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7.第2417章

第2417章

在海汉统治下的诸多海外殖民地当中,苗栗可以说是很不起眼的一处地方。尽管海汉进驻这个地方已经有五年时间,但这里的开发进度却远远落后于海汉后续开辟的其他殖民地。甚至同在台湾岛上的一部分海汉国民,都不知道苗栗这地方也是在海汉的掌控和之下。

如果不是确定海汉已经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刘山夏也很难相信眼前的这处简陋的码头就是自己此行的终点站。木制的栈桥,岸上稀稀拉拉的几栋仓库,这无论如何都不像是与一处工业重镇配套的基建设施。

由于官方的有意控制,有关苗栗的消息在海汉国内也极少能在报纸上见到,因此刘山夏带过来的这批人当中,绝大部分都不清楚这地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所在。仅凭这里的码头设施,他们也很难想像在离此几十里之外的内陆地区还藏着一片工业区。

“大人,码头上好像还有一队海汉军,难道这地方不太平?”有眼尖的部下已经看到了远处码头上的情况,便提醒刘山夏小心。

刘山夏应道:“前几年是有点不太平,不过现在没事了,这应该只是必要的安保手段,不用紧张。”

海汉在1634年进入这一地区的时候,曾遭遇了本地土著部落的武力对抗,一度让海汉无法在预定地点建设采油区,后来出动了海汉军,将方圆几十里内不友好的土著部落统统清剿干净,俘虏全部送去了鸡笼港附近的金瓜石矿区当苦力,这才让苗栗地区的治安状况逐渐得以好转。

不过为了保证内陆采油区的安全,苗栗地区也一直部署有部队长期驻扎。刘山夏一行在香港停留时便已通过电台与苗栗这边联系并告知了行程,本地提前安排驻军部队派人到码头这边等候也是正常安排,毕竟以刘山夏的身份地位,完全当得起这份特殊待遇。

公务船靠岸搭好跳板之后,便有一名军官主动登船来参见刘山夏。这个名叫高枞的陆军少尉昨天就已经带着一个排的人马到这里等候刘山夏一行人,而他的任务便是护送这些人前往内陆。而刘山夏等人需要先下船,然后在码头上就地换乘本地的交通艇后再去往后龙溪上游的采油区。

高枞给刘山夏解释了一下,这也是出于无奈的安排,刘山夏一行所乘的公务船船体大吃水深,而如今这后龙溪正处于枯水期,海船根本没法溯溪而上,只能换乘吃水较浅的小船去往上游。

刘山夏对此表示了理解,吩咐手下将行李和带来的各种工程测量器具搬到高枞准备的几艘交通艇上。

趁着搬运物品的工夫,刘山夏去看了看码头上停靠的三艘交通艇。让他略感惊讶的是,这三艘艇虽然体积不大,但船上却都安装有小型船用蒸汽机作为推进动力,燃煤锅炉就安放在船体后部的甲板上,没有任何的遮掩,锅炉旁边就有一大堆煤,看起来约莫有好几百斤。

“本地也产煤吗?还是从外地运过来的?”刘山夏随口问了一句。

跟在他身边的高枞立刻应道:“回大人,我们这边倒是已经发现了煤矿矿脉,但因为处于深山老林中,交通十分不便,所以迄今并未组织开采。目前我们用的这些煤,都是从鸡笼港附近的金瓜石矿区开采出来,再装船运到本地。”

刘山夏点点头道:“想不到金瓜石除了金矿,居然还产煤。鸡笼港离这边不远,那成本应该还不算太高。”

高枞应道:“是的,鸡笼港离这边的航程大约三百多里,海况理想的时候一天就到了。正常情况下每十天左右会运来一批煤,足以满足本地所需。”

刘山夏指了指交通艇道:“这些船是什么时候在本地投入使用的?”

高枞道:“卑职是去年才被调到这边驻守,那时候就已经是使用这种蒸汽交通艇了。听说在卑职调来半年前,才用这种交通艇替代了以前的型号,溯溪去上游的速度要较以前快了一倍有余。”

刘山夏好奇地追问道:“那这些蒸汽机的维修保养,也是你们自己在做?”

高枞摇摇头道:“我们只学了日常的操作和简单的维护,修修补补的工作,是由采油区的工程师们负责。说来惭愧,卑职其实是调到苗栗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蒸汽机,如今也只会基本的操作而已。”

刘山夏恍然,采油区那边各种机械设备不少,自然会有一批受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常驻,他们肯定要比高枞这样调来此地才开始接触蒸汽机械的军人靠得住。再说这些船用蒸汽机造价不菲,估计也不敢随便交给军人练手,所以出了问题还是得靠专人负责维修。

在刘山夏去过的海外殖民地当中,配备了这种蒸汽动力交通艇的地方可并不多见,但这与本地低水平的基建设施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刘山夏转头张望了一下附近区域,视野可见的范围内房屋并不多,码头上也没什么像样的装卸设施,很难说这究竟是故意的伪装,还是本就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完善基建。

公务船上设施齐全,有专门用于装卸货物的吊具,所以刘山夏一行的行李转移上岸并没有花太长的时间,倒是搬运到交通艇的过程耗时更多一些。就算全程都有高枞手下的士兵帮忙,最终也还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了所有物品的搬运工作。

这艘公务船在完成这段任务之后,就将离开此地继续执行下一个任务。而刘山夏等人则需要先完成在苗栗的任务,然后才会由海运部协调安排船来接他们回去。

交通艇上的蒸汽机已经提前预热了许久,等到东西装完,也就可以立刻出发了。刘山夏在高枞的陪同下登上其中一艘交通艇,发现甲板上还专门给他准备了一张藤椅,虽然条件简陋,但也算是给他提供的一项特殊待遇了。

清点人数之后,高枞便下令出发。操作蒸汽机的水手鸣响汽笛,拉下阀门驱动螺旋桨,船尾便立时腾起了阵阵水花。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三艘交通艇鱼贯驶离了码头,溯溪向东缓缓行进。

交通艇上安装的蒸汽机在运行原理上与火车的蒸汽机车头其实大致相同,只是驱动的末端由车轮换作了螺旋桨。当然船的航行速度远远无法与奔驰在铁轨上的火车相比,刘山夏估算这航速大约也就只是五六节的水平,考虑到是在溯溪逆流而上,而且还装载着人和货物,这样的航速倒也可以接受。

刘山夏抬腕看了看手表,对高枞问道:“中午能到吧?”

高枞点点头道:“路上大概要两个小时多一点,中午之前肯定能到。”

“那还好。”刘山夏微微点头表示认可。这一路从三亚到苗栗,他已经在海上晃荡了多日,刚才踩上码头的时候脚底下如同踩在棉花上一般,实在不想在船上继续待下去了。事实上刚才在码头如果能有走陆路的选择,比如乘坐马车前往采油区,那他肯定就不会上这船了。

但很显然本地的陆路交通状况并不理想,而这也正是他来到这里的主要任务。途中闲着无事,刘山夏便向高枞了解起本地目前的交通和货运状况。

海汉在苗栗的人口有九成都集中在内陆的采油区,所以现有的基建工程也都是以采油区为中心。而采油区目前的产能其实很有限,因此相关部门也一直没有在运输方面投入太多资源,直到这次执委会决定加大对这一地区的开发力度,才真正将运输相关的基建工程列入到计划中来。

本地其实也有采油区至海岸的陆路通道,但由于本地人口高度集中,且处于半封闭的管制下,民众不能随意出入采油区,因此陆上通道所承载的运输功能非常有限,加之有免费的水路可用,本地管委会自然也不愿花太多费用来维护道路,时间长了,这陆路连马车都不好走了,进出采油区的运输也就愈发倚重水路。

至于货运状况,高枞称采油区每月只往后龙溪入海口的码头运送两次货物,一般两到三条交通艇就能完成单次的运输任务。而本地对外的物资需求其实也不大,民众日常所需的粮食和其他食物基本可以在本地自给自足,年景好的时候甚至还有富余,从外界运来的多是一些海南岛所产的生活用品,运量多少就不一定了,但本地目前的运力足以应付。

刘山夏听到这里,便大致明白为何本地跟运输相关的基建工程一直停滞不前了。这一是执委会有意控制这里的移民开发进程,没有往此地迁入大量人口;二是本地运输需求确实有限,仅凭一条水路就已能够满足,因此也就没有动力来大兴土木,通过修筑道路和港口来获取更好的运输条件。

不过如今执委会已经决定要往这里大量迁入移民,刘山夏深知只要人口规模一上来,运输的需求自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修建陆上交通干线肯定是势在必行。至于要不要一步到位把铁路也建起来,刘山夏倒是觉得有待商榷,如果本地的对外货运需求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那修建铁路系统只会造成运力的浪费。

而且据他所知,台湾本地并没有铁矿可供开采,所以铺设铁路所需的铁轨也需要在海南岛制成之后再通过海运送过来,而这条铁路的运行长度至少会在四十多里,这要比三亚目前运营中的铁路长度还要多了近一倍的距离,算下来建设成本可就相当吓人了。

当然实际情况是否如他所想的这样,还得与本地管委会接洽之后才能确定。不过在刘山夏的心中,已经把修建铁路的可能性调低了一个等级。

跟随刘山夏来执行这趟任务的这些手下,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来到台湾岛,对于这里的环境倒是颇为好奇,有人甚至已经拿后龙溪两岸的景色与田独河流域做起了对比。

两地的差异显而易见,后龙溪沿岸几乎没有人迹,如果不是这几艘交通艇上的蒸汽机不断发出轰轰隆隆的声响,眼前简直就是一幅未被人间浸染的自然画卷。

“这附近应该没什么土著民了吧?”虽然有驻军和自己的随行护卫人员保护,但刘山夏还是想再确认一下自己的处境是否安全。

高枞恭敬地应道:“大人放心,当初与我们作对的部族早就被清剿干净了。如今只剩少数已经臣服我国的部族还在附近居住。剩下这些土著民性子温顺,加之得了我国不少好处,所以不会再与我们作对,更不会生出攻击我们的念头。”

刘山夏道:“今后往本地大量迁入汉人移民,人口一多起来,多半还是会跟这些土著民产生矛盾,到时候治安状况可就未必像现在这么理想了。”

高枞并不清楚高层对苗栗的规划,闻言也只好先应下,心中却是在想,上头怎么突然想起来要开发这地方了。

当然了,开发苗栗是好事,高枞知道这后龙溪畔的冲积平原上至少有数万亩可供开垦的土地,土质肥沃且都是无主之地,用来建设移民村镇真是再合适不过。如果上头要往这里迁入移民,随随便便就能安置一两万人。到时候驻军肯定还会扩大编制,而高枞自然也会得到升迁的机会。

刘山夏与高枞有一句无一句地聊着,手上却并未停下工作,他面前的甲板上便摊放着一张三尺见方的本地地图,刘山夏一边观察周围地形,一边在地图上加注释,修改那些有出入的地方。

这幅地图是他从三亚带过来的,是当年海汉军进入这里后绘制的军用地图。但作为来勘测地形的施工人员,这幅地图并不完全合用,所以刘山夏还是得亲自来这一趟,确认这里的施工条件,才能组织接下来的工程运作。

(本章完)

2841.第2841章第四百七十八章 参观三亚港第1967章第1742章 买买买2651.第2651章第1740章 商业优势第六百六十五章 敌意第2003章第138章 进入倒计时2939.第2939章第2325章3036.第3036章第1336章 身份地位第3430章第3437章第1872章 定海港见闻第1684章 阴差阳错第2299章3343.第3343章2838.第2838章2745.第2745章第156章 种种震撼第1591章 文教产业第1920章第1193章 婚嫁之事第七百一十八章 门槛第80章 厂卫3138.第3138章3012.第3012章第1001章 开国庆典(一)2512.第2512章第1069章 北上准备2578.第2578章2485.第2485章第1073章 打探口风第七百零八章 阻击失败第2308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工程众多2517.第2517章2595.第2595章第60章 盐场公社第1245章 切断退路第1786章 惹不起第1026章 先遣队(七)第1205章 巡警队2559.第2559章第1797章 进入敌占区第396章 攻入皇城第八百七十七章 舟山招商会(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移民政策2598.第2598章第五百零五章 环岛考察结束2986.第2986章第1803章 交换条件第164章 大地主第四百零八章 深度合作2657.第2657章第1150章 各行其是第九百零四章 北上考察(六)第四百三十七章 突审第六百四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第1875章 先进技术第1765章 不服不行第1727章 外交场合第1931章第1576章 破釜沉舟第2123章第1773章 灵活应对2429.第2429章第139章 海外拓殖行动开始第1770章 跨国组合第五百九十七章 实际战况第1904章 繁荣背后第1122章 芝罘湾新貌第九百六十四章 结案3050.第3050章第127章 扩招之争第1028章 希望油田(二)第2214章第1577章 势在必得第五百七十七章 态度转化的根本原因第1253章 唯恐天下不乱第五百二十七章 学员兵第2239章第1993章2945.第2945章第3517章3167.第3167章2893.第2893章2452.第2452章3270.第3270章第九百四十九章 建国筹备2562.第2562章第1541章 产业升级第1100章 各取所需第1310章 令人绝望3174.第3174章第1222章 星岛现状2559.第2559章地1250章 战后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