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鞑靼人的海防卫所

北方不比南方。南方岛屿搭些草棚、竹棚就能住人,对建筑规格要求比较低,大部分沿海明军就是这样解决了住宿问题。北方就不成了,住所对御寒要求很高。

“中丞,我给你留1300人,只能辛苦你了,剩下的士兵必须出击。我们第一波进攻最有力,鞑子也最没防备,不能再拖。”

“这……好吧,你们计划打哪个县?”

张鹏飞冷笑一声,“打县城太便宜鞑子了,我直接打登州。”

“啊?”

“哦呵呵呵。”顾容笑得非常开心,一点也不意外。

北中国沿海,江淮之间海外有5条沙,海潮甚急,大船和尖底战船难以接近,过长江口就得向东开一天再北上,以避开水下沙坝。

天津口外也是沙线分歧,这些水下泥沙每年都在变动,只有最熟悉海径的水手才能引水,曲折入港。而且大沽口外20里有一道拦港沙,大船和尖底战船难以接近。

在这两处登陆要冒很大风险,没有蒸汽动力船,风帆船在这些曲折的航道中行驶很困难,一阵乱流风就可能把战船拍死在沙坝上。

鞑靼人的生命线是大运河,淮安清江埔和天津是运河最重要的节点。鞑靼人可以在闽浙地区攒出4,500艘战船,在关系帝都安危的渤海黄海却只留下20几艘船。就是因为江北和天津的水下沙坝是鞑靼人最好的海防设施。

北中国只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无大河淤积的泥沙,海岸便于登陆,而攻击辽东半岛经济效益明显不如山东。

巴纳比很快就知道张鹏飞的决定,他有7艘船,船长会议也就是7名成员。

疤脸罗杰斯用匕首敲敲桌子,吸引船长们的注意力。

“中国人是不是疯了?我听说登州是北中国最主要的要塞。”

巴纳比桀桀笑了几声,“疯子好,我喜欢疯子的计划。”

“首领你是认真的吗?”

“认真不认真不重要,亲爱的罗杰斯。我只知道登州是山东半岛北面最有钱的城市,而钱是最重要的东西。”

“这……首领。”

“罗杰斯,除非抢到西班牙宝船,不然我们海上抢船能搞几个钱?想想看,打下一座城市,会有多少钱在向你招收?”

“难道我们不应该先派人摸清楚那座要塞的兵力布防情况再攻击吗?”

“我亲爱的兄弟,张曾是那座城市的指挥官之一,他了解要塞的每一处设施。”

“可那已经是10年前的事,只有上帝才知道期间发生了多少变化。”

“恩,我承认你说的没错。不过我还是决定与他们一起出击。”

“为什么?”

“因为我是比你更成功的船长,直觉告诉我,我们一定能赢。”

“****”

巴纳比看着其他的船长,“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

“赞成”“赞成”

……

船长会议通过。

巴纳比咧嘴一笑,扭头对罗杰斯说道,“亲爱的罗杰斯船长,你的船留守营地,我们得在这里住上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你得把家给安顿好。”

“******”

抗议是没用的,罗杰斯的双桅船和各船留守人员共140人看家,巴纳比率580人加入张鹏飞出征的船队。

为简化指挥结构,张鹏飞留下全部朝鲜兵和900明军,再给守军留下17条战船。

其余3600官兵乘坐50艘战船驶出海洋岛。

张鹏飞敢打登州坚城,当然有他的理由。

鞑靼人建威消防,选取天下要害城市部署绿营兵。

登莱3营陆师由鞑靼人在1644年设立,编制很大,三营相加兵额近万。这是继承了明朝登莱镇、登莱巡抚的历史传统。

山东绿营兵在鞑靼人南下中立下汗马功劳,临清、沂州两镇绿营死死压住了当时驻守在淮西的南明刘泽清镇,直到最后收降数万明军。柯永盛率领的绿营临清镇甚至向南一直打到赣州,夺下了对后来局势发展影响深远的要塞。

绿营分散驻扎在各个汛地,弹压地方。绿营不仅是野战部队,那只是绿营诸多属性中的一个小方面。更多时候,绿营兵是维持治安的警察、整修河道的杂役、做点小生意的商人。

每逢战事,皇帝老儿发下出征行装银,从各个汛地抽兵,这里抽4,5个兵,那里抽7,8条枪,凑个2,3千兵,这就是大军了。

山东绿营在鞑靼人进攻南方的战事中经常被抽,尤其以运河沿线战斗力略强的部队为主。这样在军饷分配、战后补充上,山东巡抚、总兵们肯定优先考虑西面的野战部队。

登莱三营长期拿不到足额军饷,生活很苦,病亡逃亡也得不到补充。登莱巡抚被裁撤后,沿海绿营兵没了帮他们说话的人,生活就更苦了。

绿营战兵足额拿饷,一年也只有24两银粮的收入,这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温饱,他还要从这些收入里面拿钱出来购买军服、火药应付日常训练,完全不够花。

登莱这3个营剩下的兵力不足1644年设定兵额的一半,只剩下3,4000人。就是这点兵,还要分散驻扎在大半个胶东半岛的汛地上,这个烟墩两三个兵,那个所城二三十个兵。

这肯定不够,所以山东维持面上的海防依然要靠卫所。

明朝后期有2大毒瘤,宗室和卫所,所谓文官士绅与这俩世袭贵族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明朝在卫所世袭军官身上消耗了无数社会资源。

卫所世袭军官家族既有人继承军职,也有人考科举做文官,同时掌握地方文武大权,形成一个可怕的卫所士绅体系,这些卫所军官家族优免徭役不纳田赋,山东更是全免徭役。

如山东成山卫,这个最小的卫竟然有高达17个世袭指挥。

朱元璋设立卫所时说的养兵百万,不耗百姓一文那是彻头彻尾的扯淡。

边疆地区有分地的空间,但内地、沿海卫所只有很少的地能用于耕作,卫所从一开始就依靠地方截留银粮养兵。

百姓何辜?哪里养得起那么多贵族。

朱元璋、朱棣留给后人的卫所军户既是明朝的统治基础,也是灭亡明朝的根本原因。

明朝后期既要维持镇戍制下的野战部队,也要维持卫所世袭军户,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崇祯帝大约是看明白了这个问题,历代明皇,也只有崇祯有胆子对卫所特权开刀,某期进士,他未录一个军户,但他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鞑靼人入关,他们不用背负明朝的包袱。但卫所积重难返,改起来很复杂。

鞑靼人整理全国卫所大体原则为取消卫所军事功能,军户改屯丁,世官改流官,军户小兵成为佃农,不再是世袭军官的农奴,如民户一般纳粮征税。原本供养卫所的地方截留银粮上缴中央,只此一项,就给鞑靼朝廷带去1000万两的中央财政收入。

鞑靼人考虑到实际困难,所以在顺治初年整理改革全国大部分卫所后,依然保留了山东海防卫所部分军事功能。威海、成山、大嵩、靖海、灵山、鳌山六卫仍然像在明朝一般享有特权,不纳税不服徭役,录取生员、举人名额比民户更多。

鞑靼人后来也想把卫所全撤空,但阻力太大,撤不动。

山东文武,半个省的士绅全反对撤卫所。

军户考科举有优待,卫所士绅自然在地方有很强的话语权。(最后终结卫所的是雍正那个愣头青,他下决心用杀头相威胁,才把山东沿海六卫撤干净,军户改平民,照常纳税。)

当年明军水师黄蜚率领登州数万军民泛海南下,撤空了登州城,但他不可能撤空胶东地区所有军户。这些剩下的军户成为鞑靼人在山东海防重要组成部分。

用鞑靼军官的话说,边海屯民与州县相隔较远,与卫官亲近,偶有汛防不及之处,卫官传呼,屯民立应,大有益于海疆。以绿营汛兵为核心,有事命卫所守备千总召集屯丁民壮上城固守或是协助缉捕,这确实是不错的做法,但这只能应付小规模的海盗侵袭。

鞑靼人此时尚未在全国修建澳门式海防炮台,海防设施依然是明军遗留下来的那些工事。鞑靼人在登莱二府沿海6卫一共有100座炮台,这些炮台全是在卫所烟墩基础上略加改建而成,并非永久式的炮台工事。

所谓炮台不过一个三层高的夯土堆,墩台下有3间营房,顶上有间挡雨的木制茅草亭。

按编制,每座烟墩炮台需要5名绿营兵驻守。这种海防设施就是做样子给不懂行的上官看的,因为军饷不足,墩台平时只有1,2个兵看门,营房是空的,无人驻守。如果有上官来巡查,才会派人去做做样子。

第6章 海盗与马匪第14章 急转直下第31章 增援胶州第60章 北伐上第25章 在苏禄补充物资第24章 旗帜第16章 轩主好有文化第15章 广马第6章 铅与锌第4章 集结第3章 巴西海岸第6章 铅与锌第30章 火绳枪的缺陷第6章 高雷之战4第12章 道州大捷第17章 苏卡达纳之战1第5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与高乔人第46章 来自澳洲的报告第28章 鼓山第36章 看不见的防火墙第62章 电白长坡要塞第41章 盛宴第26章 登莱海防第29章 大泥海战第2章 凌卫城第8章 高雷之战5第11章 钦廉战区2第6章 高雷之战4第33章 浙江商人第55章 古晋行政长官辖区第42章 原始的委内瑞拉第13章 请战第27章 鞑靼人的海防卫所第7章 所罗门王的国度第56章 权力来自于人民第16章 轩主好有文化第5章 犹太人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24章 旗帜第28章 广州之战5第63章 南纬44度第24章 湄公河上的老铁第51章 八百里钢钳4第6章 打垮葡萄牙的阿曼印度洋“帝国”第10章 海南岛的沙漠第5章 官村吊打第43章 换船第46章 郑成功第50章 威海营守备,人和船第38章 线式革命第31章 找李元胤买人第44章 战舰长水第18章 醉酒第71章 马吉翔以后我来杀第20章 杨展案,重整粤西外围防线2第27章 热兰遮会议第50章 八百里钢钳3第7章 强渡第27章 航向大泥第62章 电白长坡要塞第51章 八百里钢钳4第6章 东印度公司与阅舰式第19章 高一功、李来亨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第12章 道州大捷第21章 黑奴第9章 启航第20章 德国人第7章 到琼州第10章 科技树第28章 伪装第24章 内河中的马辰港第11章 西班牙的南海第24章 长水号上的交谈第18章 六总兵第26章 从未见过比大员更差的海港第2章 四级舰第31章 收割第8章 琼州府的防御第9章 陆军第65章 南流江河谷第31章 找李元胤买人第6章 炮战2第37章 伶仃洋第3章 巴西海岸第30章 关外旗营第46章 郑成功第63章 北伐中第36章 战犯录第6章 铅与锌第25章 广州之战2第38章 丽船警报第7章 帮盟友解决后顾之忧第23章 林道乾的后人第16章 背风群岛4第15章 海难幸存者第42章 大东沟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脚第46章 兵过如篦第24章 内河中的马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