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台灣綜所稅率分5級,為何德國999級?
相对穷人则相对少缴税;相同给付能力者,应负担相同税捐。但是,我们的所得税法,不是这样设计的,长期以来,大部分台湾人都深受税法上不公平的对待。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基于宪法上的比例原则,相对富人应相对多缴税,相对穷人则相对少缴税;相同给付能力者,应负担相同税捐。但是,我们的所得税法,不是这样设计的,大大违背比例原则,长期以来,大部分台湾人都深受税法上不公平的对待,怎么说呢?
根据台湾的所得税法第 5 条,综合所得税课税级距及累进税率如下:所得净额在56万元以下,适用税率5%;超过56万元,未达126万的部份,适用12%税率;超过126万,未达252万的部份,适用20%的税率;超过252万,未达472万的部份,适用30%税率;超过472万的部份,适用40%的税率。换言之,台湾的所得税率只分成5%、12%、20%、30%、40%5个级距。
大概很少人对财政部的这种税率设计提出攸关公平性的质疑,这篇文章可能是第一个。到底课税级距越多越公平还是越少越公平?级距少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纳税人的税负?级距越多,是否就意味着计税就越繁琐,因而违背租税节约原则?以下就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某甲净所得127万元台币,某乙250万,两者净所得相差123万,却适用同样20%税率,公平吗?再举一个例子,某丙所得净额252万整,税率适用20%,某丁253万,相差不过1万,却适用30%税率,这公平吗?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德国政府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德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规定于德国所得税法第32a条。税额的计算,根据年净所得划分成5个税区(Tarifzone)。第一区是免税区,也就是年净所得低于11604欧元(2024年的标准)以下者,免缴所得税;第二区,年净所得在11605- 17005欧元之间,适用14% - 23.97%的累进税率;第三税区,年净所得在17006- 66760欧元之间,适用23.97% - 42%的累进税率;第四区,净所得在66761- 277825欧元之间,适用42%的单一税率;第五区,年净所得超过277826欧元,适用45%的单一税率。
可能有人注意到,德国第二区、第三区的税率并不像台湾是固定值,例如20%、30%,而是一个区间:14% - 23.97%、23.97% - 42%,为什么这么做?就是要达到比例上的公平,为了避免上述某甲和某乙所得差距123万,却适用同样20%税率这种很不公平的现象。若按照德国的算法,那么,某甲的适用税率绝不会是20%,而可能是12.3014%。如果某甲的税率不是20%,而是12.3014%,那么,某甲不就每年都可省下一笔不少的钱了吗?而且,也更公平,不是吗?
那么,一个德国纳税人的最高边际税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四位)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它有一个数学方程式,例如第三区的公式就是(181,19 • z + 2 397) • z + 1 025,38。因此,大部分的人,也就是扣除掉不用缴税以及税率42%以上的那些人,他们的最高边际税率(Grenzsteuersatz)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德国所得税税率究竟有多少级距?德国财政部每年都要出版一本1078页厚的册子,(扣除封面页)每一页有240笔净所得以及相应的缴税额,写得清清楚楚的,所以,你说,有多少级距呢?很多很多,简直算不清,所以,我用999级来代称。
德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虽然非常复杂,但所有人都不需要担心,因为早已发明出个人所得税计算机,每一个人都可以上网查询,立刻得到结果。
德国综所税的优点在哪里?首先,体现了精准公平,赚多税率高,赚少税率低,很难会有相同税率(请不要鸡蛋里挑骨头,这里指的当然是第二、第三区);第二、减轻了纳税人的税负;因此省下来的钱就可以拿来消费和投资,因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第三、有利于所得重分配的改善而不是恶化。而台湾呢?刚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