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洼路上,高云不紧不慢地向北边走着,在他身后几十米的地方,跟着他的未婚妻辛萍。
由于害羞,辛萍有意的拉开一段距离,今天两人去(望嵩)公社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过了油坊,河滩里没有人,辛萍紧走几步赶上来,把手伸向高云,“这,给你。”
“不要,这是给你买东西的。”高云看了一眼说。
“这五十块钱,你是问谁借的?还人家吧。”辛萍把钱往高云手里塞。
“你甭管,给你了,你就买点东西吧。”
两个人你推我让着,向河边走去。
到了公社,找到家是龙村的叶城,然后随着叶城一同来到公社***办公室。
“老张,这是我和你说的,你给办一下”。
“好。”老张抬起头来:“哦,高云老师。”
老张原来是望嵩小学的教导主任,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公社做了秘书。
一看高云和老张熟悉,叶城打个招呼就走了。
两人原来没有打算结婚的,只是听说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结婚年龄要往后推,双方的老人都着急了。
高云22岁,辛萍24岁,按现在的要求是男23女21才行,可高云的年龄不够啊?
要是结婚年龄再推迟,年龄就更大了。于是就托叶城说情来了。
“来,我问问,你们都愿意吗?”
高云和辛萍是同班同学,分在一个组,坐过一张桌,彼此都了解熟悉。
高云家里穷,辛萍不嫌弃;辛萍家里是富农成分,高云也不计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门当户对”了。
从认识到定亲,直到现在,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两人的心里都是愿意的。
“愿意”高云说。
“你呢?”老张转向辛萍问。
“愿意”辛萍声音小的像蚊子。
“把介绍信给我。”高云递过去,老张看了姓名和年龄,依次填在两张结婚证上。再填好底册。“来,按个指印,这里。”
高云和辛萍在老张指着的地方,按下手印,接过老张递过来的废纸,擦了擦手。
老张将两张盖了大印的结婚证(大约16开大小的一张纸)递过来,又取出一本书。
“手续办完了,这本书(《新婚必读》)你们学习学习。”老张说。
告别老张,又和叶城打了个招呼。出了公社,来到街上,高云邀辛萍去吃饭。“吃什么呢?还早着呢,回家吧。”
三间瓦房建好后,到了年前,高云要结婚了。家里打造了一套家具(一桌一箱一柜),扯了两套衣服,就妥了。
结婚前两天,亲戚们都来了。由于高云的亲戚们大多都是汝州那边的,距离比较远,所以就提前来了。
大家都是好长时间没有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用木棒在院里架了两笼火,大家围着,一边烤火,一边说话。
结婚用车是二哥联系的。到出发迎亲的时间了,车还没有到,大家都着急。
由于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无法联系。卢沟表妹夫来贺礼是开着卡车来的,大家一商量,就用表妹夫的车吧,就出发了。
这边刚出发,二哥找的车也到了,就赶着也过去了。
结婚用两辆车,在龙村是头一家。在村里转了一圈,到了门口,放鞭炮,撒礼糖,好一番热闹。
多了个人,家里也多了温馨。高云妈每天都是笑呵呵的,把辛萍当作姑娘般的相待,辛萍也把高云妈当作亲生母亲去孝顺。
到第二年秋天,高云添了个女儿,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高云有空也抱着街上走走,邻里街坊都夸赞孩子,聪明好看。这姑娘也聪明伶俐,稚嫩的话语常引得街坊邻居呵呵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