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台大資工系副教授陳縕儂:這3大能力 AI時代必備 愈早開始培養愈好
照片提供:未来亲子学习平台
AI浪潮席卷而来,已对人类社会造成实质影响,台大资工系副教授陈缊侬表示,若想大步迈向新时代,首先得有正向的观念,思考如何利用AI来「赋能」(Empower)人类,让大家有更多的能力去做到更好的事情。
她强调,AI不会取代人类,但「会用AI的人」将取代「不用AI的人」,因为会用AI的人,工作可能会做得更好、更快,「你与其焦虑,不如去想该怎么在专业领域跟AI合作,让自己变得比过往更厉害。」
北一女、台大资工毕业的陈缊侬,到卡内基美隆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原在美国微软任职,后来却放弃千万年薪,接受母校延揽回台任教,成为台大资工系上最年轻的老师;她总鼓励学生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别受框架限制,走自己喜欢的路。
大学就开始研究AI,陈缊侬参与并见证了AI发展的大跃进,日前,她受邀参与2024未来教育国际论坛,分享AI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及因应之道。
集体焦虑,连医学系、资工系学生也怕AI
她观察,如今不只职场工作者担忧AI带来的冲击,连大学生也会怕,「有医学系的学生说,AI可能比他还会判断肿瘤、知道疾病与对应病兆;资工系学生也觉得,AI好像比自己还会写程式,而且写得又快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先想办法让学生知道,AI用来辅助我们的。」
在望向未来时,不妨先回看技术发展的历程。搜寻引擎如Google刚出现时,大家也曾受冲击,曾讨论运用Google在工作、学术上,是否算抄袭,后来还是摸索出使用这个工具的方法,好好的引用。
如今我们已很熟悉的搜寻引擎,其实也是AI的一种,其原理是模拟图书馆员,用快速方法找到资讯,然后妥善排序,陈缊侬说明,这是「抽取式」(Extractive-based)的概念,「就像是某个资讯存在,我帮你找到、抽出来,但如果你想问的东西,并没有既有资讯,那就无能为力了。」
搜寻引擎曾引发热议,如今已稀松平常
比方说,ChatGPT刚问世时,很多人来找陈缊侬开课,希望谈谈因应之道,但当时她搜寻资料,总一无所获,因为此类的相关讯息仍非常少。
「生成式」(Generative-based)的概念就不同了,假若是问ChatGPT,请它规划AI相关的课程大纲,它真的会给,给出的内容可能是胡诌的、也可能具参考性,此时我们要有能力去评估、验证AI给的答案,不能傻傻地全盘相信,还得要有能力进一步追问。
陈缊侬比喻,抽取式AI就像刚进公司的菜鸟,手上有一份老板给的手册,每当碰到事情了,菜鸟便打开手册,看看里头有没有提到这类事,若有、就照着SOP走,若没提到、就算了;这样的做法,好处是正确率100%,坏处是只能处理手册上有提到的事。
科系边界会变模糊,跨界合作将成常态
至于生成式AI,就像老鸟,倘若遇上没碰过的问题,也可以根据经验去处理,但有可能会出错,正确率较低,而且比较难控制。我们已经学会运用抽取式AI、大量使用搜寻引擎,未来也必将习惯有生成式AI的新生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AI时代来临,让很多人有「文理组焦虑」,认为只有读理工相关科系才有前途,陈缊侬并不这么认为。
「未来是『有AI技术的人』跟『懂特定领域的人』合作,每个领域的人都可能跟会coding的人合作,会coding的人也要跟各领域的人合作,科系中间的边界会变模糊,每个人都得身兼多职。」
未来挑战更复杂多元,学习面貌也不同
若要探讨生成式AI对教育的影响,可以从学习的本质来切入。
美国教育心理学大师布鲁姆(Bloom's Taxonomy)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中,将认知的层次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如金字塔般堆叠而上;陈缊侬直言,过往台湾的基础教育着重在下层的能力如记忆、理解,较少强调金字塔上层的部分。
但出社会后,要面临的挑战是很多元、复杂的,加上人类社会中各式各样的科技工具推陈出新,「当一切都是open book时,你很会『把东西背起来』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如今学生得培养的能力,是金字塔上层的分析、评估与创造,这也是能否好好运用AI的关键。
三个重要的认知能力:分析、评估、创造
所谓「分析」,是碰到问题后能够拆解因应,例如想利用AI来辅助解决某事,那该如何把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如何精准提问等等;陈缊侬直言,台湾学生向来不爱问问题,其实,要会问问题,首先得要有好的分析思考能力,「如果脑袋空空,也问不出好问题、得不到好答案。」
「评估」的重点则在于独立思考的能力,像是AI给了回答后,能否评估其正确性,又该如何继续追问等等。
至于「创造」,生成式AI看似很有创意,「但如果你全靠AI,例如请AI写篇小说来看看,那成品也不会有创意到哪里;还是要靠你跟AI互动,达成的结果才会好,我们可以把AI当成激发创意的partner,但不会所有创意都来自AI。」
训练自身的思考力,不能连大脑都外包
陈缊侬强调,要让学生知道,虽然现在AI工具很多元,但还是要训练自己的思考力,要去想AI给的东西好不好、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不能把事情全丢给工具,连大脑都外包了。
分析、评估与创造等高阶能力,以往都到了大学以上才训练,她建议可以早点开始,从小培养孩子的软技能与独立思考力;不过,重视金字塔上层的能力,并不代表下层的能力就不重要了,毕竟能力是堆叠而上的,如果下面不稳固,上面也没办法好。
如何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培养这些能力,也是一大难题,陈缊侬说,教育改革要一步步的来,就她观察,如今第一线的教育现场确实已有一些改变,以台大为例,在ChatGPT刚问世时,就有开会讨论过因应措施,并发出了教学指引。
重拾好奇心,找回求知的初衷与乐趣
也有愈来愈多老师有意识的调整教学方法,像陈缊侬就曾出过作业,请学生叫AI写程式,先设定目标,再一步步引导AI,让AI最后能写出正确程式,「我要看的,不是程式本身,而是看学生的思考逻辑,看他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得到想要的结果,这整个过程是比结果还重要的。」
教育客制化的案例也逐步增加,最常见的模式,是让生成式AI当学生的个人化家教,更有效、更低成本的辅助学习,已有研究显示,客制化的教学确实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表现。
陈缊侬强调,AI对教育的帮助,不只着重在客观知识上,「有标准答案」的问题,AI固然能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AI也可以提供更多元想法,让学生知道有人这样想、有人那样想,更有机会有深入思考;过往,要在小班制的课堂上,才有办法做这种讨论,但如今有了AI,可行性便提高了许多。
「多数人在小时候,都有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好奇心旺盛,可惜大人也没空或没办法回答你,长大后,大家渐渐也不问问题了。如今,你想问什么,AI都能答,虽然它说的不一定对,但这是个好机会,能激发想法,重拾你的好奇心,继续学习吧!」
延伸阅读:
段考不及格很正常?前三志愿的学生补愈多?前建中数学名师陈建州:理解高中生态,评估补习与否的3指标
资深国中班导:补习是补「不足」,而不是补「安心」!为什么补全科,成绩反而起不来?
5招养出数理脑》明星高中名师:好好对待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过程比答案更重要
文章授权转载自《未来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