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死了一只羊》 藏地电影崭露头角

万玛才旦《撞死了一只羊》获威尼斯影展地平线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社外提供)

香港导演王家卫监制,万玛才旦执导、藏族演员演出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最近在大陆上映。该片改编自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和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描述司机金巴路上遇见和自己同名的杀手,2人命运从此神秘地联系在一起,片中以彩色、黑白与类油画色彩等3种色调对应现实、回忆及片尾的梦境等不同时空

该片在海拔5500公尺高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拍摄,用镜头记录生命个体的情感和处境,2018年曾获第75届威尼斯影展「地平线Orizzonti」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引发国际影坛对「藏语电影」的关注。

写意:电影对应时空

拍摄前,万玛才旦与摄影师吕松野讨论,认为2本原着小说建立在实验性基础之上,4:3画面呈现关于回忆和梦境的处理,以非常规的思维表现剧情,最符合该片的创作风格,十分写意:「这片子虽然是在(青海)玉树拍的,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发生在一个更广阔的藏地地域的故事,没有局限。」

举例来说,结尾的梦境部分是夸张艳丽的色调,就像在梦中看到的色彩;至于回忆时空的黑白画面也有很多虚化处理,像是茶馆老板娘回忆杀手金巴时,以虚化黑白镜头故意模糊2人的身分。回忆部分和最后的梦境都用特殊的Lensbaby趣味移轴镜头,制造梦幻虚幻感。

另外,该片以数位拍摄,但万玛才旦在影像上尽可能呈现胶片质感,特别是司机金巴在荒漠中开车的镜头,画面很有颗粒感

剧本:融入回忆、梦幻

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到《寻找智美更登》、《塔洛》,万玛才旦的作品风格以写实为基础;《撞死了一只羊》融入大量关于回忆、梦幻的元素,风格更为写意,很多观众认为这是导演创作风格上的一次转变,但万玛才旦认为这部电影与他以往创作的小说风格是一致的。

当他看到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时,感觉小说在叙事、意象的营造,对复仇的处理方式托梦方式上特别亲切,认为是一个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小说《撞死了一只羊》,觉得2本书之间有很多共同的东西:「都是发生在路上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卡车司机,故事都涉及跟宗教有关的背景,比如解脱、放下、超度等,所以就融合在一起。」而剧本的创作也很快完成。

万玛才旦的好友、《阿拉姜色》的导演松太加看完电影后说:「这部片子可能是他以往所有的片子里面,最接近他文学气质的一部。」

藏语电影掀新浪潮

藏语电影的真正发轫之作,是2005年万玛才执导的《静静的嘛呢石》,此后十余年,他不仅扛起「藏地电影」大旗,还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大批「后辈」,包括松太加、拉华加。前者2011年执导处女作《太阳总在左边》,后者执导的第1部电影是2018年的《旺扎的雨靴》,藏族导演的群像逐渐显露。

有人将万玛才旦、松太加、拉华加及其作品称为「藏地新浪潮」,把藏地题材电影从人迹罕至处和仰视符号化逐渐拉回到大众视野,令观众从平视角度,更接地气地了解藏地文化及藏民的精神生活

由于藏地电影新浪潮的启迪,也带出一批鲜在汉语电影中露脸的藏族演员。例如《撞死了一只羊》中饰演老板娘的索朗旺姆,她认为:「民族的那种特点很强。」所以没演过一部汉语电影。

演出《皮绳上的魂》被提名金马奖最佳新演员的金巴,也只出现在5部藏语电影中;在北京生活了5年的他,住在鼓楼附近,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写诗、看书、看电影、发呆。」从16岁开始写诗,出过3本诗集。他表示,收入虽少,但他对生活没有太大欲望:「钱够自己生活就可以了,我的任务就是作为一个演员好好演戏,给观众和导演的一个交代,给自己的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