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碳汇方法学再增加?环团忧审查未纳公民参与
农业部研拟「森林经营碳汇专案活动」、「竹林经营碳汇专案活动」及「改进农业土地管理方法学」方法学,近日向环境部申请,如果通过未来可以据此申请减量额度(碳权)。(报系资料照)
我国现行自然碳汇方法学只有「造林与植林碳汇专案活动」的减量方法,其他方法学仍未核定,农业部研拟「森林经营碳汇专案活动」、「竹林经营碳汇专案活动」及「改进农业土地管理方法学」方法学,近日向环境部申请,如果通过未来可以据此申请减量额度(碳权)。但有环团就忧心, 现行多数森林都位于原住民保留地,审查过程却未纳公民参与,上路后恐怕会面临对立的局面。
依环境部气候变迁署规划,方法学预告15天后会召开专案小组讨论,并以2次为原则,讨论后会再送审议会决议。环境部气候变迁署副署长黄伟鸣表示,由于方法学的审议为实际减量及方法,因此审议会仅邀请机关代表、学者专家,并未纳入公民团体,但会事前征求各界意见。
环境权保障基金会研究员林彦廷说,除了方法学本身外,其实也应注意公告方法学后续的影响,包括企业是否会大举「维护」各区域的森林?多数的森林区域都位于原住民保留地,如何与部落共享,且担心后续的漂绿疑云及碳费折抵等,因此一定要有公民参与机制。
地球公民基金会专员梁圣岳则说,原本要在荒地上新植林才能计算碳权,恐怕会有砍树再新植林争议,因此从未有企业据原本的方法学取得「碳权」,新的方法学则不用砍伐森林,减少生态扰动,但方法学提及的「对照样区」仅有相关原则,忧心会刻意选择发展不佳的样区,产生漂绿的空间。
至于黄碳(土壤碳汇)的方法学国际也少见,梁圣岳认为,应以符合台湾情境的本土研究换算系数,才能获得大家认同,他呼吁,企业要减碳应优先自身减身做起,而不是在减碳还没完成就要购买外部碳权抵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