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坑中国人?国外65元的药,国内生产为何要卖2300元?
2023年12月,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官方微信号上,通报了一则骇人听闻的行政案件。
某国企控股的上市医药公司为牟取暴利,联合湖北三家药企垄断市场,将国际价格只有65块钱的进口药按2300元的天价卖给国人。
都说“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这些药企为何如此猖狂,竟敢将同胞视为吸钱机器?被他们疯狂加价的进口药,又是什么来头?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知乎《药品价格垄断:65元的药卖到2300元,幕后公司巨额获利》),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为获高利 暗中勾结
这款进口药名为“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款传统临床药物。由于硫酸多黏菌素自身具有较强的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国家在后期逐渐减少了它的临床用量,以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但近几年,医学界又开发出了硫酸多黏菌素的“新用途”,可以将其消除一些特定病毒。因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用后,硫酸多黏菌素重新被投入使用,但此时国内已经没有可以生产它的原材料和厂家。基于这层原因,本是国产药的硫酸多黏菌素从此变成了进口药。
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硫酸多黏菌素的应用范围广、覆盖菌株多,相较于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非多黏菌素类药物,硫酸多黏菌素能更好的治疗因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所引起的感染。因此虽然国内的抗菌药物品种繁多,但硫酸多黏菌素仍最受热捧,这也给了一些人以可乘之机。
伴随着硫酸多黏菌素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多,一些公司盯上了它作为进口药的身份,准备通过垄断进口渠道来获取高额利润。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武汉科德医药有限公司和湖北同济堂药房有限公司,这四家公司便暗中组成了一个牟利团伙。
三家来自湖北的医药公司,主管人都是一个老板,他操纵着汇海、科德和同济堂和上药达成了合作。这几家公司分工明确,湖北公司的老板负责从国外获得硫酸多黏菌素的原材料代理权,然后让三家公司分别承担购买原材料、销售等工序,上药生化则负责的是生产环节。
硫酸多黏菌素的原材料产地是芬兰,湖北老板利用其名下的三家公司打通国内各环节,最终顺利拿到了98%的国内进口份额。剩下的2%是因为还要留给药物的研究机构,但这么一番操作下来,湖北老板便牢牢抓住了硫酸多黏菌素的“命门”,可以随心所欲地产药卖药了。
按常规来看,硫酸多黏菌素的原料进口价为75元/克,制成药品后成本价在15元左右。尽管是用于治疗罕见病的特殊药品,但由于较低的成本,它的售价并不算高。比如俄罗斯是111块钱一只、美国125块钱一只、孟加拉国23块钱。但在我国,为何会卖出2300块钱呢?
狼狈为奸 利欲熏心
这就又要回归到那四家公司的身上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上海公司和湖北公司可谓费尽心思。湖北老板利用其名下的二三十家外包公司,假扮中间商将价格不断向上翻炒,很快就把硫酸多黏菌素的原材料价格从73元涨到了3.5万元每克,涨幅高达数百倍。
而另一边垄断生产的上药生化,同样靠着这种反复炒价赚了个盆满钵满。在垄断硫酸多黏菌素的生产链后,上药生化又同主管湖北三家公司的老板达成协议,将药物成品的加工费从每支180元涨到了230元。这样反反复复的不断翻价,硫酸多黏菌素的价格一下涨至2300元。
上海生化和另外三家湖北公司的想法是,将自销自产的硫酸多黏菌素包装成新型特效药,利用来回倒价、修改合同的方式实现百分百垄断,这中间多出来的上涨费用全都需要病人来承担。有些地方的硫酸多黏菌素甚至价格更高,比如上海,最多甚至能卖到2900元/支。
尽管明知价格高昂,但为了治愈病痛,病人们只能是咬牙花钱去购买。据统计仅2022年,由上海生化和湖北三家公司制造的硫酸多黏菌素共卖出70多万支,以不公平手段擢取了大量利润。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四家公司在2023年,终归还是露出了罪恶的马脚。
2023年12月22日,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宣布对上海生化和另外三家湖北公司施行行政处罚。四家公司的上年营业收入分别处3%和8%罚款,总罚款12.19亿元,硫酸多黏菌素的价格也从2700下调到了270。这起医药界的行业丑闻,至此总算告一段落。
不管是国产药还是进口药,它们的存在是为了帮助病患重获健康,不应因此成为某些利欲熏心之徒的赚钱工具。作为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上海生化勾结另外三家公司肆意抬价,致使国内患者承担比国外高百倍的医药费。如此黑心之举,属实令我国医药行业蒙羞不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