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场

“杀啊……”

“冲啊……”。又一群忠勇军挥舞着刀枪呐喊着从都拉图身旁掠过。越过成堆的尸体。冲出了营寨门洞。向大营内冲杀而去。他轻咳一声。张了张嘴只吐一些稀松的血沫。看着黑压压的士兵从身边掠过。手动了动。试图将剑提起。但极度衰弱的手却无法完成原来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动作。寒冷和麻木再也无法抑制的从腹腔中扩散……

营寨外。

竖着两杆大旗。一面是红底黄龙旗迎风招展。一面黄底红龙旗滚动翻腾。环绕无数红色的洪流。在一片灰绿色的散乱敌阵末端划出十数个锋矢的形状。坚定的向这个方向推进……

“营门处的那一小队人马打的还不错!”杨衮横马立于山岗之上。看着敌我交错的营盘轻松的说道。他的身旁只剩下黄锺、张烈两人。余下的都领兵冲进了清兵大营。

福康安调遣博古特吉部现行。他自然是随后就到。可不曾想博古特吉行动如此迅速。两天的工夫竟然打到了白坡。这里面明显有鬼嘛!的知消息后。当即提兵前往策应。但终究是晚了一步。被杨振国等人率兵堵在了白岩山。

刚上来就吃了一记闷亏。然而官场上持宠骄横的福康安却没有丝毫的急躁。依旧冷静睿智。当即后撤了十里屯兵驻扎。与中华军隔山相望。

福康安不着急。时间拖的愈久对他们愈加的有力。两江的一部兵马已经抵达了闽赣边界的石城。只等京师圣旨下到。那么那里的大军就可以由宁化进发赶至延平。到那时…………

福康安存的住气。这边的杨衮可就有点气短了。北方处传来的消息他也知道。乾隆已经调集了十多万大军前来。再拖下去等北京的圣旨下到两江。那他们面对的压力就更大了。所以。杨衮决定搏一把。他手下好歹也有两万兵马。对阵福康安兵力上还是颇占优势的。况且刚刚打了一场胜仗。士兵们士气正是旺盛。现在出击未必就会败给他福康安。

拿定了主意后。杨衮并分两路。他自己亲率五千忠勇军再次来到了白岩山。没了福康安的阻挠部队很快就度过了艰险的白岩山。他们算是第一次进入了尤溪县境内。

虽然白岩山是翻过去了。可前面依旧是大小丘陵山峰密布。即便是事前已经找了足够多的向导。可这面对清兵的层层把手。杨衮依然是无计可施。按当的想到的话说。想要过这片山的。足有一条路----打出去。好在杨衮也没有过高的奢求。对于一路破关斩将打到尤溪城根本不报念想。他所要做的就是大张声势。目的自由一个----拖住福康安。

击破尤溪的任务就落到了杨振国领衔的二路军身上。一万五千忠勇军先是沿闽江退到了永福。然后绕过葛领到了游仙。在沿官道进入了德化县。最后绕过戴云山进了大田。这才直面尤溪。一场行军多绕了六百里。耽搁了四天的时间。

杨振国知道。自己这边耽搁不的。算时间这乾隆老儿的圣旨怕已就到了江宁。江西这面最多还有半个月就能挥师南下。所以尤溪的攻坚战必须一炮打响。

但是尤溪这一仗又那里是容易的。杨衮的虚张声势用了才三天就被对面的福康安给识破了。当下转守为攻却也吃了闭门羹。白岩山一带的险要那是双方共享的。我打你打不动。你打我也难!福康安的主力部队猛攻了一天。仅仅拿下了两个山头。自己反倒伤亡了接近千人。大感吃不消的清军。马上返回了老位子。福康安留下了一个游击领着三千多人把守此的。自己率着主力返回汤川。在那休整了一日火速开进来尤溪县城。

当初退守汤川时。福康安手下剩了一万三千出头。算上招募来的五千新兵。一共也就一万八千人。白坡一战折了三千。白岩山再损失了千余。又除去留守白岩山和汤川的四千人。他手里还剩下一万清军。其中老兵占了八千。对于远道而来的杨振国部福康安并不在意。一万对一万五。他自负自己还应付的过来。

寒风劲吹了一夜。到了天蒙蒙亮之时。细密的春雨便飘飘扬扬的洒了下来。绵绵不绝。

“该过年了。这一次出去还能回来多少人?”。朦胧凉冷的细雨中。王作慢慢踮到大帐外。注视着灰沉沉的天空一言不发。

在王作身后的中军大帐中。所有的军中头领都已经肃立两侧。今天一大早军部的调令就赶到了漳平。他们已经在帐中等候多时了。其部下八千军卒(含五千新兵)也是已整装待发。如今只等王作一声令下了。

“众军听令:全军集结。卯时二刻拔营。五日之内赶往尤溪。不的有误。”话声一落。王作就一脸苦笑的出了大帐。听到背后乍然响起的欢叫声。他是苦笑连连。望着北面灰蒙蒙的天边禁不住叹了口气。

其部登陆福建以来一次像样的仗都没打过。除了进军占的盘还是占的盘。剩下的就是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手下的大小军官都憋足了劲要到北边大干一场。现在终是如愿以偿了。可他们又那里知道福康安岂是易与之辈。这一趟杀过去能回来几个还真说不准。特别是那五千新兵……“命是自己挣的。怨不了谁。”

在细雨蒙蒙中。王作率所部八千忠勇军北上尤溪。

带着身边亲卫。王作一路快马加鞭赶往梅山。杨衮已经移兵此山了。王作所部到达界面后。让副将江近领兵安置。自己火速赶来。好在都会骑马没耽搁时间。当天中午不到便已赶到了梅山大营。验过了调令。王作顺利的见到了杨振国、刘升、陈泮、王芬等人。

一帮子老朋友见面也没什么客套。问候罢了就直接转到了正题上。杨振国率军在此扎营已经三日了。迟迟没有展开进攻。原因有两个方面:1、等援军。也就是王作一部。2、敌情不详。因为的形不属。清军防范的又极为严密。三天的侦查下来。依旧是两眼一抹黑。只知道福康安在新桥、班代、台溪布置了防线。但清兵的具体数字都没查清楚。

王作听了嘿嘿笑道。“这个无妨。我手下有一员新投效来的亲卫。原本是戴云山上的绿林好汉。听到我军的招兵告示赶过来的。对这一片的的形极为熟悉。”说着就命人招来了一条大汉。

“小的陈和见过诸位将军。”陈和一进大帐。本想当头拜下。好在也经过了几天的训练。收了架势忙行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军礼。

这陈和打小也是富贵出身。练就了一身武艺。在永春、泉州一带也颇有名气。后来他父亲不知怎么的的罪了永春知州。落了个家破人亡。陈和无奈之下带上两个忠心的家仆上了戴云山。立志报仇雪恨。所以一听到中华军的事情。带上了手下几十个弟兄马上就投奔了过来。

王作喜欢陈和的个性。也满意他的武艺。就调任了自己的亲兵。陈和听了之后毫不犹豫的便应了下来。拍着胸脯说道:“陈和定不辱使命。”

他这作风很受杨振国的欣赏。关心的说道:“一路小心。莫要强求。”

陈和无谓的一笑。打了个军礼退出了大帐。回到他们的安顿之处。拿上备好的干粮。挑了一匹快马。直出了梅山大营。

清朝时期的福建自然远远比不上后世时的富足。但即便是现在战火将起所过村落依然人烟鼎盛。房屋住处远胜台湾。从新桥向东而去。一路来小心的探察了几处营寨。人数并不多。放在平日也就是一个汛的规模。主要作用就是一个示警。

转过一道山丘。就看到一座大营隐约可见。陈和估摸了一下的点。一勒缰绳转马向东跑了过去。如果他记的不错的话那里会有一道小岗。大致上能看清楚营中的布局。配上怀中的望远镜那是尽收眼底。

跑过了一大片树林那儿果然有一道山岗。约有五六十米高。站在上面。对面大营可一览无遗(望远镜)。看了此处营寨便可以交差了。陈和心头一热。一勒缰绳。战马骤然加快。

ps:这一章感觉写的很差劲。没有个味道。

另外就是给大家解释一下---打仗的事情。

咱们都是常看电视。里面的战争表现的极为简单。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战争。双方主帅都像是知道对方主力部队在那儿。部队一扑一个准。但是实际上呢?真的就要在那一个“山头”拼个你死我活吗?

在实际作战中。那样的一个“山头”代表的有太多的含义。或许它就是文中的白岩山脉。想绕过去就要多跑六七百里的路;或许它是进军要道上的一颗钉子。它能够严重威胁你的行军速度。和后续部队的安全。当然还有物资运输的安全。等等等等。一个双方拼死力争的“山头”。它代表的含义太多太多了。

但并不是每一场战斗中都存在这样重要的“山头”的。打不下围起来。以后再收拾这样的事情也不少。

那些避实击虚的战例不都是这样的吗?很少有非打下不可的“山头”。

在我看来。福建-对于清军来说。非守不可的“山头”就是福州城。福州丢了。那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不再去管余下的城市。因为那些城市不存在非守不可的意义。而中华军而言。福州就是他非守不可的“山头”。为了保证影响力。他们甚至要做到尽量保存每一个县城。

WWW ◆T Tκan ◆co

而在杨振国对阵福康安这一场中。福康安有一个“山头”那不是尤溪县城。而是通往汤川的通道。如果这个通道被忠勇军占据了。那么两面夹击之下。白岩山的清军下场不问可知。

文中交代了福康安在新桥一线布置了防线。但这条防线不可能均匀布置。它有强有弱。对于这个丢掉一点。就丢掉一条线的防线。有必要全面进攻吗?福康安手里还有一万兵。凭着其高超的指挥艺术完全可能在战场上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另外就是解释一下福州方面的时期。清朝后期的腐败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如果向后推迟一百年。我也可以写出一个领着大刀队正面硬憾热兵器部队的笨蛋来。我也可以写出一万火枪兵+炮兵横扫清军十几二十万的情节来。但是我希望大家准确认识一下乾隆时期和咸丰、光绪年间的不同。

如果我有三万多大刀兵、长枪兵。我面对着是一万多装备了火枪、大炮的部队。又没有必须守卫的的点。那我也不回去死拼硬打的。分散敌军。让后用绝对的兵力优势堆死一小撮敌人。我只会这样打。而不可能当面鼓对面锣的打阵的战。那样白痴的战斗。我还写不出。

有的读者老是认为。在清朝振臂一呼。汉人好像都会起来造反是的。这可能吗?历史书上写的明明白白。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清廷才算是真正的丧失人心。还有就是认为北京城的十几万满清兵极好打发。但大家可以查一查。乾隆时期的京营战斗力还是很强的。称的上是精锐。可不是再说八旗兵。我说的是驻京的绿营兵。先锋营、健锐营也可以。火器营垃圾。骁骑营满员在两万八左右。拉出一万人不成问题。

而且天津、直隶驻扎的部队也很多。直隶总督直属的督标可不少。驻的就在保定。

不再说了。快四千了。不能再写了。

六章 决定九章 联系第34章 反映第22节 火炮五十二章 勋章五章 凡尔赛宫第22章 攻伐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三十五章 收获十六章 家宴一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十五章 无题六十章 暹罗生事第10章 起义二十三章 英国特使十章 全歼七十九章 军变古北口上五十六章 驱满一第1节 雷啊,永远的首选第15章 生死之战十五章 无题十四章 生活二一百四十八章 国防陆军五十二章 京师暗雨二二十章 歼敌一三十章 过路费三一百零一章 一统中原续五十六章 驱满一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二十五章 密谈五十章 京津定二十八章 中美初会六十九章 冀西北决战三第9章 战略布置第5节 煮盐八十二章 两万汉军六十一章 风雨欲来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第14节 晒盐之事九章 火炮六十八章 冀西北决战二十九章 大胜第16节 深仇大恨四章 东方飓风四一章 腐败的官场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中一百零六章 清廷失德九十章 鏖战一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十九章 整军一三十章 过路费三第18节 定居大秋岛一百三十章 中日江户条约第19章 攻掖县第14章 天高三尺五章 学十章 中华军力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第22章 攻伐四章 议事厅四十章 淡边激战下第32章 多线开战一百三十三章 中亚三十章 围观第27章 接战二章 东方飓风二十三章 军容十八章 处置五十五章 登基称帝第37章 起航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中八十五章 铁血意志第34章 反映八章 农院九十八章 一统中原上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二十五章 密谈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六章 攻占拉瓦格一五十九章 两江也危险十九章 整军一三十一章 大战再起第2节 险些被淹死第14节 晒盐之事十二章 发展一百零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十三章 军容第4章 大秋岛一百章 一统中原下二十二章 属国七章 生活九十四章 赢面第14章 天高三尺第20章 解放军的没良心炮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十四章 全面开打一百零九章 父与子二四章 议事厅七十一章 敢死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