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丧妻,晚景惨烈

白崇禧于一九二五年与桂林马佩璋结婚,夫妻共患难者三十七年。白夫人体胖,有高血压及心脏病,善相者说她不会活到六十岁。看来这位相士的话很灵验,白夫人于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四日病逝,只活了五十九个春秋。白崇禧于逆境中痛失老伴,心灵中所受的创伤不可言喻。

白崇禧后发表《敬悼先室马佩璋夫人》一文,发抒其深切悼亡的心情。文中提到“生子女十人”,其实不确,白夫人仅生子女九人,其长子白先道,乃白崇禧与南宁一位王女士所生,白崇禧夫妇一直为此保密,颇有一点传奇意味。

一九三〇年十月,白崇禧率军解南宁之危,将滇军赶回南宁。入城后,白氏将指挥所设于陆氏花园。时白夫人率长女先智、次女先慧住在香港,故当时白崇禧孑然一身,生活殊无聊赖。

时白崇禧的侍从副官许辉生看到自己的长官需要一个女人,特将其未婚妻王氏献给白崇禧,白氏嘉其善体人意,立刻发表升许辉生为边城警备司令。而他便与这位王女士在陆氏花园前的依仁街秘密同居,早出夜归,习以为常。

王女士仅知与她同居的男人是黄副官。因为白崇禧从来没有向她暴露过自己的身份。一日,王女士偕伴到城南体育场去参加一个盛会,当听见主持人宣布:“现在请白副总司令致辞。”她便向讲台一看。此际,王女士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位在台上讲话的白副总司令,就是同她睡觉的黄副官。她还要核实一下,故意问她同来的女伴:“那位讲话的就是白副总司令吗?”对方回答道:“是的,他就是白崇禧。”这样,西洋镜被拆穿了。

不久,这位王女士生下一个男孩,乳名“黑仔”。及马佩璋从海外归来,少不了经过一番处理:给这位王女士一笔钱,而把“黑仔”接回来,与其他子女共同生活,他就是后来的白先道。

白崇禧对子女管教很严,正如他的悼亡文所说:“今则进德修业,均有相当成就。在十个子女中,有一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长女白先智嫁企业家卢大伟,次女白先慧嫁化学博士薛联宝,她本人致力于奥城福利工作,三子先诚、四子先忠均为一家美国电力公司的副总裁。五子先勇是知名的作家,所著《台北人》曾有多篇编成电影剧本。其余在台湾工作。”

白崇禧这篇文章还提到一九四九年的一桩往事:“民国三十八年旅居香港,某补给司令,派员手持黄金千两送至寓所。先室即告以该巨额黄金如系公有,即应归公,倘系私有,我不能无故接受,严词拒绝。”这位补给司令即湖北人许高阳先生,他在抗战时任第四十六军第一七〇师师长,曾参加防守桂林之役,以后调国防部史政局副局长,第九补给区司令。

许先生之能任华中补给司令,与其夫人黄纫秋同白夫人的友谊有关。原来白夫人一生淡泊名利,只嗜打麻将牌,她的牌友有许夫人及陈恩元夫人等。有了这层关系,故白崇禧对许先生以心腹亲信待之。在最后一次国共战争时期,凡当补给司令的大员,个个都挣了大钱,许高阳也不致例外。一九五一年年底,许氏要去南亚某地投资,他刚从启德机场起飞,飞机即碰上笔架山,机毁人亡,所带满箧美钞,散落在山坡上,常言道“悖入悖出”,冥冥中似有主宰。

马佩璋邃尔云亡,白崇禧忧心如捣。以他那时的生活环境,失去老伴,即是失掉自身的倚靠力量。四年以后,他也撒手尘寰,到真主那里会见他的“先室”去了。

四、口述“回忆录”不是实事求是之作

白崇禧自一九六三年二月开始,直到他去世前八天止,向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了他的“回忆录”。

该研究所派陈存恭、马天纲、陈三井、贾廷诗在上述时期先后访问了白崇禧一百二十八次,并逐次对谈话记录进行整理。一九八〇年至一九八五年间,香港《中报》月刊发表了《白崇禧回忆录》整理稿。

《白崇禧回忆录》的内容主要记述了白崇禧从军、参政几十年的主要经历;阐述了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抗战中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分析了一些重大战役的作战经过和经验教训,还披露了国民党一些内部斗争等等。此书从一个侧面,为研究中国现代军事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

但是,《白崇禧回忆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尽不实,主要的如:

一、对于有些重大历史事件一笔带过,如在龙潭战役中提到蒋介石下野时说:“十六年(一九二七)八月十二日总司令职务,避开武汉攻击之目标,回到浙江奉化。”这把蒋介石第一次下野说得过于简单化了。连蒋家官书都不得不承认,此为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施加压力的结果。

二、对于有些事件避而不提。一九二七年八月,蒋介石下野后,与汪精卫合作反对南京特别委员会,蒋、汪显以李、白为对手。是年十一月十七日,广州“张黄事变”即蒋、汪合作的成果之一。这也许是因为白崇禧系在台北口授他的回忆录,碍于环境,才对此讳莫如深。

三、让某些历史长期空白。自一九二九年“蒋桂战争”到一九三六年“两广事变”,长达八年之久,在此期间,白崇禧曾两度出走,参加过两次粤桂战争;响应蒋、冯、阎之中原大战,出师湖南;亲往香港劝汪精卫到广州反蒋,结果召开了国民党非常会议,促成两广与南京遥相对立的局面。所有这一切,《白崇禧回忆录》中悉付缺如,上述他本人亲自经历过的历史被切断了。

白崇禧取代黄绍竑,程思远加入秘密组织白崇禧莅港,拉汪精卫赴穗组府促成蒋介石下野的外因和内因白崇禧谒孙大元帅请缨讨沈白崇禧对红军长征的应变计划挥兵入浙江,势如破竹梧州会谈后,赴穗商两广统一问题蒋介石在下野前的布置蒋介石决定将白崇禧外放,华中“剿总”成立,白崇禧建议不受重视酝酿第二次反共高潮“第二次北伐”蒋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击溃林彪部队,乘胜欲捣佳木斯蒋介石决定将白崇禧外放,华中“剿总”成立,白崇禧建议不受重视白崇禧攻浙沪前夕的军事形势桂张军合力攻粤失败桂张军合力攻粤失败白崇禧的死因是一个谜去台北给蒋介石劝进,孤单寂寞的生涯开始了先打陆荣廷,后打沈鸿英大局已定,主张蒋、李“摊牌”,蒋介石始终难舍权力白崇禧赴武汉执行征湘任务与刘邓大军形成对峙局面领兵入北京的华南第一人“四一二”清党,帮了蒋介石大忙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由来,李宗仁在国大打败了蒋介石胡宗铎妄兴“湘案”,授蒋可乘之机兵不血刃,进军上海老年丧妻,晚景惨烈掌沪军政大权,指挥龙潭战役后 记李宗仁赴美就医,白崇禧应邀到渝解释叶琪之死使联川计划受重大打击与刘邓大军形成对峙局面兵不血刃,进军上海白崇禧攻浙沪前夕的军事形势白崇禧在红军长征中与蒋介石的冷战蒋介石在下野前的布置在陆荣廷部队见习猛力批评“官邸作战会报”的指挥办法在陆荣廷部队见习百色禁烟起兵变去台北给蒋介石劝进,孤单寂寞的生涯开始了叶琪之死使联川计划受重大打击下野文告出了问题桂张军合力攻粤失败汪、蒋联手,反对李、白先打陆荣廷,后打沈鸿英蒋介石施计,李济深到汤山“休养”劝唐生智参加革命行列桂张军合力攻粤失败出众的穆斯林后裔“第二次北伐”后 记赴渝调处蒋介石和李宗仁的关系解除杨腾辉兵权,黄绍竑赴宁投蒋出众的穆斯林后裔去台北给蒋介石劝进,孤单寂寞的生涯开始了猛力批评“官邸作战会报”的指挥办法“联胡打桂”与“倒桂反蒋”先打陆荣廷,后打沈鸿英助白崇禧脱险,廖磊被撤职“第二次北伐”财政无着,何应钦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守粤只能靠白崇禧的三个军放弃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倾巢北上白崇禧向蒋介石推介《论持久战》精神白崇禧不愿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李宗仁参选是美国中途换马的体现白崇禧谒孙大元帅请缨讨沈财政无着,何应钦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守粤只能靠白崇禧的三个军胡宗铎妄兴“湘案”,授蒋可乘之机劝唐生智参加革命行列蒋介石决定将白崇禧外放,华中“剿总”成立,白崇禧建议不受重视白崇禧对红军长征的应变计划“两广事变”的肇因与蒋桂妥协的内幕白崇禧不愿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李宗仁参选是美国中途换马的体现胡宗铎妄兴“湘案”,授蒋可乘之机百色禁烟起兵变柳州会议宣布白崇禧被降级白崇禧谒孙大元帅请缨讨沈白崇禧不愿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李宗仁参选是美国中途换马的体现李宗仁赴美就医,白崇禧应邀到渝解释白崇禧拒绝指挥中原大军,对徐州会战冷眼旁观蒋介石在下野前的布置蒋介石决定将白崇禧外放,华中“剿总”成立,白崇禧建议不受重视白崇禧拒绝指挥中原大军,对徐州会战冷眼旁观李宗仁赴美就医,白崇禧应邀到渝解释李宗仁赴美就医,白崇禧应邀到渝解释汪、蒋联手,反对李、白先打陆荣廷,后打沈鸿英白崇禧莅港,拉汪精卫赴穗组府白崇禧向蒋介石推介《论持久战》精神猛力批评“官邸作战会报”的指挥办法汪、蒋联手,反对李、白魏德迈来华调查国民党失败原因白崇禧攻浙沪前夕的军事形势我军一溃千里,桂林难逃厄运白崇禧对红军长征的应变计划“四一二”清党,帮了蒋介石大忙白崇禧莅港,拉汪精卫赴穗组府