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森林能降血壓!台大教授推3活動 做自己的森林療癒師

所有人无论社经地位高低、资源多寡,都平等地拥有森林海洋、微风蓝天、繁花绿草,这些大自然的元素,是焦虑世代对抗忧虑与压力的资源。近年来,无论是走进森林、园艺疗愈或是路跑,都被实证能够解忧纾压,也都衍生出新的角色与商业模式。

森林疗愈师引领民众融入森林环境。 图/余家斌提供

台湾第一批森林疗愈师去年十月出炉,透过农业部林业署的「森林疗愈师认证培训平台」,完成核心课程、活动课程及实习课程,始能获得认证,首批共卅四名,年龄分布广,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包括医疗人员、心理咨商、剧场工作者、森林系研究生,还有太极拳专家等。

台大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教授余家斌与林一真、袁孝维两位教授,同为台湾森林疗愈研究主要推手,余家斌受访时表示,目前平台注册破四千人,实际参加课程者约一千二百人,今年预计还会诞生五、六十位森林疗愈师,「拿到林业署证照后可自由接案,有学员自行创业。」

例如去年云林县曾招募最新出炉的森林疗愈师,带民众进入森林体验五感慢活;首批获得认证的台大森林系学生林家民,在台湾第一家专门体验森林疗愈的公司「森林邦」担任知识长。

森林疗愈是以个人健康出发,透过体验活动与自然连结,从而得到身心平衡的健康促进效果。 图/unsplash

科学实证 森林疗愈助健康

台湾森林占全岛六成,几乎人人都会走森林步道,为何还需要森林疗愈师?

余家斌表示,若把森林比喻为硬体,森林疗愈师就是软体,协助民众避免危险因子,遇险时有效处理,还能以专业引导民众打开感官、融入森林环境。

每位森林疗愈师设计的体验不尽相同。余家斌喜欢带学员「寻找森林里的彩虹」,即寻找各种颜色,大家会发现,原来森林不是只有绿色,曾有学员找到金色—来自一颗挂在树上的金色虫蛹。

还有「声音地图」,拿纸和笔到森林找地方坐下,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在纸中央,聆听周遭水声、风声、虫鸣鸟叫,然后画下来。透过沉浸体验使活力增加,负面情绪便可减少。

「森林,是让人身心灵休息、恢复的地方。」余家斌表示,森林疗愈是以个人健康出发,透过体验活动与自然连结,从而得到身心平衡的健康促进效果。他说明,森林疗愈功效有科学实证,涵盖心血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心理健康四大层面,像是改善心理健康、改变脑波、提升免疫力、有助自律神经功能调节,「只要从都市走入森林就有降低血压的效果。」

自然疗养 德日韩盛行已久

利用森林作为保健与治疗场域,是国际新兴趋势。以德国的自然疗养基地为例,由医师开立自然处方笺,民众可在林间散步、做森林瑜伽、享用植物养生餐,改善身心状态,德国政府很早就认可合法性,自然疗法费用也能由医疗保险支付。目前德国约有三百五十处已认证的自然疗养基地。

日本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改善健康的文化,近年由非营利组织在各地推动森林疗愈,因农村人口外流问题严重,为活化在地资源,发展出结合地区的健康旅游产业。南韩较晚引进森林疗愈,但在政府重视下发展迅速,成立森林福祉中心,提供全年龄疗养模式,主要经费由南韩乐透盈余支付。

余家斌期待,森林疗愈成国家政策,让健保资源少花在「治病」,更多在「预防」,缩短晚年卧床时间。

台大教授余家斌带学员进行森林疗愈课程。 图/余家斌提供

3项体验 做自己的森林疗愈师

台大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教授余家斌推荐三项体验活动,让民众可以做自己的森林疗愈师。

1.森之呼吸

在山林里找一个舒适的地方,站或坐皆可,利用山上空气进行森之呼吸。想像肚子是一颗气球,鼻子吸气五秒钟把肚子灌饱,停留五秒后,吐气五秒。走累时可以用来调整呼吸。

2.声音地图

声音地图是很好的沉浸方式,带着纸笔,找地方坐下闭上眼睛,花十分钟仔细聆听周遭环境,想像自己在纸中央,画出听见的每一种声音。如有同行者,可以寻找彩虹颜色,各自用手机拍下再一起讨论,会发现同一种颜色每个人找到的元素都不同。

3.北欧式健走

跟登山杖不同,登山杖底下是尖的,健走杖是斜的,在较平坦地方使用。平时走路只有脚出力,拿健走杖时手臂要摆动用力,让脚的压力减少百分之三十,还能训练到上半身。

余家斌提醒出发前务必要确认气象、身体状况、准备行程计划并让亲友知道,事先查好山上温度,采洋葱式穿法,记得手机充满电以及把行动电源放在防水袋内。做好行前准备,就能安全愉快地进行森林疗愈。

Take action!加入《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