捍卫中华民国精神能否继续前行?党员声音能否真正表达出来?这才是关心者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