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决定价值,“行动派”平安健康的科技进阶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远程医疗会诊以及针对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在线复诊等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我们见证了医疗健康服务可及性的显著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平安健康正利用数字化技术,以一种严肃和负责任的态度,不断探索和拓展服务的边界,以科技之力,为人脑和人力提供有力的延伸,共同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它不仅改变了医生的工作方式,更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多个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因此,医疗健康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落地应用方向。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传统医疗巨头、传统企业纷纷布局医疗人工智能。

而在布局AI医疗的诸多玩家中,平安健康颇值得关注。

创建十年间,平安健康长期深入聚焦核心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持续建设、探索和提升医疗AI技术及应用。

特别是基于五大医疗数据库构建的“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大模型,其拥有2000亿医疗领域token和500万医疗领域指令集,以及百万级医疗文本图片对齐数据,使平安医博通大模型可以精准完成医疗场景下的不同任务。

或鉴于公司业务中逐渐在渗透对AI科技的应用,早在2023年9月,平安健康就作为智慧医疗的代表企业,被纳入恒生人工智能主题指数。

可以说,通过AI技术,平安健康不仅为解决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样本,同时也为其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谋势:助力产品和服务“更上层楼”

“医疗系统很难同时提供效率高、医疗技术好、费用便宜的医疗服务。”这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基西克在《医疗的困境:无限需求和有限资源》中,提出的医疗“不可能三角”。

过去十年,互联网医疗公司携数千亿“热钱”前赴后继,但鲜有玩家成功解题破局。恰逢此时,AI技术的爆发,为撬动这一行业难题提供了技术“杠杆”。

在此背景下,医疗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据《2024年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AI医疗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扩容至755.6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39.2%。

不过,医疗行业的复杂、高壁垒,也成为诸多互联网医疗公司布局医疗AI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唯有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兼顾各方需求,串联医患一体化链条,才能完善整个生态链条,形成持续发展机制。

作为布局医疗AI的“先行者”,背靠平安集团的平安健康自成立之初就专注于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持续建设、探索和提升医疗AI技术及应用。

据了解,发展医疗AI的过程中,数据是关键因素。通过对海量医学专业知识库、医学问诊数据库和电子病历资料库的深度学习,平安健康形成五大医疗数据库,涵盖了3.7万疾病,22万药品说明书,200万经典病例,3000万医学文献,14.2亿问诊等丰富而独特的专业数据。

这些海量数据为训练AI大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这五大数据库支撑下,平安健康推出了“平安医家人”智能医生工作台和“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大模型。

其中,“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大模型采用最新的Dflow和LPO技术,以较低训练和存储成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基于这个大模型,该公司在咨询、诊断、诊疗、服务四个环节打造了12个序列的业务模型群,每一个业务模型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共同赋能公司全流程业务场景的快速发展。

当然,推出强大的模型并不是目的。对于医生而言,医疗AI的推出为人脑和人力提供了有效的补充,降低漏诊率、误诊率,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对于患者而言,医疗AI的加持,意味着更准确的诊断、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更短的等待时间和更优质的体验。

比如,平安健康的“平安医家人”智能医生工作台,其可以快速整理患者信息,并吸收各类的医疗文书信息,深入分析异常问题,结合给出专属、有效的健康管理建议。

同时,“平安医家人”智能医生工作台可以实时提供医学知识辅助,持续监测分析医患沟通关键词,为医生提供医学知识以及诊疗建议和辅助,使家医可以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提供诊疗服务。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在AI赋能下,平安健康的家医服务效能提升了约30%,电子病历甲级率达到98.8%。

唯改革者胜,唯协同者远。通过医疗AI的建设,平安健康在服务效能、服务质量、医疗质控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赋能”。

行策:加速落地应用场景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健康管理市场规模2023年已达18107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325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5%。

面对这一广阔的“蓝海”,大健康行业的玩家正在不断扩张边界。平安健康也在不确定中探寻更多可能性。

据了解,平安健康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凭借领先的科技,为医生开展医疗服务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效率赋能,提升用户满意度。

比如,不少人在就医的时候曾经遭遇过这样的场景:感觉不舒服,但却说不清到底是哪里不舒服,搞不清楚到底应该挂哪科的号。有的患者还遇到过挂了某个科室的号,在医生问诊一遍后被告知应该挂另一个科室。

对于此类情况,平安健康的“平安医家人”智能医生工作台自动化整理患者授权信息,并生成健康档案,抽取与本次诊疗相关的疾病史,为客户生成就医宝典,让客户知道看病时怎么看,关注什么,注意什么。使健康管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当识别到患者有线下就医需求的时候,该智能平台可以基于患者的病情以及所在区域,建议匹配医院和医生。

此外,未病先防、及时干预、早诊早治已经成了目前医疗领域的共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模型也让疾病的预警有了“工具”。

平安健康创新打造的AI健康管理师,为用户定制慢病管理方案,助力用户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降低发病隐患。通过照片精准识别功能,健康管理师餐食健康点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目前,AI助力慢病管理改善率达90%。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巨大转变,老龄化问题成为未来较长时间内持续面临的挑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大关。

因此,如何为“银发族”谋福利成为全社会都在思考的问题。而面对这一“痛点”,平安健康想到了以AI技术优势为解题思路。

比如,平安健康与小度联合开发的智能音箱,该产品不光满足长者日常娱乐和生活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一键唤起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对长者们进行专业有温度的养老支持。

重塑:价值“升维之旅”

衡量一个企业价值最重要的两个维度是,当期业绩和未来预期。

互联网医疗领域主要的方向是“医”和“药”,即线上诊疗和医药电商。

医药电商模式并不复杂,是许多大健康企业的收入来源,以至于这些企业被网友戏称为“名为健康,实则卖药”。

与其他互联网医疗公司不同,平安健康的模式更偏重于线上诊疗和健康管理。从数据上看,公司的药品销售占比在互联网医疗上市公司中始终保持低位,而在线诊疗业务的毛利率也高于医药电商。

随着战略2.0的深化,平安健康实现了“韧性”增长。据2024年半年报显示,平安健康医疗健康生产力快速增长,其中,医疗服务收入10.63亿元,同比增长3%。养老服务收入4731万元,同比增长204.8%。

另一方面是公司AI+医疗应用、覆盖范围大幅增加,起到了降本增效作用。公司管理费用3.94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7.8%。

此外,公司医养生态产品大幅增加,获客费用降低。期内平安健康销售及营销费用3.66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8.6%。

受此影响,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20.9亿元的营收,并首次实现了超过6000万元的盈利,调整后的净利润接近9000万元。

除了较好的业绩表现外,平安健康在AI技术上的探索,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高的未来预期。

据了解,资本市场嗅觉极其敏锐,平安健康已经被视为“AI概念股”。去年9月,平安健康作为智慧医疗的代表企业,被纳入恒生人工智能主题指数。

或鉴于公司业务中逐渐在渗透对AI科技的应用,海外的大摩、花旗、瑞银,国内的广发、华泰、中泰、国金等多家券商亦发布研报看高平安健康。

其中,国金证券认为,公司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强,配合强大的AI实力,将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给予平安健康“增持”评级,2024年目标价19.81港元。

展望未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平安健康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而其向上估值的空间或将由此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