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2章 竞价与竞争

陶东来能一脸道貌岸然地把推动战争的军火贸易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足见其嘴炮功力之深厚了。在场的各国使节虽然心中对此有些不以为然,但谁也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都是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陶东来的讲话。就算是对此颇为不爽的苏克易,也象征性地拍了几下手。

脑子转得快的人,已经开始琢磨海汉此举的意图。其实明眼人早就看得出来,海汉对荷兰人的态度一贯都是小心提防。陶东来所说的军售禁令,看着似乎是拿着现钱买不到货的马打蓝国在吃亏受气,但这又何尝不是对荷兰人的一种变相打压。

而此时宣布对这两国暂时性的放开禁售令,却要通过竞价才能得到购买军备的机会,对荷兰也不友好。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马打蓝人直接运了两车金砖过来炫富,而荷兰人在三亚的资产全部发卖了也凑不出这个数目。虽然陶东来也没说这个竞价必须要现金,但很显然马打蓝人已经先声夺人,在这场交锋中占据了更为主动的位置。

李奈侧过头压低声音对施耐德问道:“就只是竞价?没有别的条件?这可不像是执委会的行事风格!”

施耐德笑了笑道:“附加条件当然是有的,但肯定不会在这种场合说出来,你懂的。”

李奈听了之后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他与海汉打了这么些年的交道,自然知道海汉惯于在贸易过程中加入一些不宜公诸于外的条件。比如当年福瑞丰除了负责分销海汉的商品之外,也还承担着替海汉在广州拓展人脉、招募移民、收买官府中人等任务。海汉给的好处不会白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高回报也是得拿一些不能公开的条件去作交换才行。

至于这种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海汉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李奈其实多少也能猜到几分。海汉的对外扩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使用战争手段强占,二是让某国自愿划出一些沿海地区交给海汉来经营,实际上与割地无异。类似马打蓝和荷兰这种情况,本身就已经是海汉的贸易对象,所能提出的条件多半也就是跟土地相关的了。而这两国又都是地处南海且相隔不远,海汉搞这么一个竞价的套路出来,恐怕要的不是仅仅是钱财,还要看谁能给出更好的条件了。

李奈的猜测虽不全中,亦不远矣。不管是荷兰还是马打蓝,除了钱财之外所能拿得出手的交换条件都非常有限,而对海汉来说,真正有吸引力的东西,其实莫过于他们控制之下的地区了。虽然海汉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不可能完全吞并这两国的控制区,但还是会争取在南海建立起新的殖民港,为将来的扩张做好准备。

罗洪和苏克易在参加今天这个宴会之前,其实已经分别得到了海汉的通知,隐晦地向他们指出了军购贸易除了钱财之外的交易条件。

罗洪对海汉要求在望加锡海峡或是班达海设立殖民据点的要求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在他看来,强大的马打蓝国给予愿意帮助自己的友邦一块临海的土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更何况海汉还表示可以酌情付给马打蓝国一定数目的租金。

这当然是因为罗洪对于海汉的发迹史不够了解所致,以租界的名义从他国划得土地修建殖民港,然后通过殖民和部署兵力实现控制,逐渐将其划入本国领土,是海汉过去数年对外扩张过程中惯用的套路。不过这对于地处南海偏远之处的马打蓝国来说,的确是不甚了解的冷门知识。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上,罗洪也没有办法再将海汉提出的要求发回国去请示,只能由他直接拍板决定。只要能让海汉同意向自己的国家出售军火,罗洪觉得这种条件答应下来也无伤大雅。

而海汉给东印度公司这边所提出的条件,就让苏克易感觉难以接受了。当初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西端选址修建巴达维亚城,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可以扼守住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这个进入南海的咽喉航道。而荷兰人之后也的确凭借了巴达维亚的地理优势,将同样来自欧洲的英法等国殖民者长期拒于南海之外。但如今海汉人所提出的要求,却是要在巽他海峡附近建立殖民港。

苏克易知道,海汉人很清楚巽他海峡这个地方自巴达维亚建城以来,一直都是东印度公司的传统势力范围,提出这样的要求已经不是强人所难的程度了,而是完全遮掩不住的野心勃勃。自印度洋进入南海只有两条主要航道,一是马六甲海峡,二便是巽他海峡。如今海汉已经在马六甲海峡东端的星岛建立起了殖民港,并且开始对海峡航道实施控制。而如果让他们把巽他海峡也纳入控制之下,那么今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的船只想要进入南海,都必须在海汉的眼皮子底下走一遭。

东印度公司目前正是用这种招数将西方同行挡在南海之外,但如果海汉也直接介入巽他海峡,今后势必会跟荷兰竞争海峡航道的控制权,说不定还会给荷兰帆船的贸易活动制造麻烦。站在东印度公司的立场上,苏克易必然要设法阻止海汉的这种野心。

但问题是海汉把这作为军火贸易的附加条件提了出来,如果直接拒绝,那么有可能就失去了购买海汉军备的机会,这同样也是东印度公司不愿接受的结果,因为东印度公司的“失去”,极有可能就变成了对手马打蓝国的“收获”,此消彼长之下,只会让巴达维亚地区更快地陷入危机之中。

苏克易不想引狼入室,但也不愿失去这次参与军购的机会,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认为还是获得军购机会比较要紧,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剥夺了竞争对手马打蓝国的机会,东印度公司至少在近一两年中还可以对马打蓝国形成战略优势。但如果不同意海汉人的条件,那么就算保住了巽他海峡的控制权,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也必然得面对马打蓝国再次发动的战争,那就不但是海峡航道控制权的问题,更将会直接威胁到巴达维亚城的安危了。

当事人与吃瓜群众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结束了这场气氛说不上欢快,却略带诡异沉闷的接风宴。当然了,对于执委会的这帮大佬来说,他们可不会去为荷兰人或者马打蓝人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事实上能看到荷兰公使苏克易一脸吃瘪的表情,执委们都是乐见其成的。在他们看来,像苏克易这样的汉人选择了为荷兰殖民者效力,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太舒服,能够找到机会给这家伙一点教训,他们也不会心慈手软。

几天之后,由海汉外交部和海汉兵工共同主持的军备竞价会终于召开了。因为与会的人不多,会场便设在胜利堡内平时执委会使用的会议室,作为海汉国家权力象征的陶东来亲自主持这次的会议,以此来彰显出执委会对此的重视程度。

除了东印度公司与马打蓝国双方的代表之外,海汉官方便没有再邀请其他人入场观战了,以最大程度地保持这次会议的机密状态。会议室外甚至还专门划出了警戒线,部署了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站岗值守,以此来让两国代表放心。

“开始之前,我还是要再次重复一下之前的表态,我国的态度是倡导和平,反对战争,所以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国都希望出售的武器装备能够被用于保卫和平安宁,而不是发动战争。”陶东来仍然是一副悲天悯人的语气,仿佛接下来要卖给这两家的东西并非杀人武器,而是象征和平友好的信物。

陶东来发表完简短的开场白之后,便让白克思来进行后面的步骤。白克思朗声道:“关于此次会向你们双方开放出售的武器装备内容,相信两位已经在此之前看过了我们送去的清单,也应该考虑好了采购的意见。我再说明一下,这次的军购分为海军和陆军两个大项,陆军分为枪械、火炮、其他装备三个小项,海军分为战斗船只、非战斗船只、武器及装备三个小项。每个小项单独竞价,价高者获得该项内容的购买权。另外我必须提醒双方,这次竞购结束后的一年之内,我们不会再向你们开放第二次购买的机会。各位还有什么问题吗?”

苏克易抬手道:“此次交易最终的成交价必然不是小数目,我在这里喊出的价格,也未必能够马上偿付足够数目的现钱,贵国对此可有什么限制?那些不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装备,又该如何结算?”

白克思应道:“会后十日之内付款即可。但像战船这种制造周期比较长的装备,可以采取分期结算的方式,先付三成订金,龙骨搭好之后再付三成,舾装阶段再付三成,剩余部分接船后付清。”

“十天?这个时间可没办法让巴达维亚及时送钱过来。”苏克易摇了摇头,示意这是一个不太科学的要求。

“这个无妨,可以凭军购合同,向海汉银行申请低息贷款。”白克思对此早有准备,立刻说明了相关的措施:“我们的专业人士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文件,待会儿会议结束之后就可以现场办理手续。”

坐在白克思旁边的施耐德向苏克易点了点头,表示白克思所说的没有问题。施耐德今天是代表外交部出席这个会议,不过因为他在执委会中同时也在分管经济工作,这军购贷款的事也是他说了算。这套操作手法其实并不是新东西,当年海汉向安南出售武器时就用过了,反正这贷款也就是左手转给右手的事,对海汉来说其实没什么风险可言,还可以额外赚一点利息。至于胆敢拖欠海汉债务不还的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没人愿意得罪这么一个武力值超强的债主,更不想因此而留给海汉一个为所欲为的借口。

这种措施看似体贴周到,用海汉借出的钱来买海汉的武器装备,天底下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事情。但如果仔细琢磨一下,这其实就是不留给购买者反悔的机会,只要成交了就要马上付钱。

罗洪本来认为这次运来的金砖是完全足够的,但这两天在迎宾馆研究了海汉送来的装备清单,还由海汉国防部安排去看了两场展示装备的演练,他发现除了原本就打算购买的战船之外,其他装备似乎也有大量采购的必要。

别的先不说,这海汉战船跟船上装备的武器可是分开卖的,光买船顶多就买到一半的战斗力,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此外陆军装备枪械火炮,这也是上次在巴达维亚围城战中吃了大亏的马打蓝军所需要的武器,日后要再次攻打巴达维亚城,有了这些远程攻击武器势必能让攻城战变得简单一些。

但如果要全面采购,罗洪也有点担心自己带来的钱财不足以支付军购款项,毕竟还有对面这个竞争对手会跟自己不断地抬价。不过海汉既然提供了贷款的服务,罗洪至少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底气”不足了。

“如果两位对我们在此之前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没有异议的话,那么接下来就开始了。”陶东来望向双方代表说道。至于此前提出的要求具体都是些什么内容,当事人自然心里有数,就不用在这个场合说出来了。

“马打蓝国没有异议。”罗洪此时已经摩拳擦掌,要准备好好发挥一番了。

“东印度公司……没有异议。”苏克易的口气却是多少有些不甘愿,但海汉人根本就没留给他选择的余地,如果他要表示异议,恐怕陶东来立刻就会请他出去,让马打蓝人独占了这次的军购机会。

第1603章 商业谈判第1768章 利益至上第2098章第2324章2603.第2603章3086.第3086章第230章 人口结构与土地政策第1682章 各施手段第208章 新来的小伙伴们第387章 南越的防御手段第1279章 天下第一第1497章 夹缝中的朝鲜人第1087章 宣传手段3379.第3379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举手之劳2638.第2638章2627.第2627章3006.第3006章2403.第2403章第1429章 正面交锋第178章 生理需求第1824章 止步于此第245章 广州贸易进展第2053章第1596章 真正意图第1101章 交换条件2892.第2892章1263章 市立图书馆第五百五十二章 软钉子第五百二十三章 廉价劳动力第2327章2672.第2672章第1585章 侥幸脱身第1361章 兵临城下第五百六十章 一较高下第2342章第259章 北越军情报告第四百二十四章 詹贵买船3207.第3207章2760.第2760章第1008章 开国庆典(八)第177章 李奈的投资建议2645.第2645章第九百三十二章 解决手段第1179章 和平谈判第2010章3393.第3393章2901.第2901章第3487章第1687章 合则两利3232.第3232章第363章 偷听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日岛之战(一)第2203章第2311章第七百章 联合行动第四百四十九章 口碑的威慑力3299.第3299章第1429章 正面交锋第八百九十一章 阳奉阴违第1542章 财主们的小算盘3283.第3283章第1028章 希望油田(二)第1722章 新旧后台3308.第3308章2910.第2910章3034.第3034章第1673章 战后评功3083.第3083章第1917章 利益使然第2290章2818.第2818章第九百一十七章 军演部署第1207章 面试第1439章 疲于奔命第五百二十章 占领府城第1938章第1286章 昌化工业区第376章 恼人的谈判第八百三十五章 行动计划2732.第2732章第四百六十章 文化渗透第2050章3056.第3056章第1766章 收钱办事第1673章 战后评功2758.第2758章第1004章 开国庆典(四)第1458章 大迁徙第377章 翻脸动手第345章 抵达会安3158.第3158章2420.第2420章第184章 参观工业区3044.第3044章2817.第2817章第326章 开发与拆迁(一)第2183章第37章 紧急情况2919.第29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