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进食后不明原因腹痛的生物学机制被发现
有些人在吃某些食物时会感到腹痛,这种情况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或其他食物不耐症。这个问题困扰着全世界20%的人口,而鲁汶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其中的生物学机制。
研究于1月1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为博克斯塔恩斯(Guy E. Boeckxstaens),标题为“Local immune response to food antigens drives meal-induced abdominal pain”(食物抗原的局部免疫反应导致餐后腹痛)。
肠易激综合征会导致胃痛或进食后严重不适,而且原因不明,非常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新研究揭示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将某些食物与释放组胺的细胞(称为肥大细胞)活化以及随后的疼痛和不适联系起来。研究人员给小鼠喂食寄生虫和模拟食物抗原的卵清蛋白,等寄生虫感染清除后,再次喂食卵清蛋白,看看他们的免疫系统是否对卵清蛋白敏感。
结果显示,卵清蛋白激活了小鼠免疫系统,导致肥大细胞活化,组胺释放,小鼠出现了消化不耐受、腹痛的症状。这种免疫反应只发生在之前被寄生虫感染的肠道部分,没有产生更普遍的食物过敏症状。
阻断免疫系统的组胺,可以改善IBS患者的病情。
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也是一系列食物相关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
在后续研究中,科学家从IBS患者看到了相似反应。当将与IBS相关的食物抗原(谷蛋白、小麦、大豆和牛奶)注射到12例IBS患者的肠壁时,它们产生了类似于小鼠的局部免疫反应。健康志愿者则没有反应。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
[1]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1/kl-srm011221.php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