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渐渐看不见 陈必先在音乐里优游自在

曾获慕尼黑联合广播公司音乐大赛荀白克大赛首奖钢琴家陈必先,是1960年代,台湾首位获得天才儿童出国资格音乐家。(郑任南摄)

钢琴家陈必先表示,自己的手掌不大,不利弹琴,因此始终非常努力练琴。(郑任南)

钢琴家陈必先近期将再挑战演奏贝多芬汉马克拉维钢琴奏鸣曲,以及完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录制。(郑任南摄)

曾获慕尼黑联合广播公司音乐大赛、荀白克大赛首奖的钢琴家陈必先,是1960年代台湾首位获得天才儿童出国资格的音乐家,现年70岁的她,左眼因家族遗传关系,已渐渐看不见,她表示,「看谱不像以前那样清楚,很不舒服,但是我还有音乐,足够了。」问她说为何70岁看起来像50岁,她说:「我弹很多现代乐,需要动脑,保持新鲜活力大家也要多接触音乐。」

坐在钢琴前,信手拈来,弹奏被誉为钢琴喜马拉雅山的奏鸣曲,贝多芬的汉马克拉维,这首十分拐手曲子,像是要整人一样,开头的大跳不说,光是单只手,就有好多层次要处理,一、二指要颤音,三、四指要保持冷静,一只手,有两个国度,两只手,有好几套作业系统,同步跑程式。然而,陈必先不知不觉就弹完了第一乐章

就弹琴的人而言,陈必先的手不算大,一般人可一次弹奏十个琴键间距,但陈必先,仅能弹八个琴键,「所以我非常认真练习,只能不断练习,补足不全的地方。」陈必先表示,有个朋友告诉她,这个世界分为有弹汉马克拉维的人,以及没弹汉马克拉维的人。陈必先,应该是前者了。

陈必先在家中排行第四,上头有三个姊姊,底下有一个弟弟陈宏宽,同样是钢琴家。陈必先小时候曾罹患小儿麻痹,有次她发烧怎样都不退,但一弹玩具钢琴,病就好了,「我现在也是这么认为,只要不弹琴,就不舒坦,生病了,弹琴就好了。」

世人都着重陈必先的钢琴才能,其实她很想演奏小提琴,她的钢琴启蒙老师蒋介石私人医师夫人崔月梅,小提琴老师则是邓昌国,9岁到德国留学,假如钢琴和小提琴两样都学,学费太贵,因此陈必先选择专注在钢琴演奏,「但后来我的女儿学小提琴,我会亲自陪着一起上课,觉得很快乐。教琴时也会以小提琴演奏作比喻乐句歌唱线条要像走长弓一样,顺顺地走,不要压琴弦。」

9岁到德国留学,陈必先寄人篱下,在老师家住了10年,过着边帮老师带小孩边练琴生活,一周仅能吃一次肉,还有不甚习惯蔬菜泥,一个离家遥远的小女生,对家里始终有牵挂,「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妈妈为了我,必须多做很多工作,我这辈子永远亏欠他们甚多。在他们面前,我永远都不辛苦,在国外,不敢不努力。」

刻苦历练,让她学会活在当下,她说,每次上台演出就像是面对一次死亡,「在舞台上,一切只有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弹琴时是一个人,没有人可以帮我弹,死掉时,我们也都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