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9.第3169章

第3169章

正如石迪文所说的那样,大明厂卫针对海汉高官展开的刺杀行动,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至于此次由竺仲云指挥的行动,前期的策划可以追溯到一年多以前。

最开始设计这个行动方案的时候,其实目标并不是执委会,而是东海大区执政官石迪文,以及当时代表执委会到杭州视察的白克思。

那时候市面上已经有海汉将会迁都杭州的风声传出,而白克思的到访,更是进一步坐实了这种传闻。

这对杭州固然是重大利好,但对于大明而言,如果海汉真的定都杭州,那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以前海汉虽然侵占了大明不少领土,甚至连辽东地区都插上一脚,但其京城位于遥远的海南岛上,这就决定了其发展重心只会是在南海地区,好歹也是给大明留下了一点东山再起的念想。

但海汉若是把京城迁到了杭州,使江浙一带成为了京畿地区,那可能就意味着海汉会将发展重心北移,今后大概就是要把侵吞大明作为第一目标了。

大明内阁一致认为,一旦此事确定下来,海汉必然会在当地大举屯兵,修筑防御设施拱卫杭州,大明今后想再收复江浙失地就是难上加难了。

出兵反攻江浙,驱逐海汉,夺回失地,这件事谁都想干,但谁都干不了。两军的实力差距就摆在明面上,单凭一腔热血,一颗忠心,可没法打败拥有坚船利炮的海汉军。

所以在江浙地区正面战场发动反攻夺回杭州的计划,在内阁的讨论中几乎没有任何争议,便被一致否决了。

包括皇帝在内,没有人认为这个计划具备可行性,哪怕仅仅只是理论上的。

但要就此坐视海汉迁都杭州,一步步完成侵吞大明的准备工作,朝廷上下又实在不甘。

在这个时候,锦衣卫提出了一个计划,可派人在杭州城刺杀以石迪文为首的海汉高官,以此来让海汉对定都杭州的安全性产生疑虑,最不济也能让其迁都计划就此停滞一段时间。

若是一举成功,那势必将对海汉造成沉重打击,提振己方士气,如果由此引发海汉高层的恐慌,海汉这迁都一事就此取消也说不定。

这个计划的制定者便是竺仲云了,但最初内阁高官们审查这个计划的时候,多数人并不看好其前景。

因为这个计划的风险实在太大,不管最终得手与否,都有可能会激怒海汉重启战事。而在此之前以巨大代价换来的停战协议,届时就会变成一张废纸。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大明好不容易得到了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如今内部作乱的农民军都还尚未完全剿灭,又哪还腾得出手去抵挡海汉军的攻势。

一旦开战,极有可能便是兵败如山倒的可怕局面。

但锦衣卫毕竟是天子亲兵,深得皇帝信任,所以还是得到了一次当面说明计划的机会。

竺仲云虽然竭力想要说服皇帝和内阁批准自己制定的行动计划,但当时白克思已经在前往杭州途中,留给锦衣卫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这将大大降低得手的概率。

即便竺仲云对自己的计划极有信心,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整个计划最大的短板,并且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最终讨论结果是各方达成了一个妥协的方案,即保留锦衣卫制定的行动计划,但不适用于在当下这个时候实施。锦衣卫可以进一步完善计划,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等待下一次合适的时机出现。

内阁为此还专门拨了一笔款项给竺仲云,让他自行组织一支队伍,专门去筹备此事,也算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竺仲云拿到拨款后做了三件事,一是亲自挑选人手,组织针对性的训练;二是寻找门路购买海汉出产的高级武器;三是派人潜入杭州购置多处房产,作为未来行动时的藏身之地。

竺仲云也是跟海汉斗法多年的老手了,深知锦衣卫也被对手渗透颇深,自己的行动计划能保密到何时很难说。所以他从准备阶段开始,便有意识地使用了许多屏蔽信息的手段。

他所挑选的人手,都不是锦衣卫的成员,而是从明军各部中抽调好手,并且将其分成几队,安排到不同的地方接受专项训练。

每个小队都只知道自己参与的部分,至于整个行动计划,就连竺仲云的上司也只知全貌,不知细节。

这样万一有人变节投敌,又或是失手被抓,其他小队也还能按照原计划行事,将受到干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在杭州购置的房产,也都是以完全不相干的身份购入,以免让海汉安全部循着蛛丝马迹查到锦衣卫头上。

所谓狡兔三窟,他也为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三处藏身之地,这样做虽然花费重金,但也大大提升了逃生的概率。

至于武器的选择,竺仲云吸取了过往刺杀行动的失败经验,从制定计划之初就放弃了传统武器,选择从特殊途径购买海汉武器。

这个渠道是锦衣卫经营多年的一条人脉,是一名在海汉经商却效忠大明的商人,此人曾多次向锦衣卫提供重要情报,并且表示在海汉有特殊门路,可以弄到海汉军装备的制式武器。

在竺仲云的要求下,此人向他提供了四支海汉产的三三式步枪,以及上百发弹药,作为行动小队的训练之用。

三三式步枪的性能虽然大大强于明军自家的火枪,但这几支枪太过老旧,时不时哑火卡弹,明显已经处于报废的边缘,用于熟悉枪支操作的训练还行,但要将其用来执行刺杀任务,竺仲云却很担心会在关键时刻捅娄子。

而且枪支数量太少,一队人才分一支枪,这远远达不到竺仲云所希望的火力强度。要是每队能多几支枪,说不定还能同时对付多个目标。

在竺仲云提出增加供应量的要求后,对方表示可以一次提供多支三三式步枪,但这种机会仅限一次,因为之前提供给他的几支步枪是用报废旧枪的零件拼凑而成,但竺仲云要的数量太多,那就只能直接从海汉军的军火库下手。

这样的制式武器要是成批从军中流失,肯定瞒不了太久,操作此事的军官必定是重罪,只能在动手后立刻逃亡。

而海汉也肯定会追查步枪去向,说不定就会顺藤摸瓜查到商人这边,进而牵连到锦衣卫。

竺仲云并不想打草惊蛇,过早暴露自己的目的,于是便决定等到正式行动之前,再动用这个一次性的特殊渠道来获取武器。

(本章完)

第1735章 微妙处境2817.第2817章第2173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处境相似2901.第2901章第77章 崖州工作组(一)3162.第3162章3255.第3255章第1110章 旅顺口2658.第2658章第五百章 亮出利齿第1018章 苗栗2586.第2586章第2186章第273章 行动开始第1364章 战争的开始第1317章 大题小作第1856章 朝鲜市场2632.第2632章2500.第2500章第275章 会师永安港3175.第3175章第2333章2710.第2710章2753.第2753章3189.第3189章2458.第2458章2565.第2565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昌化城外第216章 军力吃紧第1006章 开国庆典(六)3296.第3296章3064.第3064章3218.第3218章第1670章 发财大计第1944章第58章 考察汇报2722.第2722章第1735章 微妙处境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2918.第2918章第九百八十七章 职业培训2633.第2633章第四百一十五章 测试内容第303章 商家座谈第1116章 镇江堡第1752章 两种看法3187.第3187章第180章 地3385.第3385章第1278章 甘蔗产业3182.第3182章第1273章 意外收获3159.第3159章第1466章 大买卖2997.第2997章2447.第2447章第1124章 成本与收益2720.第2720章第六百九十六章 军方的备战第1596章 真正意图第1481章 战争机器3225.第3225章第317章 琼联发挂牌第337章 最后一击第1229章 集训备战2452.第2452章第263章 价格补贴第1256章 被逼无奈第六百二十二章 回港述职2873.第2873章第2270章第1748章 就算看破也无奈第六百五十章 差距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第四百九十八章 公门中人第1958章第1227章 继续培训第203章 安西教练的野望第七百四十章 情报传递第1822章 退守大同江第1128章 两种态度2571.第2571章第3506章第220章 越南之行(三)2401.第2401章第1122章 芝罘湾新貌第1720章 通过考验第1671章 权钱交易第366章 军售只是开始第八百一十二章 说客3119.第3119章第2001章第364章 花式促销2916.第2916章第九百一十九章 下一步第2126章第2197章第八百一十五章 受降2909.第29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