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左膀右臂(上)

汽笛声中,一艘蒸汽客船鼓轮西行,海面波光粼粼,平静得如同阳光下的绸缎,几只海鸟翱翔在海面,更增添了几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气息。

这是一艘轮船招商局旗下的定期班轮,专跑南京至杭州航线,前段日子全国局势动荡,班轮停航,联合阵线入主中枢之后,这趟班轮才恢复了航线,这艘轮船也是恢复航线之后的第一班船。

船上的乘客不多,就那么百十号人,除了浙江商帮的商人、伙计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军人,为了不致于亏损,这艘客船不得不充当起货船的角色,底舱、甲板上都堆满了大量散货,即使是船头的甲板上,也放着那么几十只柳编筐,里头装着的却不是普通货物,而是新制的军装,就是原来湖北的共和军的那种灰色军装。

其实,这艘客船上的货物大多都是湖北军政府托运的,不重要的货物都放在客舱里和甲板上,重要的货物,比如军火、军饷等物资则放在底舱,而负责押运这批货物的人不是别人,却正是共和军负责后勤的最高长官蒋方震。

按说运送军用物资,应该尽量使用专用船只,并避免闲杂人等上船,但是现在后勤压力太大,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现在,蒋方震就站在船头,迎风而立,望着那辽阔的海面,体会着这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从容与慷慨。

蒋方震此去杭州,除了押运这批军火、军装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去接任联合阵线“东路纵队”参谋长之职,并协助东路纵队司令许崇智对这支驻扎在杭州的联合阵线部队进行整编,将其统一纳入国防军序列,完成军队正规化、统一化的第一步。

“联合阵线东路纵队”组建于上次南北大战之前,原来的纵队参谋长是熊成基,但是南北大战结束之后,熊成基就辞去了纵队参谋长的职务,开始专心辅佐宋教仁整理联合阵线党务,后来宋教仁遇刺身亡,熊成基更是将这联合阵线的党务工作一肩担起,根本不可能再去管理军队工作,于是,东路纵队司令许崇智向中枢政府拍发电报,请示东路纵队改编问题,并向中枢推荐了几个合适的参谋长人选,但是最后中枢拍板定下来的参谋长却是蒋方震。

一封电报,蒋方震就解除了后勤处长的职务,带着一船军用物资,也带着那意气风发踏上了东进杭州的征途,但是船行至南京时机器发生故障,只能在南京转船,而就在这个时候,中枢又一封电报过来,于是,蒋参谋长又多了一个工作协助许崇智南征福建,以便策应中枢在广东的平叛行动。

当时,“广东事变”的消息尚未正式见报,蒋方震知道的内情也不多,但他也明白,此事不可掉以轻心,于是通过关系直接向轮船招商局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将班轮的日期提前了一天,以便使蒋方震和这批军用物资尽快赶去杭州。

如果江防舰队还在长江里的话,蒋方震去杭州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但是自从南北大战结束之后,汤乡铭就率领江防舰队北上天津了,那之后,长江里基本上就没有大型军舰了,蒋方震这才不得不搭乘民船赴任杭州。

由于这一路是全速航行,这艘班轮走得很快,现在,客船已经驶入杭州湾,再用几个小时就可以看见钱塘江了,杭州城也就不远了。

“戊申革命”中,杭州一直是光复会的大本营,也是浙江军政府的驻地,以前的浙江都督是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陶氏遇刺身亡之后,浙江军政府和省议院本欲推举立宪名士汤寿潜为浙江都督,但却遭到了光复会的强烈反对,虽然汤寿潜得到了袁世凯的支持,但是他无法上任办公,因此,这个浙江都督一职是有名无实,后来南北对峙发展到战争,汤寿潜更呆不下去了,干脆一走了之,于是,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就顺势任命东路纵队司令许崇智代理浙江都督一职,浙江省议院的议长则由李燮和担任。

前段日子,山东都督王占元、江西都督阎锡山受赵北指使,发起“撤消各省军政府和都督运动”,许崇智也随声附和,主动辞去了浙江代理都督一职,并宣布解散浙江军政府,实行军民分治,并推举李燮和为省长。

这就是现在的浙江基本情况,在诸多南方省份里,浙江是局势最平静的,虽然杭州也差点成为南北交锋的战场,但是到底没有打起来,而且随着北洋南进第一军的倒向联合阵线,浙江的局势基本上是稳定下来了,再加上光复会在革命之后对浙江会党的严厉弹压,浙江被福建、江苏等省视为“模范省”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作为局中人,蒋方震却明白,浙江的平静只是表面上的,在这平静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一方面是革命党势力与立宪派势力之间的斗争,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盟会势力和光复会势力的斗争,在上次的南北大战中,随着许崇智闽军和李烈钧赣军的抵达,杭州出现了同盟会的部队,虽然联合阵线成立之后,无论是赵北还是宋教仁都在强调这个“团结”,但是作为两个有着龃龉和分歧的革命组织,同盟会和光复会的团结不是那么容易维持的,更何况,这其中还夹杂了个人利益之间的激烈冲突,杭州,并不是世外桃源。

陶成章遇刺身亡之后,“浙江都督”的争夺就是杭州三方势力之间的角逐,一开始,同盟会联合光复会,抵制了汤寿潜的上任,虽然同盟会人物许崇智署理了浙江都督一职,但是同盟会好景不长,等赵北取代徐世昌做了民国大总统之后,许崇智不得不“主动”辞去浙江都督一职,这表面上看是同盟会干部高风亮节,但是实际上却也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结果,只不过这一次,是光复会势力联合了立宪会势力,而且还有中枢政府给他们撑腰,许崇智如果不主动辞职的话,他很可能被人灰头土脸的赶下台去。

虽然现在浙江军政府撤消了,名义上实行了军民分治,但是蒋方震很清楚,只要各方势力不能整合起来,那么,浙江的平静局面也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实际上,前天中枢给他的那封密电上,就一再强调了团结各方力量的重要性,而这其中,又以团结闽军司令许崇智为第一要务。

许崇智字汝为,广东番禺人氏,曾入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后赴日本,入士官学校,本是第一期步兵科,但因年龄不足改入第三期步兵科,与蒋方震、周道刚、曲同丰等人是同班同学,与蔡锷、吴光新、张孝准等人是同期同学,此人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福建武备学堂教习、帮办等职,“戊申革命”中,此人积极响应同盟会发动了福州起义,福建光复之后,许崇智以二十二岁年纪担任闽军总司令,可谓意气风发,少年得志。

许崇智能够担任闽军总司令,与同盟会领袖孙先生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也正因此,他对孙先生很是忠诚,有些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广东事变”爆发之后,许崇智的立场就变得非常微妙了,一方面,他反对在这个时候与中枢政府正面对抗,另一方面,他也不相信陶成章之死与同盟会的领袖有直接关系,他个人坚持认为,陶成章刺杀案是陈其美那帮激进派所为,与同盟会无关,与领袖也无关。

正是在这种立场之下,许崇智既没有响应同盟会高层的命令,在杭州有所动作,也没有向中枢政府通风报信,相比另外几位同盟会高级干部,此人的态度可算是相当的“中庸”。

但是许崇智自己认为自己是“中庸”之道,并不代表中枢也这么看,蒋方震收到的那封密电里,赵北就一再告诫他,如果那位许司令有什么异动的话,总统授权蒋参谋长在必要时采取“果断行动”,接管闽军指挥权,而且,赣军司令李烈钧也收到了同样内容的密电,两人合作,可以轻易解除许崇智的兵权。

对于中枢的这个命令,蒋方震心里有些无法接受,毕竟,他与许崇智不仅是同班同学,更是知交好友,对于许氏的性格,蒋方震较为了解,他明白,许崇智之所以会在“广东事变”的问题上采取“中庸之道”,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个人太过年轻,看事情太表面化,对于过去的领袖也确实过于愚忠了些,对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没有切身体会。

说到底一句话:少不更事。

虽然蒋方震只比许崇智年长五岁,但是阅历却比他深厚许多,这不仅仅在于蒋方震当年在东三省军界里的遭遇,更在于蒋方震是跟着赵北一路走过来的,对于这位民国大总统的了解,蒋方震比许崇智清醒得多,在蒋方震看来,赵北的战略眼光之深远、政治手腕之诡诈、行事作风之果决、处事态度之灵活,都不是同盟会可以比的,跟这样一个人玩心思,吃亏的肯定不会是赵大总统。

不然的话,赵北也不会以二十七岁年纪而主宰中枢了,试看天下,如今这个时代,比他做得更好的人能有几位呢?

所以,蒋方震决定到杭州之后好好劝劝那位许司令,让他开开窍,让他看清楚,今后的中国是谁的中国,要想实现自己的军事强国梦,跟着同盟会走是不切实际的,只有跟着赵大总统、赵总司令走,才是军人唯一正确的选择。

如果说河南战役打垮了北洋军的自信的话,那么,那场战役的胜利同样也增强了南方实力派军人的信心,蒋方震、周道刚、蔡锷、张孝准等等,这些人之所以选择跟着赵北走到底,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希望许崇智也能看明白这一点,赵北已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这个时代的中国太需要一个这样的“全才”了,无论赵北今后会不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救星,至少现在,蒋方震、蔡锷、周道刚、张孝准这帮青年才俊是打算为赵总司令效犬马之劳了。

上次有位记者询问赵北,现在谁是他的左膀右臂,赵北笑着说出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黎元洪,一个就是蒋方震,就冲着总司令的这份信任,蒋方震也是铁了心要做总司令的左膀右臂了。

第349章 困境第57章 铁律第327章 蓝墙(上)第12章 密议第736章 世事人心第842章 龙行南洋(下)第696章 冲向风车的骑士(下)第166章 对日交涉条款第302章 诺克斯计划第845章 牵制策略第29章 倾轧(上)第65章 炉边谈话第418章 整军(下)第556章 彷徨第284章 天牛分队第864章 脚下的土地第1180章 共识(下)第742章 风起南洋(下)第1182章 全体会议第136章 立场不同第160章 愣头青(上)第1011章 口是心非(上)第137章 毁旧立新第195章 路款亏空案(上)第1218章 准备打仗(下)第740章 好自为之第180章 战略劣势第854章 乱中取胜第451章 人心所向第317章 战西平(下)第510章 铁青团第844章 帝国獠牙第322章 口袋阵与扎口袋(下)第910章 铁锤第1056章 在基地(下)第400章 金融阻击战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1267章 “台风”阴影第75章 阴雨绵绵(下)第1258章 混乱背后第404章 冤家宜解不宜结第425章 改换门庭第203章 国事与社团第710章 心腹亲信(下)第1004章 各有心思(下)第1250章 代号“沙暴”(下)第422章 南行山东(下)第559章 南苑会议(上)第1218章 准备打仗(下)第546章 雏鹰展翅第754章 幕后策划者第842章 龙行南洋(下)第529章 各有所第363章 束手无策第970章 逐鹿(下)第931章 满洲里第1157章 颤栗中的世界第855章 “石斑鱼”号第305章 必须赢第845章 牵制策略第1252章 毛遂自荐第647章 着急上火第38章 革命卫队第456章 中秋密谋(下)第414章 大十字计划(下)第803章 胜利之师第788章 竞争者第951章 攻击(上)第549章 有利必有弊第839章 人在异国第254章 东湖之上(下)第853章 西进天山第936章 总统的1919(下)第935章 总统的1919(上)第1063章 家事与国事第990章 告御状(下)第983章 1920年代(上)第1215章 阿拉斯第445章 长辛店第476章 终身大事第240章 多管闲事与德国眼第712章 田台庄(下)第775章 和谈第581章 公元1914年第192章 棋子第768章 不可捉摸第62章 破旧立新(下)第635章 好戏刚刚开场第1268章 导弹时代的序幕第54章 贰臣(下)第1138章 消化不良第85章 新年通电第708章 铁军第444章 虚张声势第580章 无声的警告第511章 四万万(上)第528章 政变第1152章 佯攻(下)第29章 倾轧(上)第136章 立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