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存查》:脫歐都怪我?英國前首相卡麥隆的囉嗦無間道

虽然卡麦隆对「英国脱欧」终身遗憾,但「举办脱欧公投」却不后悔。唯一无法理解原谅的,是昔日两大同窗好友——现任首相强生(Boris Johnson)与内阁办公室部长戈夫(Michael Gove)——突袭式的翻脸、背叛与「脱欧背刺」。 图/路透社

主持人/编辑镇宏、七号

「我..是把英国推入渊薮的千古罪人?」英国21世纪至今最要命的「关键时刻」,莫过于结合震惊、恐慌、不安与烦躁的「英国脱欧」问题。尽管英国已经在2020年1月31日,正式解除了欧盟的成员国资格;双方的「分手程序」却还有各种边境、法律、公民权利与贸易关系,必定得赶在12月31日之前完成后续谈判。要是一个不留神,各种灾难性的政经后果,恐怕会让英国坠入「最黑暗的时刻中的『最黑暗的时刻』」...但这一切,又算是谁的呢?

2016年秋天,发动英国脱欧公投却错愕失利,导致英国坠入深不见底脱欧渊薮,最终在政坛崩溃中,黯然「退出政坛」的英国前任首相——大卫.卡麦隆(David Cameron)——在英国政坛一团乱的时候,高调地出版了他只有52岁的人生回忆录《For The Record》。

书里开宗明义地表示:脱欧公投后的3年来,卡麦隆没有一天中断过脑中的懊恼与悔恨。不过自己虽对「英国脱欧」终身遗憾,但「举办脱欧公投」却从不后悔。唯一无法理解和原谅的,竟是昔日两大同窗好友——现任首相强生(Boris Johnson)与内阁办公室部长戈夫(Michael Gove)——过去突袭式的翻脸、政治背叛与「脱欧背刺」。

但被脱欧、留欧两大阵营都视为「罪臣」的卡麦隆(因此书名草译本文才会采用《罪臣存查》的里外不是人),在「过气政客」的大帽子之下,他究竟还有什么主张要澄清?从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到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从权力颠峰垂直坠落,永远摆不掉「脱欧责任」的他,如何见证政坛的人情冷暖与丑恶背叛,甚至对自己「永恒的失败」?

被脱欧、留欧两大阵营都视为「罪臣」的卡麦隆,在「过气政客」的大帽子之下,他究竟还有什么主张要澄清?从权力颠峰垂直坠落,永远摆不掉「脱欧责任」的他,如何见证政坛的人情冷暖与丑恶背叛,甚至对自己「永恒的失败」? 图/路透社

▌请点阅下方收听

▌谁知道他会捅你一刀?政客之间的彼此凝视

卡麦隆在英国的公众形象,一向给人一种「花拳绣腿公子哥」的不可靠感。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当权年代确实年轻,39岁当上保守党党魁、44岁当上英国首相,在政坛上又一直主打「进步的保守派」,各种主打温和路线、自由主义与政治觉醒的路线,都让他的人设印象变得「主流到刻意」。

再加上他望族之家的富裕背景,伊顿公学、牛津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保守党内工作——几乎没有其他专业,又在缺乏社会经验的状态下,全由政治筛选而取得政治大权,这也难免不让「少年得志」成为负面形容。

卡麦隆在英国的公众形象,一向给人一种「花拳绣腿公子哥」不可靠感。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当权年代确实年轻,39岁当上保守党党魁、44岁当上英国首相,在政坛上又一直主打「进步的保守派」。图为2005年,担任保守党党魁的卡麦隆。 图/路透社

但事实上,卡麦隆在保守党的从政经历,刚好见证了保守党在「后柴契尔时代」的分崩离析,党内同一世代的政治明星——像是后来的财相奥斯本(George Orsborne),接任的首相梅伊(Theresa May),以及一度被他捧起但后来却在脱欧之战倒戈相向的戈夫与强生——都是集结在卡麦隆身边,甚至是被卡麦隆本人亲自领进政治核心舞台。也因此,卡麦隆对于同辈人物的形容与评价,也就特别有决定性。

回忆录里,卡麦隆不断地强调自己与奥斯本是「政治上的伴侣」,也一路记录了他与戈夫的「诚挚友谊」。微妙的是,在2010年卡麦隆当上首相,带领保守党重返执政后,被任命为教育大臣主导英国教改的戈夫,却因为无法压制教师工会与教育部官僚,而被迫以辞职相逼,哀求卡麦隆帮他找专业操刀的幕僚帮手——而当时卡麦隆批准戈夫聘雇的,正是日后引爆「脱欧之战」的当今英国国师,多明尼克.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因同名电影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区而闻名世界)。

当时卡麦隆批准戈夫聘雇的,正是日后引爆「脱欧之战」的当今英国国师,多明尼克.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因同名电影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区而闻名世界)。 图/路透社、脱欧之战剧照

▌戈夫是叛徒,强生是小丑

卡麦隆回忆,卡明斯在戈夫麾下,虽然强势推进了教育部改革,「但他好战、喜挑衅的高压手段与个性,却给公务系统带来非常多不必要的冲突。」但卡麦隆万万想不到,在6年后的英国脱欧公投中,恰恰好就是卡明斯的「建言」与煽动策划,才促使戈夫与卡麦隆决裂。

但麦可却看很纠结,甚至很痛苦。『我现在没办法思考。』他说,『这是我人生第一没有办法好好冷静规划。但我确定我会支持脱欧...我会为此发表一份演说,就这样,我保证我不会进一步参与这场公投选战。』」

卡麦隆万万想不到,在6年后的英国脱欧公投中,恰恰好就是卡明斯的「建言」与煽动策划,才促使戈夫与卡麦隆决裂。 图/路透社

但戈夫说谎背信了。第一个冲进脱欧阵营的他,不仅针锋相对地攻击卡麦隆的欧盟对策,更与卡明斯联手大搞假新闻——或者是当年流行说法,所谓的「后事实文宣」——对此,卡麦隆的字里行间,仍对于戈夫的「背叛」充满情绪,并不断暗示戈夫就是「令我最失望的那个人」。

「如果他心存疑虑,那为何对我不早说?...我还以为他讲的都是真心话——我是真的真心相信他。」接近于分手情侣的发言,就是卡麦隆至今的懊悔心声。

相对于戈夫,卡麦隆对于强生的评价就更为次等。在卡麦隆的认知里,长自己两岁的强生虽然一直都对政治怀有野心,但他直接入党的时间更晚,从政早年也屡因私生活丑闻(被爆出婚外情政治线记者,尽管涉及政治操守与职业伦理丑闻,但强生却选择对党内风纪调查说谎,并遭揭穿,导致个人生涯接近夭折...),因此如果不是卡麦隆和奥斯本「慧眼识英雄」,积极提名强生出战2008伦敦市长大选,「脑子发热,浪漫爱出风头...却不喜欢并逃避作长期策略规划」的强生,几乎不可能有登入唐宁街10号的一天。

相对于戈夫,卡麦隆对于强生的评价就更为次等。 图/路透社

▌两场公投:苏格兰独立与英国脱欧

卡麦隆任内历经了两场历史性的选战挑战——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与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前者的选择,可能会让联合王国走入分裂;后者的决定,则直接葬送了卡麦隆的政治生涯与历史定位。

为什么要让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呢?在卡麦隆的解释中,这一方面当然是「政治问题民主解决」;但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尽早收割战场」。

在1997年布莱尔的工党上台执政后,为了拉拢地方系统,布莱尔曾积极释出权力供苏格兰政治自治。但当卡麦隆的保守党上台后,却认为积极自治的结果,反倒助长了「苏格兰民族党」(SNP)的崛起,并以煽动苏英对立,让民族情绪成为选战提领的号召支票。之中,苏格兰对卡麦隆执政的反感又特别强烈,因为保守党上台就以「金融海啸」后的财政健康为名,推动了一系列的撙节限制,来往之间的相对剥削感,亦是卡麦隆成为了SNP针对的「政治草人」。

卡麦隆认为,苏格兰的民族情绪只会在压力之下越积越深,因此自己才必须在「怒火燎原」之前主动宣战——这一方面可以对中间派的苏格兰人释出民主善意,减低独立号召的集结;二方面也能趁着伦敦还保有政治筹码的时候「挑选战场」,硬逼SNP在自知胜算还不成熟的状态下,接受伦敦的公投挑战。

图为卡麦隆(中)与其任内的内阁大臣梅伊(Theresa May)、外交大臣威廉.赫格(William Hague)。 图/法新社

在苏格兰独立公投中「如愿赌胜」的卡麦隆(联合票 55%>独立派 45%),于两年后的脱欧公投中,也抱持着同样「挑选战场」的主动心态。

他强调,在两德统一之后,欧盟的统合同化之路越走越「极端」——经济起飞的德国希望借由欧盟扩散政治影响力,但害怕德国崛起重回大国老路的欧洲各国,则也希望借由欧盟来束缚德国,但一来一往之间,欧盟权力集中的不对等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布鲁塞尔中央能够影响各国法规,但各国民间的意见却又无法有效地回馈影响布鲁塞尔的高层政治,最终不断累积

的各种问题,才会让卡麦隆不断主张「改革欧盟」。

卡麦隆深知英国本土对于欧盟一体化的疑虑越来越强,这一部份有大量欧洲移民移居英国的逆全球化因素,另一部份也与保守党政府对于「自由主义」——小政府,少管制,自由竞争——的执政号召抵触。因此如果不趁早处理公投问题,「英国本地——特别是保守党党内边缘的反欧力量——一定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暴走问题。」

「如果不是戈夫——我最信赖的同事——和强生——我手下最会选举的战将——临阵倒戈...」卡麦隆回忆:「我们的脱欧公投,本该是胜券在握的。」

「如果不是戈夫——我最信赖的同事——和强生——我手下最会选举的战将——临阵倒戈...」卡麦隆回忆:「我们的脱欧公投,本该是胜券在握的。」 图/路透社

▌过气政客的悲凉卖点

在出版前,卡麦隆的《罪臣存查》一度引发英国政坛与书市的高度关注,并视其为继布莱尔回忆录《一段旅程:我的政治人生》后,英国权力观察最重要的「第一人称」作品——不过英国人的期待,总是不安好心眼——正如大家当初摩拳擦掌,痛揍修理布莱尔对英美联军入侵伊拉克的自我开脱,英国社会也以一种「你看看你」的心态,期待着卡麦隆如何为「脱欧公投」辩解。

结果在全本47章的自述中,最被外界关心的「苏格兰公投」与「脱欧公投」选战过程、策略与战术描述仅有3章。超过40章的篇幅,都是在讲卡麦隆自己如何革新保守党,或在当上首相后的施政理念——但在人走茶凉、政策已变的现在,卡麦隆的过度描述却凸显了「政客过气的凄凉感」,这反而成为了本书最令人料想不到的特殊卖点。

出版前,卡麦隆的《罪臣存查》一度引发英国政坛与书市的高度关注,并视其为继布莱尔回忆录《一段旅程:我的政治人生》后,英国权力观察最重要的「第一人称」作品。 图/路透社

2012年G8高峰会,大家暂停会议一起看足球的欧冠决赛。 图/路透社

「在脱欧公投之后,你甚至能感受到首相官邸里...『权力消散』的实体流动。」

在书中,卡麦隆以「行尸走肉」来形容自己打败仗后的人生。在宣布辞意、等待接班人选的看守阶段,卡麦隆一度以为「自己还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能在保守党选出新任党魁之前,好好说明、拟定,并接任政权建议接下来的脱欧谈判策略」,没想到保守党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选择了梅伊(Theresa May),自己根本来不及整理好姿态,就只能匆忙离去。

「我终身都必须活在历史的悔恨里...但我希望的回忆,能告诉世人:做为领导者,我为何会下此决定?又会何会因此万劫不复,坠入失败的深渊。」

「我终身都必须活在历史的悔恨里...但我希望的回忆,能告诉世人:做为领导者,我为何会下此决定?又会何会因此万劫不复,坠入失败的深渊。」图为卡麦隆与赖瑞猫。 图/首相官邸Twitter

《For the Record》

作者:大卫.卡麦隆(David Cameron)

出版社: Harper

出版日期:2019/09

▌转角编辑台每周的深度国际闲聊

• 用 Spotify 收听: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听: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听:https://goo.gl/WSho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