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制造声势

一月二十九日,始兴县和乐昌县驻军正式接到后撤的命令。

这次后撤并不容易,始兴县的军队全部是从南雄战场上撤下来的部队,其中有超过两千以上行动不便的伤兵,这对于军事转移造成了极大的延缓。

至于乐昌县,第七团看守着乐昌反攻战时俘虏的十个营的敌军,这十个营除去可以遣散的后勤杂役之后,依然还有一千五百多人的战斗编制。若是把这一千五百多人放回去,萧耀南收编之后直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战斗团,可若要全部带走,基本上也不可能。

俘虏虽然没有枪弹,可同样是潜在的威胁,他们有可能在途中暴乱,或者转移到韶关之后跟敌人里应外合。更重要的是,养活这将近一个团的人口,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这两天孙继直一直对这个问题感到很头疼,他在二十九日上午下令乐昌县的战略物资先一步转移。第七团暂时整装待命,等待许海英第九团撤到乐昌县之后,一起向韶关转移。他前前后后思索了很久,依然无法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处理俘虏的办法。

当陈景生走进团部大厅时,他看到团长坐在大门口的门槛上,披着一件旧棉袄,闷声闷气的抽着烟,眉宇间拧着一股“川”皱纹,仿佛许久都没有舒展开来。

他迎了上去,问道:“团长,你还在为俘虏的事发愁呀?”

孙继直没有抬头看陈景生,弹了弹烟灰,不耐烦的说道:“能不愁吗?”

陈景生想了想,直接说道:“要不发电报到广州,请示上级怎么处理吧。这件事确实棘手,弄不好还会惹一身麻烦,到时候背上黑锅可不划算。”

孙继直冷冷“哼”了一声,耻笑道:“找上级请示?广州现在忙得焦头烂额,什么事都要向上面请示的话,还要我们这些做团长干什么?”

陈景生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可是团长,这件事真的不容易呀。放了俘虏,等于白白给敌人增添了这么多兵力,不放的话总不能带着他们跟咱们一起转移到韶关去吧。这些人又杀不得,杀俘虏是坏规矩的大事。真是难啊!”

孙继直烦躁的把烟蒂丢在地上,站起身来用脚狠狠的踩了上去,冲着陈景生说道:“别在我这添乱,叫你收拾城里的通讯线路,你都办好了?”

陈景生点了点头,连忙说道:“早就办好了,只剩下团部的电报线,团部撤的时候可以直接拆掉。”

孙继直不再多说什么,负着双手闷闷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步伐很快,也不知道是在踱步还是在活动筋骨。

陈景生看着团长心烦意乱的样子,心头也跟着乱糟糟的一片。这十个营的俘虏实在太麻烦了,因为十个营的各级军官都还健在,敌对思想依然顽固,短时间内不可能拉壮丁似的把这些士兵填补到友军单位上。

本以为能坚持到战事结束,到时候就可以正大光明把俘虏重新整编,留为己用。只可惜事与愿违,现在非但不能得偿所愿,还成为了一个重大的负担。

他喃喃的叨念了一句:“真是麻烦,有什么办法能不让这伙俘虏有利于敌人呢?或者……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俘虏有利于我们呢?又或者……怎么能让俘虏不利于敌人呀?”

虽然这些都是碎碎念的废话,全部都是不经意识随口说出来的话,然而一直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孙继直忽然灵光一闪,立刻停下了脚步。

“是呀,是呀,怎样让俘虏对敌人不利,这才是重点!”孙继直大呼了起来。

“啊?团长,你说什么………”陈景生疑惑不解的说道。

“我们不能让俘虏成为咱们的负担,反倒要让他们成为敌人的负担。马上传我命令,既然北方人不怕冷,把他们的衣服全部扒了,从现在开始停止给他们食物,好好的饿一饿他们。”孙继直快速的吩咐了道,他显得精神奕奕,先前的愁云一扫全无。

“团长,这么做合适吗?”陈景生奇怪的问道。

“哼,有什么不合适。这些人拿上了枪又是敌人,拿咱们的粮食养人,像话吗?我虽然不杀他们,但一定会把他们全部整成废人,到时候萧耀南进城之后,照料这些废人都需要另外花工夫,更别说让废人上战场了。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孙继直得意洋洋的说道。

陈景生细细想了想,立刻意识到团长的话很有道理,不杀俘虏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还讲什么人道主义?若是讲人道主义,能让这些俘虏得救之后反过来打自己吗?这是明摆着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动恻隐之心。

他马上点了点头,大声的说道:“我知道怎么做了,把这些俘虏都整残了。我这就去。”

说完,他匆匆转身跑出大院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的一些报纸,逐渐不再报道广东战事的新闻,有关外蒙古亲王叛乱的消息从时况消息栏转上了副版,又从副版登上了头版。到了一月三十一日这一天,《广东民报》用整个首版详细披露了外蒙古叛乱的新闻,同时还用有线电报发出了全国的新闻通电。

《广东民报》的报道,绘声绘色的描述了驻守库伦的**将士,深陷叛乱蒙古兵的包围,却至死不渝的坚守据点,翘首以盼中央政府能够派来援军。整个新闻稿极为煽情,甚至连**士兵反击的场面都做了特写,仿佛撰写稿子的记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刚从库伦归来似的。

当天下午,广州都督府新闻部和国学院一同召开记者会,邹鲁与几位国学界的老先生,感慨万千的发表了一通大论,号召全省向北方捐款,资助**平定蒙古叛乱。

这仅仅是一番形式上的号召,吴绍霆自然不会真心实意的搞什么捐款,他的目的就是要转移国内的视线,让广东内战与外蒙古叛乱形成一种对比,进一步摸黑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形象。而这一切,也正是他达成停战的筹码。

到了二月二日,短短三天的时间,大半个南中国几乎都获悉了外蒙古叛乱的消息。

虽然早在半个月前,外蒙古亲王造反的报道,已经在各省都做了电告。可是这次不同,老百姓们不单单是知道外蒙古出事的消息,更是深入了解了叛乱的前因后果,以及中央政府对这件事的反应。

前几天只是铺垫,而真正掀起轩然大波的新闻,还是在二月三日于上海《大公报》和香港《大公报》同时刊发了一篇匿名文章,透露袁世凯决心放弃外蒙古,抽调所有经费和兵力专心应付广东战争。在文章上还附加了袁世凯与心腹的讲话:“区区蒙古不足道哉,我中华民国无须三十五省,若能掌握中原十八省足矣。”

又过了两天,天津《大公报》和北京《顺天日报》陆续转载了这篇文章。

截至二月五日时,全国尽知这句话,举国上下为之哗然。虽然没有人知道这篇文章是否属实,也无从考证大总统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可中央政府不断向南方调兵遣将,毫无北上平复叛乱、维护国家主权的意思,不得不让人做出猜疑。

对国人来说,法统政府不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一味心思进行内战,这已经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而如果报纸上刊登的文章里,大总统真的说了那番话,更加证明北洋政府是一个卖国丧权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怎能为中华民国带来希望?

第616章 ,突然之间第1181章 ,目标在美国第215章 ,开刀第216章 ,一夜之间第596章 ,布局四川第995章 ,见义勇为白崇禧第816章 ,没有俘虏第535章 ,粤军与闽军第598章 ,突发事件第779章 ,典型英国主义第963章 ,暴行事件第779章 ,典型英国主义第1071章 ,大正天皇第230章 ,德国人的交易第36章 ,识野追踪第422章 ,压力之下第937章 ,预计第175章 ,周小虎之死第1182章 ,上海阴谋第1108章 ,继续推进第53章 ,义正严词第956章 ,血染鸭绿江第78章 ,拜访恩师第207章 ,订购德械第306章 ,简约行为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208章 ,张家晚宴第785章 ,庆元会议第1149章 ,定局南亚第660章 ,着一手准备第1125章 ,贸易中心制度第639章 ,第五师团之解第1061章 ,大势已去第833章 ,预备手段第903章 ,预计数据第444章 ,推广新武器第458章 ,准备行动第1142章 ,南亚议和第715章 ,共同敌人第829章 ,穷途末路第238章 ,沪宁铁路医院第647章 ,卓如交心第59章 ,别有用心第1197章 ,会孙中山第1164章 ,章太炎直闯总统府第962章 ,李太王的抉择第999章 ,高处不胜寒第711章 ,共谋第239章 ,推测第751章 ,恩怨情仇第598章 ,突发事件第595章 ,袁世凯命令第810章 ,齐山镇关键要素第108章 ,阴谋阳谋第95章 ,调任营长第812章 ,收网行动第965章 ,进程第479章 ,劳斯莱斯引擎第1175章 ,沙俄两大政权格局第482章 ,宋教仁到访第877章 ,尘埃落定第303章 ,诱敌深入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46章 ,志同道合第797章 ,血色破晓第300章 ,布局第208章 ,张家晚宴第638章 ,分割第837章 ,舆论攻势第1064章 ,中英双方第988章 ,换一种合作第465章 ,清理第1079章 ,南亚进展第380章 ,袁世凯的决定第245章 ,徐树铮南下第26章 ,协助进城第895章 ,山县有朋第498章 ,势变第2章 ,邮轮奇遇第103章 ,总督午餐第113章 ,拔出隐患第504章 ,吴绍霆会见第890章 ,布置第287章 ,商界风波第194章 ,龙济光使者第993章 ,大行动之前第567章 ,第二次会议第1115章 ,新的议和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访第471章 ,震怒在日本第489章 ,宋教仁的一谈第302章 ,湖南团成立第693章 ,国防军计划第91章 ,闹大事情第1141章 ,欧战大局第465章 ,清理第1168章 ,详细布置第647章 ,卓如交心第891章 ,法租界第1095章 ,突袭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